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8卷, 第专刊期 
刊出日期:1900-01-01
  

  • 全选
    |
    论文
  • 庞靖祥,韩金祥,高雪芹,潘继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结核分枝杆菌(TB)、EB病毒(EBV)五种病原体的寡核苷酸芯片,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体的病因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根据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的相关序列设计70 mer寡核苷酸长探针,在优化探针的基础上,选择特异性好的探针构建不同种属多种病原体的寡核苷酸芯片,用随机引物方法对靶基因进行生物素直接标记,标记产物与芯片杂交后再与avidin-cy3反应,对杂交阵列洗涤后扫描。采用该寡核苷酸芯片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和PCR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通过标准菌株检测证明该检测芯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对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体系与PCR法的检测结果相比,两种检测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值均大于0.75),其特异度均在95%左右,敏感度均在83%以上。但是我们研制的寡核苷酸芯片只需要一次检测就可以完成对5种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体系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特点,可以高通量的检测临床样本而无须进行细菌培养,为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病原体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 廖之君,马文丽,梁爽,郑文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肝脏组织选择性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 方法: 按照基因功能的差异对组织选择性Affymetrix探针集(共3919条探针)进行聚类,挑选肝组织选择性转录因子(liver-selec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LSTF)基因进行研究。收集各基因上游的500个核苷酸启动子序列,再预测这些基因对应的转录因(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以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TFBS),并构建LSTF的转录调控网络(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 结果: 获得4个LSTF基因,利用两款软件预测得到4个相同TFs,每个LSTF基因上存在多个TFs的结合位点,根据3款蛋白质相互作用软件和相关文献作出的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包含LSTF、预测的TFs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其它几个基因),显示各个基因受到复杂的调控,其中肝组织选择性转录因子ID2和PROX1处于网络的显著位置。结论: 结合文献分析,ID2和PROX1参与调节肝细胞生长分化等过程,在LSTF的转录网络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

  • 王庆忠,石玉强,刘慧莲,韩春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利用差异贴壁分选法富集乳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并将富集的精原干细胞通过睾丸网移植到白消安处理的受体小鼠睾丸中。结果在2个月后,移植的小鼠精原干细胞在受体睾丸中产生了生精细胞克隆;受体雄鼠与正常野生型雌鼠交配,结果在移植113时生产了带有供体细胞遗传标记的后代小鼠。本研究表明,经差异贴壁分选并培养过夜的睾丸细胞中不仅含有富集的精原干细胞,而且精原干细胞保持干细胞活性,能够克隆于受体鼠睾丸并启动正常的精子发生过程。

  • 岳耀敬,焦硕,郭宪,冯瑞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DINH和sC3d3融合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在BHK-21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补体C3d基因片段,将该片段插入到pMD18-T载体,然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DPPIS-DINH-mC3d3构建pcDNA-DPPIS-DINH-sC3d3。pcDNA-DPPIS-DINH-sC3d3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 Western blotting 鉴定DINH-sC3d3融合蛋白。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 pcDNA-DPPIS-DINH-sC3d3构建正确;在BHK-21细胞中成功地获得了DINH-sC3d3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结论: 本实验构建的抑制素基因疫苗可在真核细胞内正确表达,这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 彭梅,孙茂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根据毕赤酵母对遗传密码的偏爱性,在不改动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用化学法合成抗菌肽麻蝇素A的基因片段,合成片段拼接后,与α因子重组,重组基因再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受乙醇氧化酶l基因(AOX1)的启动子与转录终止区控制的酵母表达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分析,阳性重组子转化 pastoris GS115宿主菌,经表型筛选,阳性克隆用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PAGE凝胶电泳分析、纯化及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抗菌肽基因在酵母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α因子信号肽分泌到胞外,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 邹起练,陈元仲,陈小芳,吴勇,陈萍,黄美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将纤维连接蛋白N端和C端两个肝素结合域基因片断克隆至昆虫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分离纯化所表达多肽并进行多肽结合肝素、FN抗原性和抗血小板减少内毒素血症活性鉴定。方法:用高保真PCR技术从FNc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昆虫表达系的Bac-to-Bac HT Vector,在E.coli DH5α中抗氨苄青霉素选择,挑选阳性菌斑通过PCR、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确定无误,再扩增提取质粒,进一步转染MAX Efficiency DH10BacTMCompetent E.coli,经三种抗菌素(卡那、庆大、四环素)联合IPTG、X-gal蓝白斑选择,挑取阳性白色菌斑提取质粒,PCR、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确定无误,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取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再次转染Sf9昆虫细胞表达多肽。裂解Sf9昆虫细胞,SDS-PAGE分析裂解上清,镍离子亲和树脂分离纯化表达的多肽,Western-blot 鉴定多肽结合肝素和FN抗原性活性。动物实验探讨rhFNHC-36多肽抗血小板减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结果:纤维连接蛋白N端和C端两个肝素结合域多肽均在昆虫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所表达的多肽具有与肝素结合的能力而不具FN抗原性。动物实验初步显示rhFNHC-36多肽具有抗血小板减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结论:在昆虫表达系统中表达纤维连接蛋白N端和C端两个肝素结合域多肽是可行的,所表达多肽具生物活性,但表达量尚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表达以提高表达量。

  • 李充璧,李广宏,冯笑珍,曾玲,周洁明,李赛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是对甜菜夜蛾专性的杆状病毒。egt基因是杆状病毒非必需的早期基因,它编码一种叫做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糖转移酶(ecdysteroid UDP-glucosyl-transferase,EGT)的多肽。本研究采用了SDS-蛋白酶K-饱和苯酚的方法进行SeMNPV基因组DNA的提取分离,并通过PCR扩增分离出egt基因,插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提取重组质粒,酶切鉴定,证实,从SMNPV病毒基因组中克隆到了egt基因,序列测定SeNPV egt基因orf为1572bp,可编码523个氨基酸残基。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与7种核多角体病毒及1种颗粒体病毒egt基因的同源性比较显示,SeMNPV egt基因与核多角体病毒egt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与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sNPV)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5%和79%。一些与egt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氨基酸是绝对保守的。根据egt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可将昆虫杆状病毒分成两大类,即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该研究为杆状病毒egt基因的遗传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 和东芹,肖冬光,吕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re/loxP系统是源于P1噬菌体的一个DNA重组体系,具有位点特异、时期特异、组织特异和高效重组的特点,它为转基因生物工程研究提供有力工具。概述了Cre/loxP系统的组成、结构、作用方式、机制、特点及其在酵母中的应用。

  • 潘树标,颜景斌,任兆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铁蛋白(TF)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糖蛋白,对它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探讨高效表达人转铁蛋白(hTF)的可行性及可能的调控机理,本文克隆得到了兔转铁蛋白启动子(RP promoter),并构建了以pcDNA3.1(-)为骨架的由RP启动hTF表达的重组载体,转染大鼠肝脏细胞株BRL-3A和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株HC-11细胞分析了hTF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筛选得到了两个稳定表达hTF的细胞克隆。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5-杂氮胞苷(5-aza-dC),分析甲基化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兔转铁蛋白启动子能成功启动hTF的表达;而且5-aza-dC能进一步提高了hTF表达水平,且提高的程度和5-aza-dC的剂量成正相关,但是不同克隆hTF表达升高程度不一样。结果说明hTF的表达受到甲基化修饰影响。

  • 曹春雨,王艳林,韩钰,任玉珊,刘朝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有酶活性的重组人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并制备兔抗人多胺氧化酶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 法从人非小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株总RNA中克隆人多胺氧化酶cDNA,构建PAO原核表达质粒pET-15b/PAO并转化E.coli 的BL21(DE3)菌株。IPTG 诱导表达的重组PAO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和透析复性后,化学荧光法测定酶活性。用制备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的重组人PAO蛋白,皮内接种日本大耳白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以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兔血清中抗体滴度和抗原特异性。结果:纯化并透析复性后的重组人PAO蛋白具备快速氧化特异性底物的酶活性。用此基因重组蛋白制备的抗体具有高抗体滴度和针对人PAO的特异性。结论:本试验建立了人PAO原核表达、纯化系统, 获得了有酶活性的高纯度人PAO蛋白并成功制备了兔抗人PAO的多克隆抗体,为以PAO为靶点的抗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

  • 夏启玉,肖苏生,邓柳红,易小平,张春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成熟的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中克隆了C端缺失23个氨基酸的基因PAP-C23,以PET101为表达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BL21(DE3)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占总包涵体蛋白的29.6%。切胶回收表达的重组蛋白,冰浴研磨后用PBS溶解,再加入等体积福氏不完全佐剂,免疫家兔,制备抗PA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所得抗血清效价为1:1000,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抗血清与表达的重组蛋白和天然的PAP蛋白均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说明PAP-C2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正确表达,且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较好。

  • 高博,邓柳红,易小平,肖苏生,张春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BT杀虫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是其仍存在表达量低,不稳定致使杀虫活性持续时间短的问题。而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Polh)在外界极其稳定,能保护病毒免受降解,且重组多角体蛋白与天然多角体蛋白一样,可在虫体消化液中被降解。因此,为获得稳定高产的新型杀虫剂,将斜纹夜蛾多角体蛋白(AcNPV Polyhedrin) 基因与cry3Aa基因(cry3Aa是一种对鞘翅目特异的BT毒素蛋白基因)构建成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获得初步表达,为应用试验奠定了基础。

  • 许友卿,丁兆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促进研究、开发和利用虾青素,发展水产养殖业,本文以"虾青素(astaxanthin)在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代谢与调节"为基础,概述了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虾青素在鱼的代谢、应用和虾青素制备的研究,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观点,提出用基因和代谢工程,使合成和调节虾青素的基因在原来没有合成虾青素能力之目的鱼体中表达,使其自行合成和调节所需之虾青素,以利于健康生长与发育。进而应用于其他水产动物,促进可持续性的健康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

  • 朱沙,李付广,李三强,王娜,唐悦,黄玉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及D-葡萄糖对弓形虫在3T3-F442A细胞内分裂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不同条件下弓形虫的生长活力,探索弓形虫生长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及细胞计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时间内胰岛素及D-葡萄糖对弓形虫在3T3-F442A细胞内分裂增殖的影响,并采用MTT方法确定不同条件下弓形虫的生长活力。结果:浓度为10-2 μg/ml ~10-1 μg/ml 胰岛素和浓度为4.5 g/L葡萄糖相结合共同作用时,弓形虫3T3-F442A增殖率达到最大,其生长活力为最高。当DMEM中不含D-葡萄糖时,胰岛素则对弓形虫的生长所起的作用较差。结论:胰岛素对弓形虫在细胞中生长具有剂量促进效应,表现在低浓度的胰岛素对弓形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胰岛素则对弓形虫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葡萄糖作为一种能源,也是细胞内弓形虫生长不可缺乏的。

  • 饶星,卢士英,王颖,李月婷,沈庆丰,柳增善,张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株强致病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Ⅰ相鞭毛抗原分别为H-1a、H-1i、H-1c。设计三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具有决定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088bp、633bp、1056bp。利用引物上的Linker和重叠延伸PCR扩增技术将此三段抗原决定区基因序列串联,获得重组鞭毛基因,共长2747bp。构建鞭毛重组基因(F-a-i-c)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F,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株,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后得到目的蛋白大小约为95Ku,并优化表达条件。在37℃下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诱导6h后,经薄层扫描分析得到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11.2%。超声破碎细胞后,纯化含有目的蛋白的包涵体,对八周龄雌性豚鼠做足垫免疫组,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2000, 敏感性为8μg/mL,这为后期抗体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 赵华,何聪芬,张佳星,刘蕾,钟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8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提高植物抗寒能力的水稻OsDREB基因导入芦荟,共培养后的芦荟外植体在含G418筛选剂的MS培养基上经多次筛选和分化,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抗性再生芽,对移栽成活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OsDREB基因已经导入芦荟基因组中,转化率为0.5%。采用电导率测定的方法检测转化DREB基因对芦荟抗逆性的影响,以低温逆境对转化DREB基因得到的芦荟再生植株进行胁迫处理,同时观察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抗性变化,发现对照芦荟植株的叶片显褐色干枯半透明,出现严重冻伤的迹象,而转基因植株生长情况较好,且转基因植株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植株相比明显较低。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入芦荟基因组DNA中并得到稳定表达。

  • 赵燚,杨君,安利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知的大豆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synt- hase ,ACC合酶)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dq273840)设计三个基因特异的反向引物CTA798 sp1,CTA798 sp2,CTA798 sp3,分别与4个简并引物配对,通过热不对称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 扩增,获得了该基因上游约600bp的序列。利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5'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5'-RACE)实验,确定转录起始位点(TTS) 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62 bp 处,由此获得了大豆ACC合酶基因上游长约328bp的启动子序列。用PLACE和PLANTCARE 软件分析此序列,发现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此外发现三个胁迫诱导元件:光应答元件Box1,Box4和诱导物应答元件W-box。以pBI121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由ACC合酶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启动的gu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叶片,瞬时表达结果表明GUS基因在该片段的调控下获得了表达,该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

  • 杨晶,张美萍,许媛,王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人参四种不同状态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水状片法和碘-碘化钾法和5%香草醛-浓硫酸法等组织化学反应对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同时测定了四种不同形态的人参愈伤组织中的多糖含量和皂苷含量。结果:通过对四种不同人参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发现只有呈黄绿色,颗粒状,质地松软的Ⅳ型愈伤组织皂苷含量最高且细胞分散度最佳,易于做为人参与胡萝卜原生质体融合培养的起始材料。

  • 卞福花,龚雪琴,由翠荣,曲复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仙客来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为了建立其稳定的快繁增殖体系并研究体胚变异,本研究以仙客来种苗为试材,经过初培养和多次继代培养,诱导产生胚性愈伤,并建立了胚性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胚性细胞团转至无激素的培养基上,悬浮培养和固体培养均获得了大量体细胞胚,根据体胚萌发状态不同对体胚变异进行统计,固体培养基上得到10.9%的正常体胚,其体胚变异机率为89.1%,悬浮培养得到6.25%的正常体胚,变异机率为93.75%。结果表明,本研究可以为仙客来通过体胚发生进行快繁提供技术参考,体胚存在很大变异

  • 包凌晟,聂宇,钱正旭,张红,孟延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丙酮分级沉淀、Superdex 75分子筛层析和Blue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从苦瓜籽中获得核糖体失活蛋白(RIP)。纯化的RIP经PAGE、SDS-PAGE、IEF和Periodate-Schiff分析均为单一蛋白着色带或单一糖蛋白着色带,根据SDS-PAGE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30kDa,经IEF-PAGE计算其pI为9.0,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得其含糖量为1.05%。光谱学性质研究表明: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80nm,以278nm波长光激发时,该蛋白具有304nm荧光发射峰和316nm副峰,以295nm波长光激发时,该蛋白的最大荧光发射峰在317nm。体外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其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完整细胞毒性极小。

  • 程维蓉,郑必胜,赵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裂褶菌所产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 柱层析和Sephadex G-75 柱层析进行纯化,纯化倍数为44.7倍,酶活回收率为11.6%。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5.0,pH4.5-5.5范围内酶活相对稳定,热稳定性在60℃以下。Fe2+、Ba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Zn2+、K+、Cu2+、Ag+、Hg2+、Ca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 那晶,张文清,夏玮,刘书琦,李青青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16-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卡拉胶为诱导物使解淀粉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体发酵,产生卡拉胶降解酶。通过降解产物粘度的变化来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及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物中的液体种子接种量为2%,卡拉胶的终浓度为0.1%,降解温度为50℃,pH=5,加酶量为0.5:1(w/w,酶:底物)时,此酶的降解效果最好。卡拉胶分子量由最初的1296kDa降至1660Da。

  • 凌成金,张云开,邵利,覃拥灵,梁智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链霉素对杀虫抗生素菌株GX-29孢子的致死浓度测定基础上,采用紫外和微波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18.2μg/mL)的高氏平板上,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sty)突变株。进一步通过摇瓶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L8,其摇瓶发酵的杀虫活性为出发菌株1.94倍。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较稳定。

  • 叶蕾,潘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米曲霉在食品工业及相关行业中应用广泛, 具有高效分泌蛋白质的能力。在利用重组丝状真菌生产异源蛋白时,液体培养方式的异源蛋白产量相当低,固体培养方式却能高产异源蛋白。这可能是由于蛋白分泌途径的调控机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有所不同,然而目前蛋白分泌途径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质网中蛋白质的未折叠或错误折叠是蛋白分泌途径中的主要瓶颈,因而对蛋白分泌途径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近年来,黑曲霉,李氏木霉和构巢曲霉等丝状真菌液体培养时的UPR机制已经得到研究,但固体培养时的UPR机制尚未见到文献报道。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比分析米曲霉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时UPR关键转录因子hacAmRNA剪切成熟体hacAi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固体培养时水活度对hac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hacAi在固体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并且随着水活度的降低,hacAi表达量逐渐上升。

  • 韩德权,章佳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对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离交尾液进行了成分分析,尝试采用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离交尾液作为发酵基质生产普鲁兰。培养条件为调整初始pH值到6.5,以500mL摇瓶装150mL的装液量,按10%的接种量接种,发酵温度28℃,200转/min摇床发酵培养7天。可得到粗多糖23.5g/L,多糖的转化率为47%,经活性碳过柱去色素后, 再去除杂蛋白可得到普鲁兰多糖,回收率为65%。

  • 王珊珊,马林,王虹,王帅,陈金华,崔强,张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32-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常用的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及液相法。本文应用一种新思路把两者优点相结合,以甘氨酸为核,通过设计合成了末端为氨基的新的扇形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研究了它作为非病毒载体和荧光免疫分析载体的性能。

  • 赵亮,张佑红,靖志强,陈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36-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是利用昆虫细胞培养生产杆状病毒的一个关键步骤。相对其他昆虫细胞培养系统来说,气升式反应器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为了寻找适合细胞生长的反应器最优的结构参数,棉铃虫细胞HzAm1分别在不同几何参数的反应器中生长。下降室和上升室的截面积比,底部系数,高径比这些几何参数和表观气速都与细胞的生长紧密相关。在一定反应器尺寸下测定表观气速的影响,寻找一个能够提供足够氧分压而又不会对活细胞造成伤害的表观气速。并且,在不同尺寸反应器中表观气速与液体流速的关系能够测出来。改变反应器的上升室和下降室的截面积比和表观气速,活细胞的浓度可以从4.5×105提高到7.7×105cells/ml,细胞存活率从95.14%提高到98.38%。

  • 李毅,张小花,张文露,刘湘,扬琴,黄爱龙,汤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4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基因诱捕载体整合到人类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的染色体基因中,得到永久性高表达诱捕载体报告基因X-gal的阳性克隆,再用Cre-LoxP置换系统,将构建好的HBV-P全长片段与诱捕载体的报告基因部分交换,HBV-P全长片段完整的整合在SMMC7721细胞的染色体基因中,得到了稳定表达HBV-P蛋白的细胞系。该细胞系为制备、纯化P抗原和研究HBV-P的基因调控提供了实验材料。

  • 皮文辉,巩霞,孟庆勇,宋志强,姬勇,刘守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44-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有效的质粒纯化工艺。以兔子为动物模型,肌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初步确定自行研制的活体基因电转仪提高了质粒在肌肉组织中的转染效率。在此基础上,对羔羊和仔猪实施肌注异位表达pM-GHRH质粒结合电转染,结果表明,肌注pM-GHRH质粒结合电转染对羔羊和仔猪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 郑君芳,杨荟敏,张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48-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结合域(binding domain, BD)诱饵载体pGBKT7-EBP50,并检测其是否具有自身激活作用。方法:用PCR方法从pBK-CMV-HA-EBP50质粒中扩增出EBP50全长,引入酶切位点EcoR I、BamH I,与pGBKT7载体连接起来,并检测pGBKT7-EBP50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BD诱饵载体pGBKT7-EBP50,并证明其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无自激活作用。结论:pGBKT7- EBP50可用于筛选和鉴定新的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EBP50 在体内的功能。

  • 李红梅,徐斐,李琳,陈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重氮化法,将小分子半抗原克伦特罗(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得到CL-BSA完全抗原,并用其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连续克隆筛选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抗CL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显示:使用偶联率为17的克伦特罗完全抗原免疫Balb/c鼠,间接ELISA法检测其中三只小鼠血清效价较高;细胞融合检测得到其融合率为85.26%,阳性率为 15.23%;经四次连续克隆得到了一株特异性最佳的细胞株4H5,间接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的OD450nm达到1.265±0.060,与BSA交叉反应OD450nm仅为0.060±0.006, 腹水效价达3.2×106;最后经鉴定确定该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轻链为κ。

  • 张阳德,沈成蓉,段菁华,王吉伟,赵劲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58-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顺铂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隐形纳米粒(cisplat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stleath nanoparticles , CDDP-PBCA-mPEG ),并研究其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差异。方法: 复乳法制备CDDP-PBCA-mPEG,以单甲氧具乙二醇进行表面修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流动相选择甲醇-水(55: 45),210nm处检测。昆明种小鼠60只, 随机分为游离CDDP组和CDDP-PBCA-mPEG组, 每组30 只,经小鼠尾静脉按5mg / kg的剂量分别注射上述CDDP-PBCA-mPEG或游离CDDP。每组于给药后 15 , 30 min , 1 ,2, 6 , 12 h 各处死5 只小鼠, 分别提取肝、肾、脾、心、肺、血浆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DDP的浓度。结果: CDDP-PBCA-mPEG平均粒径为170.9nm,平均包封率为60.1%,平均载药量为3.88%。12h以内CDDP-PBCA-mPEG组小鼠肝脏中的CDDP 浓度显著高于游离CDDP组( P < 0. 01 ), 而在肾脏中CDDP浓度显著低于游离CDDP 组( P < 0. 0 1)。CDDP-PBCA-mPEG组小鼠肝脏和血浆中CDDP 浓度在各时间段缓慢释放。结论: CDDP-PBCA-mPEG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并具有缓慢释药的特点, 降低了肾脏等脏器的药物分布,是治疗肝癌较理想的给药系统。

  • 赵素芬,何培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63-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TAB法提取了大型经济海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的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确定了影响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扩增结果的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适宜浓度、退火温度和反应的最佳循环次数;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配比浓度。结果表明:在进行长心卡帕藻的ISSR扩增时,在总体积为20 ?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ng、2.7 mmol/L、0.2 mmol/L、0.1 mmol/L、1.5 U;退火温度为48℃。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经94℃变性50 s、48℃退火1 min,72℃延伸2 min,进行32次循环,最后在72℃再延伸8 min。 本实验结果为卡帕藻属和麒麟菜属类海藻的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手段。

  • 张倩,马文惠,尚爱芹,赵梁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68-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北海道黄杨组织中多酚,多糖类物质较高的特点,改进了SDS/酚法,并用改进的SDS/酚法提取北海道黄杨叶片和茎段组织总RNA。结果表明,提取得到的RNA的28SrRNA亮度为18SrRNA的2倍,A260/A280为1.94,A260/A230为2.06,RNA产率为252μg/g,经RT-PCR扩增获得了p5c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说明用改良SDS/酚法从北海道黄杨组织中提取得到的RNA完整性强、质量好、产率高,完全适合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 刘丹,骆健美,刘峰,王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72-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改进的SDS法提取褐黄孢链霉菌基因组DNA,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于褐黄孢链霉菌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包括Taq聚合酶、Mg2+、随机引物、dNTPs和模板浓度。在20μL体系中,模板DNA浓度60-150ng,Taq聚合酶为1.0-1.5U,引物浓度0.3-0.4mmol/L,dNTPs浓度200-250μmol/L,Mg2 +浓度2.5-3.0mmol/L。在此反应体系下可扩增出条带数目多且清晰稳定的电泳图谱。

  • 张璐,魏玮,张旭,周燕,谭文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7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倾斜式重力沉降细胞截留装置(简称沉降器)应用在大规模长期灌注培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细胞容易在其内大量沉积,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CFD技术和细胞沉积效果实验研究了沉降器内部的三维流场特性及其对细胞沉积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截留过程中,沉降器中细胞悬滞量远大于其壁面粘附量。以降低边界层厚度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装置的结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细胞的悬滞和粘附量,提高了倾斜式重力沉降截留装置的细胞截留效率。

  • 刘卫辉,窦科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83-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表达的连续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是应用于基因研究非常有利的工具,具有高通量、高保真度、既定性又定量等诸多优点。作者经过广泛查阅近年来相关国内外文献, 密切关注肝脏研究领域,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 发现SAGE技术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SAGE技术本身更趋优化,数个SAGE文库联合分析,结合其它基因研究手段进行研究。SAGE技术的原理、方法进展进行简单综述,以应用于肝脏中的研究为媒介,重点探讨其在应用方面突破。

  • 张秀娟,张守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87-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 SSCs)的体外培养是开展研究精原干细胞生物学的一项最基本的生物技术,近年来成为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如何获得高纯度、高活力的具有生物学安全性的SSCs是研究体外生物学的关键所在,而影响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因素很多,如动物种类和年龄、培养基、血清、饲养层的选择和生长因子等,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精原干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培养而且保持不分化,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鼠上,已经得到了SSCs体外长期培养。鼠作为研究哺乳动物甚至人常用的模拟生物,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对鼠SSCs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情况,并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对体外长期培养鼠SSCs的影响因素作一详细评述。

  • 方宁,章涛,陈代雄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91-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和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具有干细胞表型特征,具有向三个胚层分化的潜能,作为再生医学的细胞资源颇受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AEC和 hAMC具有多谱系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胰腺β细胞、成骨及软骨细胞等分化,并显示出对实验性神经损伤、心肌梗死、糖尿病的治疗效应。重点就hAEC和 hAMC的表型特征及其表型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丁兆坤,麻艳群,许友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196-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物体,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HUFAs)发挥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人和一些动物包括大多数海水鱼,因为缺乏合成HUFAs所需的一或多种脂肪酸去饱和酶或酶活性低,而不能合成HUFAs,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此,研究合成HUFAs去饱和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其基因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

  • 丁兆坤,许友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0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HUFAs),特别是ω-3HUFAs,是人和动物包括水产动物所必需的,在机体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所谓"必需",是人和动物不能自行合成或合成不能满足其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物质。机体之所以依赖外源HUFAs,因其缺乏合成HUFAs所需的一或多种脂肪酸去饱和酶或酶活性低所致。因此,研究合成HUFAs去饱和酶成为当前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合成HUFAs去饱和酶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去饱和酶的结构和功能

  • 张彦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15-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抗体等多种生物制品的生产依赖动物细胞的规模化培养,而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贴壁依赖型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胞发展史,并就微载体系统规模化细胞培养,从微载体和生物反应器的选择、细胞培养方式特别是灌流培养的介绍、细胞代谢与反应器中的生存环境的探讨,以及微载体发展前景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讨论。

  • 王庆忠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2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原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成精子的能力,是动物体内唯一能进行遗传信息传递的干细胞。因此,精原干细胞既是干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又是研究精子发生、制作转基因动物和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资源。本文报道了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并对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和自我增殖的维持机制等作了综述。

  • 程斌,方驰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26-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干细胞研究过程中,SP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在多种生物的多种组织中检测到SP细胞的存在,并且发现它们在表面分子标志以及功能方面与相应的组织干细胞具有相似性。特别是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从肿瘤细胞中进行分离、培养,可用于研究肿瘤干细胞的一些特性。但对SP细胞的很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何湃,刘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3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基因导入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构建能将目的基因高效稳定导入靶细胞的重组载体是制备转基因动物以及进行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之一。基因导入系统可分为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能介导外源基因稳定表达,因而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中倍受关注。本文就病毒载体在转基因技术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易梅,李宗伟,李宗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35-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是一种大分子粘多糖,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美容保健品、医药研究、临床治疗和组织工程材料等领域。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外透明质酸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新进展。

  • 杜平,牟克斌,刘学荣,贺延玉,黄银君,卫广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4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紧急疫苗为一种高效力疫苗(PD50≥6)[1],其免疫交叉性广泛,接种3~4天后即可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并能阻止或减少病毒在咽喉等其它易于病毒藏匿部位的复制、排泄及持续感染的形成,所诱发抗体的持久性长于传统灭活疫苗[2]。紧急疫苗2001年在荷兰及90年代在希腊等东欧国家的成功应用,突现出其用于应急预防的优势。近来,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和其它国家的多项研究证实,紧急疫苗在抵抗间接感染和直接感染方面均有着其它现有疫苗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作为防患未然的有力武器。目前,紧急疫苗已被英国等无口蹄疫国家作为防控口蹄疫的战略储备疫苗。本文将从紧急疫苗迅速诱发保护反应的机制、抗原普及免疫效力等方面加以阐述。

  • 刘萍,丛国正,常惠芸,刘学荣,牟克斌,黄银君,卫广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47-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C蛋白酶在口蹄疫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多聚蛋白的裂解作用。研究其结构、裂解机制以及切割方式,能更好的了解其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和生物学功能。对阐明口蹄疫病毒 3C蛋白酶基于其结构而进行的药物设计有重要现实意义。

  • 谢群,包永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51-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sPLA2)是蛇毒的一个重要组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这些功能的本质是sPLA2分子及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各样的生理生化反应。本文简要综述了蛇毒sPLA2的结构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着重论述了sPLA2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

  • 许成钢,范晓军,付月君,梁爱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59-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硫键在稳定蛋白质构象和保持蛋白质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是天然二硫键的形成是许多蛋白正确折叠中的限速步骤。随着对二硫键异构酶和折叠中间体研究的深入,富含二硫键蛋白的折叠机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本文中,着重从体内二硫键的形成和体外蛋白质的氧化折叠两个方面对二硫键蛋白的折叠机制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实践应用等做一综述,对深入研究提高富含二硫键的重组活性蛋白质的产率起重要指导意义。

  • 戴国亮,王素静,刘兴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65-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溶液的流动对于生长蛋白质晶体的影响非常显著. 为此本文综述了强制溶液对流, 搅拌, 溶液旋转等形式的溶液流动对不同蛋白质晶体生长所产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 并结合本研究小组的初步实验结果, 重点介绍了最近溶液旋转法在降低溶液流动的负面影响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 王宏博,高雅琴,杨志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70-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用于动物纤维鉴别的DNA技术,以及该项技术对羊绒纺织行业的重要意义和国外研究最新进展及国内现状。

  • 杨晔,何正权,陈磊,姚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73-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免疫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它具有稳定、抗菌谱广、抑菌机理独特、病菌难以产生抗性等特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将在医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抗菌抗肿瘤药物。目前,多种防御素基因已经被发现并克隆,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防御素在多种目的植物品种中得以转化表达,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和作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防御素的分类、防御素的抑菌机理、生物学功能、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 杨晶,张美萍,张颖,王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7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及植株再生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讨论了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和融合技术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陈磊,何正权,杨晔,姚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83-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负向选择标记方法相比, 正向选择标记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被逐步广泛应用到植物的遗传转化中。本文对近年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正向选择标记原理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 刘玲,余义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8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香气物质主要有三大类: 萜类、苯基/苯丙烷类及脂肪酸衍生物。本文综述了花香物质合成及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香气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从而为人工利用及创造香气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赵莹,孙哲,娄玉杰,张宏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95-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是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个前言课题,它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其构建包括最佳表达载体的构建、适宜宿主细胞的选择、转化、筛选鉴定和遗传稳定性鉴定,获得质粒能稳定遗传的、高效表达的转基因工程菌等过程。本文就转基因工程菌及其所用的载体的构建,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蓝藻菌等受体菌的选育,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在农业中的饲料用植酸酶基因工程菌,杀虫微生物农药和根瘤菌基因工程菌应用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一些转基因工程菌应用的安全性及不够完善的地方。

  • 崔建东,张亚楠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01-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须但自生无法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食用化学品中间体。到2005年,全球对L-苯丙氨酸的需求量达到3万吨,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阿斯巴甜的全球热销以及底物反式肉桂酸生产成本的降低,利用苯丙氨酸解氨酶转化反式肉桂酸合成L-苯丙氨酸的生产工艺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阐述。

  • 诸丽萍,吴伟群,陈小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06-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衣康酸的理化性质。衣康酸的两种主要生产方法,化学法和生物发酵法。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发酵原料的研究,发酵菌种的选择,发酵工艺如深层发酵、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的应用,三种提取技术,重结晶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的比较,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对国内外衣康酸的生产现状和国内外生产厂家的产能做了简单介绍。对衣康酸产品及其衍生物在在新型高效除臭剂,清洗行业,粘合剂等工业领域中的开发应用和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衣康酸的市场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 张宇,许敬亮,李东,袁振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1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了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糖化和发酵工艺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生物质合成气制取燃料乙醇工艺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 程东庆,沃兴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16-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现代化的实质是中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与现代学术思想的结合、与现代科学文化的结合。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生物转化技术引入到中药研究中,可为中药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途径、为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发现新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可推动中药炮制、中药药理的现代化研究。

  • 田玲,张宏梁,张黎黎,汪楠,汪楠,阿丽塔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21-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技术是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医药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生物技术的前沿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也是整个医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技术推动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与六大挑战。包括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调整经济结构等机遇,以及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研发主体错位、专利质量及知识产权意识亟待提高、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等六大挑战。

  • 汪楠,田玲,张宏梁,阿丽塔,张黎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26-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结合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结合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作者走访了相关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就调研中发现的部分产学研结合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初步提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产学研结合的建议。

  • 田玲,张宏梁,孟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31-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生物技术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开发的热点,同时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赶超的领域。加快医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提出四大战略与七项措施,以推进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

  • 张黎黎,田玲,汪楠,张宏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336-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经历了最初仅少数几个单位参与,到逐步发展壮大,最后走向世界并占一席之地的发展历程。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分析了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从基础研究创新定位、政府主导、与产业发展连接、与临床应用结合等4方面,提出了我国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