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郭洋,陈艳娟,刘怡辰,王海杰,王成稷,王珏,万颖寒,周宇,奚骏,沈如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11.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是机体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采用CRISPR/Cas9技术,利用非同源重组修复引入突变的方式,使基因蛋白读码框移码造成PD-1功能缺失,建立P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探究Pd-1基因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针对Pd-1基因2-4号外显子设计并合成2对sgRNA片段,与编码Cas9片段共同体外转录,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将两者mRNA混合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经PCR产物测序鉴定获得F0代小鼠,之后与野生型C57BL/6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F1代小鼠自交即获得F2代纯合子小鼠品系(Pd-1-/-)。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刺激Pd-1-/-小鼠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分别检测Pd-1-/-小鼠中Pd-1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Pd-1-/-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2/IL23及TNF-α等因子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Pd-1通路在T细胞反应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免疫刺激的响应情况。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在小鼠基因组中Pd-1基因2-4号外显子被成功敲除;Real-Time PCR实验和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d-1-/-小鼠脾、肠系膜淋巴结、胸腺和血液各组织中Pd-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双抗夹心ELISA测定结果显示:Pd-1敲除后经ConA刺激,血清中IL-6和IFN-γ表达上调。结论:成功构建P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Pd-1缺失能够上调IL-6和IFN-γ对ConA刺激的响应,增加ConA引起的炎症反应,为Pd-1的体内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小鼠模型和研究思路。

  • 陈素芳,夏明印,曾丽艳,安晓琴,田敏芳,彭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2-18.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5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Cec4a的原核重组表达体系,通过诱导表达、酶切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并检测产物的抗菌活性。方法:基于Cec4a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Cec4a基因的DNA片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Cold-SUMO)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C41(DE3)等感受态细胞,使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含有His-SUMO标签的重组Cec4a融合蛋白。在SUMO蛋白酶酶切后,再次使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目的蛋白,最后用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作为指示菌检测表达产物的抗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Cold-SUMO-Cec4a原核表达质粒,测序分析其序列与预期结果一致。Cec4a融合蛋白表达量为42.8mg/L,纯化后的Cec4a重组蛋白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为4 μg/mL。结论:通过原核表达,并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具有抗菌活性的重组蛋白Cec4a,为研究Cec4a的生物活性、抗菌机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 梁爱玲,刘文婷,武攀,李倩,高健,张洁,刘卫东,贾士儒,郑迎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9-27.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发一种对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enol,α-ZOL)催化活性高的水解酶,以促进玉米赤霉烯酮的酶法完全脱毒,推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在饲料业和畜牧业的应用。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个来源于Exophiala aquamarina CBS 119918的新型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EaZHD,基因全长792 bp。构建重组质粒pET46-Eazhd,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和DEAE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后,利用HPLC测定残余底物浓度的方法来表征其酶学性质。结果:EaZHD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酶活力为0.764 U/mg,而对α-ZOL的酶活力为1.529 U/mg,是对底物ZEN降解活力的2倍。EaZHD在pH 8.6和温度40℃条件下的活性最高,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碱性条件下较高的pH稳定性。通过对EaZHD活性中心附近的氨基酸进行突变和活性分析,确定了对催化活性起关键作用的三个氨基酸,以及对底物特异性有影响的两个关键氨基酸。结论:为推动饲料业和畜牧业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酶法脱毒奠定了基础。

  • 技术与方法
  • 王聪,李秀,牛苗,戴阳光,董哲岳,董小岩,余双庆,杨怡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28-32.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检测9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type 9,AAV9)载体制品感染性滴度的方法。方法:利用含AAV2 repcap基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HSV1)做为辅助病毒与梯度稀释的AAV9载体制品共同感染HEK-293细胞,培养48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扩增AAV特异性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根据阳性及阴性感染孔数,利用Kärber法计算样品的TCID50。结果:采用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AAV9载体制品确定辅助病毒HSV1-rc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AAV9-101的感染性滴度为1.6×109 TCID50/mL。结论:对AAV9载体制品进行感染性滴度检测,且具有可重复性。

  • 朱潇静,王芮,张欣欣,靳家鑫,路闻龙,丁大顺,霍翠梅,李青梅,孙爱军,庄国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33-41.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预防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新城疫病毒(NDV)混合感染鸡引起的疾病,构建表达NDV F蛋白的MDV疫苗株CVI988 BAC重组载体,并包装成重组病毒,为疫苗免疫提供更多的重组疫苗选择。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带有卡那霉素(Kanamycin,Kana)抗性基因片段的F基因,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其整合到CVI988 BAC上,进一步诱导I-SceI表达敲除Kana基因而获得重组质粒CVI988 BAC-F。通过磷酸钙法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获得重组病毒。结果: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重组病毒能够表达F蛋白。病毒生长曲线和蚀斑大小测定结果表明,F基因的插入不影响病毒的体外增殖。结论:利用BAC技术成功构建了整合F基因的重组MDV病毒CVI988 BAC-F,为MDV重组疫苗研发,防控NDV与MDV共感染奠定了基础。

  • 宋标标,顾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42-51.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增加,临床上对血管移植物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利用涤纶和聚四氟乙烯制备大直径血管(>6mm)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小直径(< 6 mm)血管常因血栓和感染导致移植的失败,因此构建内皮细胞贴附的组织工程血管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合成RGD修饰的海藻酸钠(RGD-alginate, RGD-ALG)以及甲基丙烯酸化的明胶(methacrylated gelatin,GelMA),利用氯化钙溶液溶解的普朗尼克F127作为牺牲材料,利用同轴打印制备出组织工程血管。通过选择不同直径的同轴打印喷嘴以及调节打印参数,可以制备出不同直径的组织工程血管。制备出的组织工程血管可以承受人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压力,可以进行稳定的灌流培养,并且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通入组织工程血管中后可以稳定贴附在管壁上。

  • 陈鑫洁,钱芷兰,刘启,赵清,张元兴,蔡孟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52-61.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改造毕赤酵母使其异源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重要中间体肉桂酸、对香豆酸,并优化前体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毕赤酵母的生产能力。方法:在毕赤酵母GS115中利用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系统表达Rhodotorula glutinis来源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并在该重组菌株中分别过表达胞内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或其突变体以进行优化。结果:异源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可使毕赤酵母将自身产生的L-苯丙氨酸、L-酪氨酸转化为肉桂酸(38.8 mg/L)、对香豆酸(34.2 mg/L),而通过过表达相关酶进行优化,最终肉桂酸和对香豆酸的产量分别达到124.1 mg/L和302.0 mg/L。结论:利用新的异源宿主毕赤酵母成功合成了肉桂酸、对香豆酸,并对胞内的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表明毕赤酵母具有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潜力,也为其他芳香族氨基酸衍生物或植物化合物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合成奠定了基础。

  • 综述
  • 赵久梅,王哲,李学英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62-72.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通过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是目前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研究最多的理想种子细胞。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成软骨相关基因表达升高进而分化为软骨细胞,后期随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成及血管长入,软骨基质逐步降解并被骨基质所替换。软骨细胞参与了骨缺损前期的修复过程,调控软骨形成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不仅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同时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调控软骨形成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寻找更好的治疗骨缺损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 张正燕,陈钰,宋丽杰,苏政权,张海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73-88.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因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无标记、体积小、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受到了很多关注,广泛应用于DNA、蛋白质、细胞、离子等生物识别物的检测。近年来,更有纳米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在传感器设计中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朝着高灵敏、微型化、快速化以及多功能化的方向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研究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阐述近年来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探讨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克服各种缺陷的应对策略,为该传感器在未来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开发提供参考。

  • 李媛媛,李妍,曹英秀,宋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89-99.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产电微生物的胞外电子转移在能源、环境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作为模式产电微生物,其电催化系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黄素作为S. oneidensis重要的电子载体,其介导的胞外电子转移是电子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限速步骤。然而自然环境中野生型S. oneidensis的黄素分泌量极低,对其工程改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严重阻碍了胞外电子的传递过程,这已成为限制其电子转移的主要瓶颈。基于S. oneidensis黄素介导的电子转移机制,系统地从黄素的合成路径及转录调控的角度阐明了黄素合成的调控因素,并综述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以及电极材料修饰等方法来提高黄素介导电子转移的工程化策略,未来可利用一些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表达工具来加速产电微生物黄素介导的胞外电子转移。

  • 明玥,赵自通,王鸿磊,梁志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00-108.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功能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但却容易受高温环境限制,导致催化效率降低。以分子改造为目的的蛋白质工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其能够对酶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获得热稳定性好的工业酶。传统的定向进化方法只能依靠随机突变进行人工筛选,具有效率低、针对性差等缺点;理性设计作为酶热稳定性改造的主要方法,可借助各种计算机程序和软件预测潜在突变位点,但其要求对酶的催化机制、热稳定性机制有深入了解。对于大多数天然酶而言,酶的序列和晶体结构是最容易获取的信息,也是预测功能的重要基础。从酶的序列和晶体结构入手,重点介绍了共识突变、基于序列偏好性的突变、截短柔性区域、优化分子内相互作用力、刚化催化活性区域及计算机辅助筛选柔性位点等常用策略,这些策略具有筛选效率高、改造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等优点。结合多种酶的热稳定性改造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不同酶的改造策略选择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也为工业酶的耐热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杨运松,梁金花,杨晓瑞,马艺鸣,金爽,孙姚瑶,朱建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09-115.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柴油作为热值高、消耗率低的石油馏分燃料,可搭配大功率机械的使用标准,在传统能源中使用占比越来越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器械运作和生产中。随着柴油消耗的增多,柴油使用的污染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硫作为主要污染物,在新的柴油标准中有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对各脱硫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工艺创新。传统加氢脱硫局限性过大,因此开发了各种非加氢脱硫方式进行脱硫研究,旨在研发出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的绿色脱硫方式。综述了各种常规脱硫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归纳了生物酶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生物酶的各种脱硫方式的反应机理和具体研究实例,并对未来新型脱硫方式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行业分析
  • 吴晓燕,陈方,丁陈君,孙裕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16-126.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概述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梳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生物经济战略布局,归纳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通过调研统计分析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三个生物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数据,预判未来生物产业投融资前景,并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投融资提出建议。

  • 发展战略
  • 吴函蓉,王莹,李苏宁,桑晓冬,范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27-131. https://doi.org/10.13523/j.cb.21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是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生产和服务的重要基础保障,生物技术基地平台相关政策在指导和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近十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制定的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政策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我国生物技术基地平台政策的价值内涵,探讨建设规律,以期为基地平台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 学术交流
  • 任红梅,杨艳萍,常丽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32-133. https://doi.org/10.13523/j.cb.211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文榕,原旭冰,李瑞莲,彭新绿,李嘉庆,焦思明,杜昱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34-137. https://doi.org/10.13523/j.cb.211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吴宁,杨艳萍,任红梅,魏珣,龙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0): 138-139. https://doi.org/10.13523/j.cb.211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