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20
  

  • 全选
    |
    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专刊
  • 杨宏钧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1-2.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桑国卫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3-12.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魏洪泽,李玉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13-22.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程永庆,刘金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22-25.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MiguelF.Sanmamed,陈列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26-37.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振虎,武云飞,潘莹,任兆翔,古向超,唐亮,王辛中,张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38-48.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免疫学和肿瘤学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交叉渗透,肿瘤免疫学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肿瘤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激活或正常化机体免疫系统,例如T细胞,NK细胞等,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以期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肿瘤免疫新药已成功获批,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癌种普适性,但提高患者响应率仍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之重要议题。从肿瘤免疫新靶点的研究,联合治疗的探索及生物标记物的应用三个方面浅析肿瘤免疫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 区裕升,郑红俊,钟时,李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49-61.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的免疫系统, 相比于二十年前,通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已经被比较清晰地诠释。特别是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发现利用免疫系统的相关分子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癌症,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癌症。在一开始,这种现象仅是比较零星地在专业圈子里流传,但自从癌症的免疫治疗于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后,免疫治疗的成果便不断刷屏普通人的信息网络。这一现象的高潮表现在2018年诺奖评委再也按耐不住原本谨慎的态度,终于将医学与生理学奖颁发给了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分别发现两个重要的免疫调控分子PD-1和CTLA-4的作用。因为靶向这两个分子的抗体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表现出可预测的效果。更进一步的肯定是将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了产生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发明者。因此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被列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模式,就变成不争的事实了。肿瘤免疫治疗可以通过单一分子药物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含有成千上万分子的免疫细胞来完成。而后者则是借助细胞工程技术,修饰相关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回输给相应的患者,以增强和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并最终达到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目的。对T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原理及目前应用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对香雪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广东香雪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一款临床研究阶段产品TAEST16001的特性及相关伴随诊断试剂盒的研发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 杨琳,李勇超,张腾华,邓乙晓,杨锦,高志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62-73.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cancer immunotherapies)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免疫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有望像抗生素改变抗感染治疗一样改变肿瘤治疗范式。抗PD-1/L1和抗CTLA-4抗体药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药物,使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成了数倍的提升,被认为是真正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治疗方式。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并且存在耐药、超进展、不良反应等问题。如何准确筛选出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挑战。目前有多个与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正在研究中,并且有望被用于临床筛选治疗获益人群;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也存在很多缺陷。未来,围绕免疫治疗敏感性和副反应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可能成为一个趋势。

  • 蒋析文,董子维,刘悦,朱小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74-81.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5年精准医疗理念提出后,生物标记物与精准医疗愈加被人们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筛查与治疗研究中。新兴循环生物标记物的应用与开发,在HBV、HPV的检测和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抑制剂、癌症疫苗开发方向上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与传统的医疗方法相比,生物标记物为辅助精准医疗的检测治疗模式,无论是在研发还是治疗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综述了生物标记物与精准医疗的应用,并就最近的研究报告重点综述了生物标记物与精准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 仝舟,严景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82-89.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蚊虫传播的黄病毒造成的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有效的早期精确诊断对预防与控制黄病毒感染并及时有效开展病患救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黄病毒在血液中核酸可检测窗口短,核酸检测手段难以发挥优势,必须要通过血清学的诊断与病毒分离予以佐证,而血清学检测也要面对黄病毒之间存在的交叉反应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黄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建立的检测手段。NS1蛋白在病人血清中含量很高是良好早期诊断靶标,基于NS1蛋白的黄病毒血清学诊断的检测窗口较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2016年寨卡病毒暴发以来基于NS1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与特异性上得到快速与多元的发展,为黄病毒的精确检测带开启了新的局面。

  • 谢志勇,周翔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90-100.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MRI,PET,和CT等医学影像在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像技术可以被用来诊断疾病,评估药效,选择适应患者,或者确定用药剂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放射剂量获取更高质量的影像。这些技术还可以帮助放射科医生缩短读片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除此之外,机器学习技术还可以提高量化分析的可行性和精度,帮助建立影像与基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不同形态的医学影像,简单介绍他们在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并对机器学习在医学影像中的功能作一概括总结。最后讨论这个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 武奥申,刘小娜,刘昀赫,刘刚,刘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2): 101-111. https://doi.org/10.13523/j.cb.2019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医学集合了多种数据,包括组学、临床、环境和行为等,是对疾病进行个性化治疗、预防和管理的科学。随着基因测序费用的大幅下降,人们对肿瘤等疾病的认识从传统病理到分子水平的飞跃等,相关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精准医学的诞生和发展,将更加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本文介绍了精准医学的概念、目的及应用,介绍了二代DNA测序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认为基因组学数据、样本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数据管理平台等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基础,智能化精准医疗将是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的同时,也认为基因组学海量数据的规模特点、各种健康应用在推动数据管理平台的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演进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