交联酶聚集体(Cross-linked Enzyme Aggregates,CLEAs)是新近提出的一项无载体固定化酶,其制备过程包括酶的物理聚集和聚集体的化学交联。这种固定技术有效提高了酶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本文对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性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建立重组基因表达白喉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毒素,构建了白喉毒素表达载体pET22b-DT,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以融合表达的His-6作为标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表达毒素经蛋白酶酶切后,形成了以二硫键连接的与天然结构相同的带"缺口"的白喉毒素,并测定白喉毒素对豚鼠的急性毒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项研究所建立的表达系统有效地表达了DT,表达量为776.26mg/L;高于国内外同类产物的表达量。DT的 N端序列为MGADDVV……,与实验设计一致。重组表达毒素对豚鼠ig染毒的LD50为0.95μg/kg;对CHO-K1、BS-C1、Hela三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1.709μg/ml、1.424ng/ml、28.947ng/ml。
为了快速有效的克隆与鉴定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活性,根据BsmB I、Bsa I等IIs型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下游4至8个碱基下游的特点,通过在PCR引物中引入该类限制内切酶位点,设计了6对引物,实现了对编码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蛋白三个大基因片段PB2、PB1和PA的高效扩增。由于分别扩增的两段PCR产物以及流感病毒转录/翻译双向载体pHW2000经IIs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能够进行定向克隆,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效率。用两端分别带有流感病毒转录与翻译调控序列非编码区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质粒pHW72-EGFP检验聚合酶基因重组质粒的酶活性,加快了含有聚合酶基因重组质粒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此种克隆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的方法简便、快捷,为流感病毒的快速克隆和拯救奠定了基础。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Ⅱ 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具有多样生物学调节功能的特异脂肪细胞因子,潜在的应用价值十分巨大。在本工作中,首先以人血液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独特地利用引物重叠延伸法,扩增并合并脂联素两个外显子片段的编码序列,得到了全长的、经测序验证准确的人脂联素基因(AP)。将AP基因以融合表达形式克隆到大肠杆菌载体pET32a(+)中,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wAP。在IPTG诱导下,硫氧还蛋白-脂联素融合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达细菌蛋白总量的41%以上,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目前,对人脂联素及其球状结构域的高效可溶性表达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当中。
目的 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制备静脉注射用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方法 采用低温乙醇和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蛋白纯化工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血浆进行S/D处理,对原液进行低pH孵放和纳米膜过滤去除病毒。结果 产品纯度达到99.0%、IgG单体+二聚体为100%,ACA为11%、PKA未检出,其他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要求,产品中SARS抗体效价经ELISA法检测为1:83、经免疫荧光法检测为1:1600、经中和抗体法检测为1:200。结论 本蛋白纯化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中含有高效价的SARS抗体,质量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采用合适的引物从巨大芽孢杆菌的基因组DNA中分离到了不含启动子的pga和含有本身启动子的 pga (pgaPB),并分别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SG703中。利用表达载体和溶源性枯草杆菌噬菌体f105MU331之间的同源重组而使所克隆的基因整合到溶源性枯草杆菌的染色体上,得到重组菌株B. subtilis PA1 (含pga) 和B. subtilis PA2 (含pgaPB)。在重组菌株中外源基因处于一个可热诱导的噬菌体强启动子的下游。所构建的重组菌株可以高效地合成并分泌青霉素G酰化酶PGA。由于pga自身启动子的作用,重组菌株B. subtilis PA2 合成PGA的能力高于B. subtilis PA1。在50 ℃下诱导3 min为最佳的诱导条件。在培养基中添加苯乙酸降低了重组PGA的表达效率,而葡萄糖对重组PGA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采用pH-stat的补料策略,在20 L发酵罐中进行流加发酵时重组菌株B. subtilis PA2发酵上清液中PGA的活性达到18.28 U/ml。
由于卵黄免疫球蛋白所具有的各种优良特性,其实际应用所涉及到的下游问题,即将其做成何种制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运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囊材,制备了IgY-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探讨了影响微囊包封率和释放率的因素,并用ELISA法检测IgY的活性保持情况。本法制得的微囊球形圆整,当壳聚糖浓度为0.4%,海藻酸钠浓度为2%时,微囊包封率高于90%,抗体的保持活性为80%左右;IgY在模拟胃液中累积释放率小于1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积释放率大于90%。达到了在胃液中保护IgY,使之以较高活性到达小肠的目的。
摘要:本研究拟探讨尿中核苷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尿中核苷在优化的250 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0mmol•L-1四硼酸钠及40 mmol•L-1二水合磷酸二氢钠组成的缓冲液(pH=6.8)条件下,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上,10kV恒压,2psi×s进样量, 25℃下通过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法(MECC)检测,检测波长为260nm。尿中核苷的提取通过苯基硼酸亲和凝胶法。通过上述方法,检测了20位健康人及20位原发性肝癌患者尿中核苷的含量。统计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尿中核苷特别是修饰核苷的排放水平高于健康人。该方法为尿中核苷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提供了一种手段。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真核细胞在应急条件下诱导产生的一种主要热休克蛋白。目前已知其在细胞中主要发挥分子伴侣功能。HSP70分子有两个结构域,即位于N-端的ATP结构域和位于C-端的肽结合结构域。HSP70的核定位序列位于ATP结构域中。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HSP70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克隆和表达了全长的人HSP70,并将其纯化至电泳纯。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分别去掉其中一个结构域和去掉了核定位序列的三个突变体,即去掉了ATP结构域的HSP70ΔATPBD,去掉了肽结合结构域的HSP70ΔPBD和去掉了核定位序列的HSP70ΔNLS。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纯化的HSP70、HSP70ΔATPBD、HSP70ΔPBD 、HSP70ΔNLS均能与人HSP70抗体反应而在PVDF膜上显出清晰的条带。用SDS-PAGE测定它们的分子量,HSP70和HSP70ΔNLS均为约70 kDa,HSP70ΔPBD为 52 kDa, HSP70ΔATPBD 为28 kDa,均与预测的分子量一致。用凝胶过滤测定其分子量,所得结果与电泳测定的相同,说明在所用缓冲液中,HSP70及其突变体都以单体形式存在。用所制备的HSP70、HSP70ΔATPBD、HSP70ΔPBD、HSP70ΔNLS在体外证明①HSP70在体外能与核仁素(C23,nucleolin)相互作用;②HSP70与核仁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为其肽结合结构域。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Enterococcus sp.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参数为:最优培养基组成(%):葡萄糖0.1,蛋白胨1.0,酵母提取物1.0,甘油0.4,K2HPO4 0.5,盐溶液0.25ml,pH6.8。最适培养条件:250ml三角瓶中装100ml培养液,30℃、200r/min旋转摇床振荡培养18h。产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33.8倍。扩大化培养过程中,其他优化的条件不变,转速为100r/min,溶氧为6L/min时,培养周期较摇瓶培养缩短了6h,最大酶活力比摇床条件下酶活力提高了61%。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5~8。在pH9~9.5时37℃存放1h,残存酶活力仅为33%左右。
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hIGF-1)基因克隆于融合表达载体pGEX-2T,构建pGEX-2T-IGF-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将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 (isopropyl-1-thio-beta-D-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30℃,用0.5 mM 的IPTG,诱导表达5小时,上清和包涵体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总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35%左右,表明hIGF-1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标签亲和层析法分别纯化上清和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法对包涵体蛋白进行复性。凝血酶分别切割上清和包涵体中的融合蛋白,再次用GST-标签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收集hIGF-1蛋白。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结果表明上清和包涵体中的hIGF-1蛋白均具有促进小鼠NIH/3T3细胞增殖的活性。
以三尖杉幼茎为培养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析了不同的生长素组合、温度、糖浓度、接种量、活性炭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激素组合比2,4-D更适合三尖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在25±1℃、3%蔗糖、0.75%琼脂、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0%以上。在100ml的容量瓶中,2.0g的接种量适合三尖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同时,一定量的活性炭可以适当改善愈伤组织的褐化状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ICK)是一种能够影响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调控蛋白。本文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了从水稻9311中获得的水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基因OsICK1,并用表达蛋白免疫小鼠;Western blotting 结果表明得到的多克隆抗体不仅能够与诱导表达的OsICK1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能够与水稻中的ICK蛋白特异性的结合,为研究水稻中OsICK1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行石蒜属植物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以长筒石蒜的花瓣为材料,采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RNA,以Oligo(dT)为引物,经磁珠法分离和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连接EcoRⅠ接头,末端磷酸化,XhoⅠ消化,将双末端黏性化的双链cDNA经过切胶纯化回收,收集大于500bp的cDNA片段,最后用电转化法转化宿主菌ElectroMAXDH10B, 构建出了长筒石蒜的花瓣cDNA文库。初始文库的滴度为1.112×106,含插入片段的频率为96.8%,插入片段大小在0.8~3.0kb,文库质量良好。为进一步研究长筒石蒜花发育及克隆花色和花型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目的 建立评价精子结合外源DNA能力的简单、快速方法。方法 地高辛标记的DNA分子与山羊精子共同孵育,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精子对外源DNA的结合能力以及外源DNA的作用特征,并将结果与传统的液体闪烁计数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合外源DNA的阳性精子呈暗红色着染,阴性精子不着色,二者反差明显,易于辨认;同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反映精子对外源DNA的结合能力(阳性精子比例),而且能清楚显示外源DNA的作用过程和结合部位;此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所得到的阳性结果与液闪法实验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 =0.96)。结论 对于精子结合外源DNA能力的评价,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等优点,而且该方法能更多地展示精子与DNA相互作用的某些特征。
侵染花生的病毒有近20种,其中花生条纹病毒(PStV)流行最广,田间发病率最高,是重要的花生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花生条纹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至今未能发现对PStV有较强抗性的栽培材料。我们在完成中国株系PStV-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的基础上,(红色下划线文字原文无,为补充的说明做该项工作的背景材料)用BamHI和SpeI酶切克隆载体pGEM-StV获得1.1Kb大小的花生条纹病毒外壳蛋白(PStV-cp)基因,并定向连接到表达载体pBI121的BamHI和XbaI位点,得到花生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StV。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经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验证。该项工作为花生抗病毒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我们实验室利用直接转化法将pBI-stv转入农杆菌LBA4404,通过建立的花生胚轴离体再生体系,已获得转基因花生再生植株,经PCR初步鉴定,PStV-cp基因已整合进入花生植株基因组中。
摘要:从板栗中分离出两个新的MADS-box基因片段,通过3’RACE方法获得了基因全长,命名为CmMADS2(DQ148294) 和 CmMADS4(DQ148296)。CmMADS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有242个,含56个氨基酸的MADS-box区。CmMADS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有242个,含72个氨基酸的MADS-box区。RT-PCR分析结果显示,CmMADS2基因在板栗的带花叶和花序中有表达,在其它组织中(不带花嫩叶﹑老叶﹑茎﹑果实)不表达。而CmMADS4基因在板栗的所有组织中(带花叶﹑花序﹑不带花嫩叶﹑老叶﹑茎﹑果实)都表达。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参与板栗花器官发育的调控
本文比较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DIA(斑点免疫结合技术)与PCR三种检测柑橘溃疡病菌的常用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实际检测应用等方面的差异。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柑橘溃疡病菌多克隆抗体,制成免疫速测卡。用于柑桔溃疡病菌现场快速检测,为基层和田间快速筛检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
探讨鸡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在比较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培养鸡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基础上,发现酶消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快,约2天便可形成单层。两种方法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仅需2~3d就可形成单层。用0.25%的胰酶消化鸡胚组织,可获得足够原代培养的细胞量。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3~4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有75%~80%存活。分离纯化的胚胎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都正常。成纤维细胞可传至12代,传代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通过大量筛选从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No.1028),其代谢产物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等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和培养条件优化,初步探讨了No.1028内生真菌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得出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玉米粉1.0%、黄豆饼粉2.5%、NaNO3 0.5%、KH2PO4 0.4%、FeSO4 0.5mg/L、CaCO30.5%;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0、300mL三角烧瓶装量100mL、发酵时间72h、培养温度28℃。
昆虫防御素是防御素的一种,也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新型抗菌活性肽。它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阳离子小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能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 根据GenBank(AY260152)提供的家蝇(houseflies,Musca domestica)防御素(defensin)基因,选择毕赤酵母偏好密码子,化学合成了家蝇防御素抗菌肽成熟肽基因(des-hf)。将合成的家蝇防御素抗菌肽成熟肽基因(des-hf)克隆入pPICZα-A载体中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des-hf,转化Pichia pastoris受体菌SMD1168。在甲醇氧化酶(AOX)启动子调控下,分子量约5kD的des-hf抗菌肽获得表达。初步抑菌活性测定,des-hf抗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木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和黑曲霉木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并克隆硫色曲霉(Aspergillus sulphureus)的木聚糖酶基因xynB。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678 nt,编码一24 kDa的蛋白,与已知黑曲霉xynB 基因的同源性均高于95%。将xyn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过IPTG的诱导,获得了该基因的特异性表达。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4.4。在pH2.4的酸性条件下经过6 h酶活性仅下降13%。30~50℃保温30 min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逐渐降低,到80℃时还剩下47%的酶活,到90℃基本无催化能力。在反应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Cu2+、Zn2+和Ca2+离子均可使酶活性下降,但幅度不大。
根据Genbank发表的核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异引物, 应用PCR(或RT-PCR)分别扩增各病毒的特异片断,并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构建重组质粒,用于各病毒探针的制备。将各探针按一定的阵列点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成低密度基因芯片。在多重PCR过程中,用生物素标记的dUTP(Bio-11-dUTP)对待检样品进行标记,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杂交,最后用扫描仪进行读片和分析。对临床疑似病例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待检样品中4种病毒的存在情况,与PCR方法相比,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该方法的建立,为批量样品的检测和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和高通量的手段。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PEZ1,PEZ5,PEZ20组成的复合PCR扩增体系的最佳条件,使之能够用于犬STR基因型检测。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找出三个STR基因座的最佳引物浓度比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Mg2+和dNTP反应条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银染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当引物PEZ1,PEZ5, PEZ20的浓度分别为0.1μM、0.2μM、0.1 μM,Mg2+浓度为3.0 mM,dNTP浓度为0.2 mM时,该复合扩增体系扩增的三个基因座的目的条带清晰,且强度基本一致、非特异性条带少且弱。该复合扩增体系可用于犬的STR基因型检测。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毒素的结构基因apxⅡA在E.coli中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产物rApxⅡ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蛋白用含0.5% Triton X-100的50mmol/L Tris-HCl(PH8.0)、1mmol/L EDTA的缓冲液洗涤2~3次,再用1M NaCl 洗涤一次,然后用6mol/L的盐酸胍溶解变性。变性的蛋白溶液经稀释后用含有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以及0.5mol/L L-精氨酸的20mmol/L Tris-HCl(pH8.3)、1mmol/L EDTA 缓冲液进行透析复性,透析后的溶液用聚乙二醇20 000(PEG 20 000)浓缩,再用20mmol/L Tris-HCl(pH8.3)、1mmol/L EDTA的缓冲液透析,然后用Glutathione-Sepharose 4B 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经溶血实验证明,经洗涤、变性和复性后的重组蛋白恢复了天然蛋白的活性, 能够溶解1% 的绵羊红细胞悬液。
本文通过RT-PCR技术,从乳鼠胴体材料中扩增出完整的3C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中,经测序鉴定获得含3C基因的重组质粒p T-3C。用EcoR I单酶切技术构建3C蛋白酶融合表达载体,经引物对Pr78/3C-A2筛选3C片断插入方向正确的克隆子。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SOC-3C经酶切鉴定后,在IPTG诱导下,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plys S在26~37℃范围内可表达SOC-3C融合蛋白,出现约26KD大小的目的条带,经Western-blot 鉴定,具有免疫反应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3C蛋白酶的噬菌体表面展示和新型疫苗、药物研究打下了基础。
苹果酸脱氢酶存在广泛,利用多序列比对研究其系统进化学关系,将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系统的分为三类,并通过对大场杆菌苹果酸脱氢酶的研究,从分子水平分析了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位点的保守序列和空间结构,其主要的结构域包括辅酶NAD(or NADP)结合区域、质子传递区域、底物结合区域,总结结构域中的活性位点对催化反应的作用,全面研究了序列、结构和催化功能关系,对于进一步对苹果酸脱氢酶在有机酸发酵中的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以壳聚糖-海藻酸钠-Ca2+为载体材料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微球,探讨了两种不同固定化α-淀粉酶微球的性质和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固定化α-淀粉酶微球形态规整,粒径分布窄;(2)固定化α-淀粉酶微球与游离酶相比在较宽温度和pH值范围内具有更高的热稳定和酸碱稳定性,重复使用性能良好,可长期保存不失活。(3)催化动力学研究显示两种固定化α-淀粉酶微球其Km值和Vmax值均大于游离酶。
文章对诱变红酵母RY-051菌株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生本文对诱变红酵母RY-051菌株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各种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培养温度26℃、发酵培养时间为64h等重要参数。在最优条件下,红酵母生物量为6.89 g/100ml、菌体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最大量为5.55 mg / L,并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及HPLC法分析确定诱变红酵母RY-051菌株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成。
探讨了超声辐照和振荡两种方式下对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合成柠檬酸酯的影响。研究超声功率、有机溶剂、反应体系的水含量、pH等对超声辐照促进酯化反应的影响。超声场下脂肪酶的最适pH与振荡反应体系相比没有改变,而米氏常数Km值减小。研究表明适宜的超声辐照可显著提高有机相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速度.
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是新一代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其机械和加工性能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使用嗜水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以月桂酸为唯一碳源,生物合成PHBHHx的分子量在900000~1100000道尔顿之间。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可降低PHBHHx的分子量;在30L和4000L发酵罐培养实验中,添加葡萄糖可获得分子量在250000~1100000道尔顿的PHBHHx,使利用葡萄糖调控微生物合成不同分子量的PHBHHx成为可能。
利用RT-PCR扩增拟南芥螯合肽合成酶(AtPCS1)基因全序列,与表达载体载体pET28a连接,构建成原核表达质粒pET28a-AtPCS1并测序。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0.75mM IPTG诱导融合蛋白AtPCS1-His的表达,通过浸提法分离纯化该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ELISA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可达1:2000,抗血清同纯化的融合蛋白及拟南芥总蛋白的western-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能与重组融合蛋白和拟南芥提取物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木质素是植物细胞一种主要的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它的含量变化将会造成深刻的生态学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不同抗虫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对照为供试对象,研究不同棉花植株组织中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花Z30不同植株组织中木质素含量均比其对照常规棉Z16高,增幅为2.09%~9.45%,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两种转Bt+CpTI棉花不同植株组织中木质素含量均分别比其对照常规棉低,降幅为9.19%~31.95%,其中根系中的木质素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常规棉比较,转基因棉花植株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显著性改变仅发生在某些品种或某些组织内。对于转基因作物,随着转移基因的多样化,将可能导致其引发的非预期效应愈发不确定与复杂。
ZQ-2是一株新筛选到的具有脱硫活性的放射形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能专一性的将有机硫化物的典型代表二苯并噻吩转化为水溶性的二羟基联苯(2-HBP),用该菌株脱除柴油中的有机硫,既可以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又不破坏碳的骨架。本文用该菌株制备的休止细胞对柴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脱除性能作了研究,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利用该生物催化剂脱硫时的最佳工艺条件。从根本上以生物技术手段解决了柴油燃烧后排放的SOX对空气的污染。
DNA改组是采用体外重组的方法用于基因快速进化的实验室分子育种技术,目前已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活性和底物专一性,细胞因子与小分子生化药物,基因治疗载体和转基因,疫苗以及实验动物模型的改进等方面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就分子进化,尤其是DNA改组的技术、方法以及近年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新合成的多肽链必须折叠和装配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才具有生物活性,许多情况下该过程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方可完成,他们可以防止蛋白质在折叠过程中被降解。本文主要介绍分子伴侣的概念、分类及蛋白质折叠的一些新的假说,并分别以Hsp70和Hsp90为例,简要介绍了分子伴侣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研究已经由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转向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综述功能基因组学的内容,主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SAGE、ESTs、SSH、微阵列、生物信息学、RNAi等,并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差异显示技术是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细胞或同种细胞处于不同时期或阶段细胞中不同表达的基因。该方法简便、特异、敏感、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将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显示细胞差异基因的良好方法。本文综述了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mRNA抽提、逆转录、电泳显示差异、再扩增、验证和测序等。分析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疾病相关基因探查, 细胞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显示, 不同因素诱导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现状。
在功能蛋白的异源表达中,由于不同宿主偏好的密码子不同,很多蛋白往往表达水平很低甚至不表达。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基因重新设计与合成。本文就密码子的偏好性及密码子优化的一些策略简要的进行了综述。
荧光蛋白是近年来应用最广的标记之一,应用最多的为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它们是一类从水生生物中获得的能产生荧光的蛋白质,绿色荧光蛋白来源于水螅水母类动物Aequorea victoria,红色荧光蛋白则来源于另一种水生动物Discoma coral。这类荧光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相似的发光原理,单体分子量约为28kDa。荧光蛋白对目标生物的标记可分为表达质粒标记和染色体标记,在蛋白质互作,筛选阳性克隆,蛋白因子定位和功能,蛋白因子生物学功能研究,微生物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医学等研究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促细胞生成素B结构域结合PAI-1/uPAR、整合素,促进细胞的黏附、肿瘤的转移;通过链间二硫键形成蛋白二聚体稳定蛋白构象;CKRG序列能够抑制胰蛋白酶活性。SMB结构域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但是各种空间三维结构研究手段得出的8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二硫键模式是有争议的。本文对SMB结构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总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基质的祖先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近年来,它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体内和体外实验显示,MSCs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作用。关于其在免疫抑制方面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的结论均不甚一致。可溶性细胞因子、细胞表面分子、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抗原递呈细胞和接触作用、细胞周期阻滞及MSCs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均可能参与了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
转染后细胞的筛选,是获得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的工程细胞株的关键环节。高通量分选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了转染后细胞的分选效率、扩大了细胞分选的范围,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获得外源基因高表达细胞株的几率。本文主要综述各种以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为基础的高通量分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基于激光分析与处理技术的高通量分选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哺乳动物表达系统生产的药用蛋白不同程度具有生产成本很高的缺陷。而以真核单细胞绿藻--莱氏衣藻为新型生物反应器与传统的哺乳动物表达系统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莱氏衣藻可以有效地得到稳定的核和叶绿体转化子,投资和生产的成本很低。本文主要介绍了莱氏衣藻的核转化和叶绿体转化研究进展,并就其作为新型绿色工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是肿瘤能否成功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缺少合适的靶向载体,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效果还不够理想。肽作为肿瘤显像剂和导向治疗靶试剂不仅具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优势,而且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易于得到肽序列。目前,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不同肿瘤,肿瘤细胞,肿瘤转移相关的粘附分子、新生血管等进行筛选,至少已鉴定出1000多种特异性结合肽。
自从1995 年kuipers 等提出NICE 系统以来,该系统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学研究,尤其是近年来该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更加赋予了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
金针菇含有多种功能性蛋白质,其中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抗肿瘤、抑制翻译作用、抗病毒以及抗昆虫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对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四种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性质、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它们可能的应用领域与展望。
蛋白质结晶是近年来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X射线衍射法是可以获得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唯一可靠途径,但前提条件是要得到合适的蛋白质晶体,如何获得蛋白质晶体是对蛋白质结构分析的瓶颈。综述了近几十年蛋白质结晶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结晶的原理以及蛋白质结晶的四种常用方法:蒸发扩散结晶法;批量结晶法; 透析结晶法; 液液扩散结晶法,以及结晶策略,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作为一种益生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作为益生菌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是一类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革兰阳性杆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改造乳酸杆菌的性状,满足人类需要。但相对于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基因工程尚处于开发阶段。最近,国内外学者开始把乳酸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载体有目的、有选择地研制新一代微生态制剂。近20年中,研究者构建了多种乳酸杆菌载体,并表达了多种蛋白。鉴于乳酸杆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因此把乳酸杆菌作为载体来表达蛋白,将会是一个很具有诱惑力的研究方向。
博莱霉素是从轮枝链霉菌发酵产物中提取多组分抗生素。本文论述了博莱霉素的结构组成、生物合成以及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和前体物对博莱霉素效价的影响,并介绍了发酵液组分鉴定的方法和博莱霉素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继酵母展示技术创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真核展示系统,可用于展示那些需要糖基化,酰胺化,脂酰化,寡聚化等翻译后修饰才能表现功能活性的复杂真核蛋白。本文简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腺病毒载体作为基因治疗的运载系统近年来发展较快,各种重组腺病毒在抗肿瘤和治疗遗传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治疗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急需建立一种大规模腺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本文介绍了腺病毒的三种包装细胞,人胚肾293细胞、人胚胎视网膜细胞和肺癌细胞A549等,综述了当前商业化生产腺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生产模式如分批培养、顺序分批培养、流加培养和灌注培养等,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控方法,下游分离纯化方法如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
摘要:葡激酶是由溶原性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具有潜在溶栓功能的含有13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AK与纤溶酶原(Plg)形成1:1复合物,使后者转变为纤溶酶(Plm)后发挥溶栓作用。作为新一代溶栓剂,SAK以其专一性高,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SAK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及机理、基因克隆及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在许多国家糖尿病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由胰腺胰岛素分泌细胞受损引起的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起的相对不足,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胰岛移植已被证实可使血糖正常,但存在供体来源不足和移植免疫排斥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胰岛细胞的潜能,可能成为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新来源。
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具有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由于传统的静态培养方法已经不适应大规模扩增造血干细胞的需要,因此许多类型的生物反应器被应用到造血细胞培养中来,出现了灌注式、搅拌式以及旋转式等类型的反应器。它们具有许多静态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其培养效果也优于静态培养体系。
转座元件是可以在生物染色体组中"跳跃"的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基于转座模式的不同,转座元件分为反转录转座元件和DNA转座元件两类。随着大量基因组序列的研究,新型的转座元件MULEs和Helitrons相继被发现。植物转座元件通常情况下以静止状态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遇到一些诱导条件时才被激活,但有些转座元件在植物正常生长情况下仍具有转座的能力。转座元件的扩增和转座造成植物基因组的大小差异。转座元件散布在基因组中,可通过自身转座、扩增、不均等交换、捕获寄主DNA片段或外显子重排,导致转座元件多样性的形成,创造新基因,或成为基因进化的种子。
对目前在兰花上应用的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技术、兰花种子离体萌发技术、兰花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技术、兰花转技术工程等。
苏云金杆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是当今科学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从Bt转基因玉米"starlink"直接引发的人体健康问题、喂养Bt转基因生物的鸡和猪等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建立科学的安全性分析与检测技术等角度分析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
乳铁蛋白是具有广泛而奇特生物学功能的铁结合糖蛋白。本文就乳铁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及其抗菌、抗病毒、抗癌、抗氧化和调节铁的吸收等方面的功能和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酶催化聚合是合成环境友好高分子聚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脂肪酶催化聚酯合成能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高选择性地完成聚合反应,具有化学合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综述了脂肪酶催化简单的二酸或活性酯类与二醇缩聚、内酯开环聚合合成生物降解性聚酯,并简述了逐步生长聚合和内酯开环聚合的机制。最后,分析了脂肪酶催化合成聚酯的前景。
黄孢原毛平革菌可以有效降解植物生物质(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该菌或其酶液对废弃的木质纤维素产品进行处理具有许多优点,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应用方向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产酶体系、发酵条件及其降解植物生物质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