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5-2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宋琳,张志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便于收集和纯化, 重组蛋白常需要引导至真核细胞外。蛋白能否分泌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含有信号肽, 由于不同信号肽诱导蛋白分泌的效率不同,高效信号肽的筛选已成为生物工程领域提高重组蛋白产量的重要策略之一。为了筛选诱导MMP-2 C末端PEX在COS7细胞中高效分泌表达的信号肽,在PEX的N末端分别融合大鼠生长激素(rGH)、小鼠IgG κ链和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的信号肽并比较三种信号肽引导PEX分泌表达的效率。Western免疫印迹和ELISA蛋白定量检测表明MMP-9的信号肽引导PEX蛋白分泌的效率约为其它两种信号肽的两倍。利用Ni-NTA亲和柱对细胞培养基中的PEX进行纯化,蛋白产量约为1mg/L,纯化的PEX重组蛋白具有抑制鸡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发生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MMP-9的信号肽有效诱导具有生物活性的PEX重组蛋白在COS7细胞中分泌表达。

  • 葛宇清,顾玉超,于文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常见有N-糖链的异常增多。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II(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II,GnT-II)是合成复合型N-糖链的关键酶,但其对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尚未有报道。为了研究GnT-II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的方法检测了组织来源相同而恶性程度不同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株中GnT-II的mRNA表达水平,发现在恶性程度高的4T1细胞中GnT-II的mRNA表达水平比恶性程度低的67NR细胞高1.53倍。以4T1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克隆得到GnT-II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pMSCV-GnT-II,转染4T1细胞获得GnT-II过表达细胞株,并检测其增殖能力、与纤粘连蛋白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研究发现在4T1细胞中过表达GnT-II后,细胞粘附能力降低67%,迁移能力增加82%。结果表明,GnT-II可能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糖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靶点。

  • 申景岭,单智焱,王燕,黄小义,雷蕾,金连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高浓度RA诱导小鼠ESC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通过5μMRA刺激拟胚体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在不同基质上进一步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鉴定。结果:5μM RA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β-tubulinⅢ阳性神经细胞,β-tubulinⅢ阳性细胞中有55%为GABA阳性,4%为CHAT阳性细胞。结论:高浓度RA诱导并结合细胞外基质成分优化了ESC向神经细胞分化。

  • 冷扬,刘铀,刘艳芬,王群,潘颍斌,高志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PCR方法扩增到抵抗素基因(Resistin, RSTN)并将其亚克隆至pET-32a(+)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ET-RSTN。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resistin蛋白分子量大小约30kDa。对表达条件如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并用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30℃、4h、IPTG浓度为1mmol/L时,可溶性重组resistin的含量最高。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是Resistin蛋白,并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纯化的Resistin蛋白。

  • 窦佳,蔡河,姬芳玲,崔文举,王静云,包永明,安利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2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认49位谷氨酰胺磷脂酶A2(Glutamine 49 phospholipase A2, Gln49-PLA2)酶活性缺失与氨基酸序列的相关性,对Gln49-PLA2编码基因第49位氨基酸进行PCR定点突变,利用pET32a+质粒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ln49-磷脂酶A2的突变体--天冬氨酸磷脂酶A2(Aspartic acid 49 phospholipase A2, Asp49-PLA2--Q49D-PLA2)。将表达的包涵体蛋白变性,采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进行柱上复性、纯化获得突变体融合蛋白(fusion Q49D-PLA2--fQ49D-PLA2);突变体融合蛋白经蛋白水解酶Factor Xa酶切后,采用Hitrap SP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突变体蛋白Q49D-PLA2,得率为1.3%,比酶活为72U/mg。从而证实Gln49-PLA2酶活性缺失的关键原因是49位氨基酸为谷氨酰胺。

  • 史婧,张守涛,齐亚飞,郭蔼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Alfimeprase(ALF)是蛇毒纤溶酶Fibrolase的N端突变体,有纤溶活性而无出血活性。通过双酶切从克隆载体上获取目的基因alf,并将其克隆至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 A,经高效电转化、Zeocin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pH、每天甲醇流加终浓度、菌体生长密度和甲醇诱导时间的优化,获得了重组ALF(rALF)高表达菌株pPICZ? A-alf / GS115,且在优化条件下rALF的最高产量达425 mg/L。通过His•bind柱纯化后,rALF纯度高达95 %,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ALF的分子量约为24 kDa,且能与一抗特异结合。纤维蛋白平板法纤溶活性鉴定结果进一步说明rALF获得了高活性分泌表达。这即为ALF的深入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 金晶,姚俊,徐虹,许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技术从γ-聚谷氨酸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NX-2的基因组DNA上扩增出聚谷氨酸内切解聚酶基因(ywtD),克隆后测序,对该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本文扩增的ywtD基因编码与文献报道的序列相似性为99.0%,碱基的差异均表现为碱基取代,仅有一个碱基取代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化,即第349位密码子由GCC变为GTC。将ywtD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15b中,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0.5mmol/L IPTG诱导,外源解聚酶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利用酶的初提液对聚谷氨酸进行降解,结果显示经72小时解聚酶作用后,γ-PGA分子量从700kDa降到20kDa,此后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聚谷氨酸分子量趋于定值。

  • 田琳,李玉,史文玉,戴永鑫,路福平,王建玲,杜连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3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分枝杆菌对植物甾醇进行边链降解可产生4-AD(4-烯-雄甾-3,17-二酮)和ADD(1,4-二烯-雄甾-3,17-二酮),ADD由4-AD在C1,2位脱氢酶(ksdD)作用下脱氢产生,这两种物质在化学结构上高度相似,难以分离。本文首先扩增出部分ksdD基因,大小为631bp,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打靶载体pUC19-MK。将pUC19-MK电转分枝杆菌感受态,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分枝杆菌染色体上正常的ksdD基因,使C1,2位脱氢酶失活,以达到4-AD大量积累的目的。结果通过初筛筛选出5株转化子,进行甾体转化实验,发酵144h时,1号转化子的4-AD生成率达到17.5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92%,而此时ADD的生成率仅为6.12%,比出发菌株降低了89.9%。

  • 刘小川,梁永恒,陈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端粒酶活性直接与细胞的分生能力、生活力、生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对其活性测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参照人类端粒酶体外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特别的先导引物和反向引物,采用不同的退火温度将PCR循环分成两步进行,再结合DNA凝胶电泳成像定量分析系统,以模式植物水稻为研究对象,对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方法和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水稻端粒酶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9℃,反应时间13分钟,总蛋白浓度0.28μg/μl,与人端粒酶最佳反应条件有明显差异,建立了一种有效测定植物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根、幼叶及幼穗三个不同组织器官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幼穗最高,其次为幼叶,根最弱。说明植物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组织的生活力有着密切关系。

  • 张晓娟,窦文芳,许泓瑜,许正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VB1,生物素,VB6,VB2,叶酸和VB12对一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YPS-062直接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影响,并且初步分析了这几种维生素对菌株SYPS-062发酵积累L-丝氨酸的调控机制。添加一定量的生物素,VB1和VB6表现出对L-丝氨酸积累分别为35%,28%和11%的促进;添加VB2实现了L-丝氨酸和生物量的等幅提高;而叶酸和VB12则通过促进菌株SYPS-062中1C单元循环的效率使L-丝氨酸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9%和82%,并且实现了产物转化率(YP/S)及单位细胞产率(YP/X)的显著提高。将六种维生素在其分别的最优浓度下复配,添加在发酵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发酵周期有6 h左右的缩短,并且达到的最大生物量及L-丝氨酸的积累分别为11 g/L和9.0 g/L。

  • 吕吉鸿,诸葛斌,沈微,饶志明,方慧英,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1.3 丙二醇过程中,有机酸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并选用了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对甘油发酵液进行处理。发现有机酸、特别是乳酸对1.3丙二醇生产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有机酸的过程中,确定了使用005号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效果最好,005号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大部分的有机酸,处理后的发酵液发酵产1.3丙二醇产量比未处理的发酵液产量提高166%,转化率提高34%。

  • 徐绍霞,张永奎,向海,陈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稳态法测定FeSO4在包埋和未包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凝胶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FeSO4在凝胶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e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时最优;凝胶剂CaCl2的浓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较小。包埋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0h达到增殖平衡,而FeSO4在包埋细菌的凝胶内扩散系数明显减少。

  • 技术与方法
  • 包红梅,王秀荣,刘丽玲,王昱,李一经,陈化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6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家禽中流行较为广泛、危害相对大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通过分析流感数据库221个HA序列,在保守区内用Oligo6.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用于快速诊断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一步法RT-PCR方法,其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72bp。通过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棉拭子浸出液进行不同稀释倍数检测,结果表明病毒尿囊液最低检出量为10-4稀释;阳性棉拭子最低检出量为8倍稀释。用病毒分离和该方法同时检测不同脏器、口咽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比病毒分离低10~100倍。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14种禽病病原,仅有H5亚型禽流感病毒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为我国禽流感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 赵福广,王占才,余涛,王瑞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MDR 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表达P-gp重组蛋白,建立检测MDR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MDR 1基因的1kb片段,克隆至pET-28b(+)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P-gp,转染感受态菌BL21(DE3)和BL21(DE3)plyss;以E.coli高效表达的P-gp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重组蛋白为抗原,以HRP标记的兔抗人IgG为二抗,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正确构建了pETP-gp原核表达质粒,并可在E.coli中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可用作检测MDR 1抗体ELISA抗原。结论:成功表达出重组蛋白P-gp,建立了检测MDR 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 何燕娜,丁春梅,江华,周燕,谭文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静态培养和转瓶培养方式分别构建真皮组织,考察培养方式和搅拌转速对细胞在三维支架材料中增殖、代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转瓶培养方式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其最终细胞密度和细胞比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静态培养(14.2~27.6×106 cells/cm3 vs 10.1×106 cells/cm3和0.145~0.262 d-1 vs 0.111 d-1),而转速达80 r/min的转瓶尤其突出;静态培养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内部细胞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转瓶培养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在材料表面和内部细胞密度都有所提高,分布情况也得到改善,且80 r/min转瓶培养的组织其细胞密度和分布均优于10 r/min和40 r/min转瓶培养。转瓶培养在其转速达到一定强度时能明显提高细胞在支架中的增殖速率,缩短培养时间,并有效改善细胞在支架内的分布,是一种理想的培养方式。

  • 梁存军,王健,黎晓敏,吕凤林,张一,陈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纳米氢氧化铝佐剂的理化性质变化。方法 通过测定浊度、pH值和粒径对比121℃ 30min高压灭菌锅处理纳米氢氧化铝前后的变化。结果 浊度没有明显的变化,pH值在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有轻微的降低,粒径变化没有变化。结论 纳米化氢氧化铝佐剂在疫苗的制备过程中可以使用高温高压处理灭菌。

  • 范琼,张学亮,张弦,冯思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8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低值廉价的橘子皮作为吸附剂对亚甲蓝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溶液pH、染料浓度等因素对亚甲蓝吸附的影响,橘子皮主要含有羧基、氨基和磺酸基,橘子皮生物吸附剂对MB的吸附所需平衡时间为1小时,在pH=10的条件下,生物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qm)为370.3±31.0 mg/g,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橘子皮对染料废水的吸附只需很短的时间则可达到吸附饱和,且吸附量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研究简报
  • 魏义举,龙海亭,杨旭,李建芳,毕研伟,李健峰,徐维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9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物设计,利用重叠延伸PCR(OE-PCR)和搭桥PCR方法扩增得到A型流感病毒M2蛋白缺失跨膜区基因以及HA多表位基因,分别克隆测序后以pET28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2d-HA。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获得了高效表达流感病毒缺失跨膜区M2蛋白和HA多表位蛋白片段重组融合蛋白的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总量的45%左右。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复性,得到纯度在90%以上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广谱型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 赵云程,许琴,刘赛,陈静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解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组合酶消化和选择贴壁法,将5月龄、6月龄牛胎儿及新生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纯化后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结果显示,这一阶段牛睾丸适宜支持细胞分离纯化用;采用0.25 %胰蛋白酶+0.02 %EDTA二次消化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牛胎儿睾丸支持细胞分离方案;试验发现,牛胎儿睾丸支持细胞体外研究时间应控制在3天~20天内,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牛胎儿睾丸支持细胞,对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孟鑫,阚国仕,刘剑利,王晓丹,陈红漫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0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从长白山温泉土中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耐碱SOD的细菌,通过抑制剂试验确定了该菌所产SOD类型为Mn-SOD。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MO6同源性高达100%,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同源性为99%。根据地衣芽孢杆菌Mn-SOD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种细菌Mn-SOD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600bp的Mn-SOD全基因序列和430bp的核心片段,克隆sodA全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MD18-SOD。

  • 陈炫,汤绍辉,唐晖,查庆兵,刘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07-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LexA蛋白进行表达、纯化,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 lexA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a(+),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并用8M尿素溶解,镍离子亲合柱层析为第一步纯化,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作为第二步精细纯化,HPLC测定蛋白的浓度,将纯化的LexA蛋白经注射途径免疫家兔,制备兔抗LexA血清,采用免疫双扩、ELISA及Western Blot分析LexA的免疫活性。结果:Lex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镍离子亲合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二步组合纯化目的蛋白,经HPLC测定目的蛋白的最终纯度为98.97%,表达及纯化的LexA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 综述
  • 孙晨鸣,马海霞,刘光伟,赵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13-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D127是IL-7受体α链,T淋巴细胞对IL-7的特异性应答主要通过CD127的表达实现的。CD127在胸腺细胞向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成熟T细胞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病毒感染后T细胞的免疫应答及记忆性T细胞的分化及幸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整个T淋巴细胞生命周期中仅有两个阶段缺乏CD127的表达:即双阳性CD4+CD8+T细胞及激活的T细胞。近期,随着对CD127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D127在作为记忆性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物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CD127在T淋巴细胞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 李素萍,周建光,王鸣刚,陈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2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蛋白D52家族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D52最早是从人乳腺癌中发现的。该家族成员分子中都含有一个叫做Coli-Coli基序的高度保守结构域,这个结构域在低等生物到哺乳动物或者同种生物的不同成员间也是高度保守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该家族成员可以通过选择性剪接的方式产生功能不同的拼接体。D52家族基因在多种癌症中广泛扩增,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目前认为,他们的基因功能可能与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相关,关于这个家族成员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 李俊玲,王世立,韩金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25-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已证实肌肉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的一个储存库。研究者认为骨骼肌中至少有两种干细胞: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和肌源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 MDSCs),并且使用几种方法从肌肉中分离获得不同类群的MDSCs。研究发现分离这些细胞的方法影响干细胞的特征。本文对MDSCs的行为、生物学特征、分离、分化及其在治疗组织器官修复和再生中应用的可能性等作一概括介绍。

  • 张江巍,陈尚武,马会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31-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膜蛋白质组学是当前植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概论了蛋白质组学在植物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双向电泳前膜蛋白样品的制备以及植物质膜、液泡膜和其他膜蛋白组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植物膜蛋白质组学相关的数据库,最后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 李艳萍,郎志宏,李敏,李国勋,黄大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双基因和多基因转基因植物已经商品化,并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使多个基因同时在植物体中表达调控依然很难实现,是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难点。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方法,弥补了获得双价或多价转基因植物传统方法的缺点,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目前构建融合基因的方法作了评述,并对比较新颖的连接肽2A和LP4做了详细介绍。

  • 熊福银,刘慧远,陈红星,邓继先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42-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lk1是一类从酵母到人类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lk1与不同的细胞周期检查点的精密调控有关,从而确保了细胞周期事件按照严格的时间和顺序正常进行。Plk1在增殖活跃的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Plk1的高度表达和肿瘤患者的低存活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相关性。Plk1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抗癌药物设计的靶点。

  • 唐江伟,吴振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46-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工程的核心设备,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反应器生物加工的效率。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工程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应运而生,此后,随着动植物细胞培养,高等真菌培养,藻类培养等生物过程的发展,人们相应开发了大量的生物反应器,其中以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气升式样生物反应器尤为突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新型生物反应器,主要阐述了机械搅拌式和气升式两类生物反应器结构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国内外报道的11种新型反应器典型结构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 王皓,康现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组PCR是用聚合酶链反应体系来实现DNA重组的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方法分支:重叠延伸拼接、跳跃PCR和DNA重排。近几年,以利用天然的差异基因作为重组来源为目的,通过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捕获变异的效率、借助于表面展示技术和荧光探针技术搭建的高通量筛选平台,重组PCR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众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不断增加。

  • 专稿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5): 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