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2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袁斌,熊志红,丁丽华,韩聚强,张浩,王朝云,李杰之,叶棋浓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方法从人组织或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Eya基因家族的完整编码序列,将所扩增的基因克隆到带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上,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Western blot鉴定Eya基因家族的表达。检测Eya基因及其与Six基因共转染对MEF3-Luc转录活性的影响。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正确,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证明Eya基因家族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显示Eya能协同Six激活肌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本研究进一步证实Eya是Six的转录共激活因子,能提高肌细胞增强因子的活性。

  • 魏苹,杜劭君,崔春萍,张达矜,张霄翔,吴祖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rhHPPCn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体系,纯化表达产物并检测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以pUC18-HPPCn为模板,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4a(+)-HPPCn,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并诱导表达目标蛋白,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目标蛋白,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原性,MTT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其体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pET-24a(+)-HPPCn,并诱导使目标蛋白的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中HPPCn 23%以可溶形式存在,两步离子交换后可得纯度为94.2%,Western blot鉴定为目的蛋白,MTT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其具有明显的促肝癌细胞系增殖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了目标蛋白高表达,两步离子交换法纯化出所需纯度的蛋白,并验证了其较强的体外促肝癌细胞系增殖活性。

  • 李海,彭宇,黎晓天,吴文言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urvivin蛋白抑制细胞的凋亡并参与调控细胞的分裂,在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中均有过量表达。本实验以人肝癌细胞系MHCC-97L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的方法得到survivin cDNA,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1b(+)-survivin,导入BL21(DE3)菌株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超过总蛋白的6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抗人survivin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经凝胶过滤层析后纯度达到95%以上,为进一步研究靶向Survivin的诊断试剂与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 研究简报
  • 曲鑫建,丰美福,孙世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大鼠WB-F344肝干细胞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中培养进行细胞大规模扩增并保持干细胞的特性的可能性,为干细胞治疗疾病及肝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以WB-F344肝干细胞在RCCS中培养,以平面单层培养为对照,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干细胞特异性基因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AFP、ALB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RCCS培养的WB-F344细胞粘附在Cytodex-3微载体上状态生长良好,细胞增殖较平面培养有明显增加;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一致:模拟微重力培养组AFP的mRNA表达强度及AFP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平面培养组,而ALB mRNA表达强度和ALB阳性细胞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模拟微重力 培养条件下,能较好的维持肝干细胞特性,进一步证明我们建立的这种培养体系是成功的,是一种理想的肝干细胞培养模式。

  • 研究报告
  • 付建红,石玉瑚,欧阳平凯,王俊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新疆昌吉市油脂化工厂的含油冻土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ch-3,形态鉴定及18S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白地霉,命名为Geotrichum candidum ch-3。我们对其生长及产酶情况和酶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0℃。玉米浆、豆油可显著促进脂肪酶的产生。粗酶液经双水相萃取和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分离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0℃可保持66%的相对酶活性,最适pH值为7.0,对热较敏感,50℃处理20min,剩余酶活为55%,Fe2+、Cu2+、Mn2+以及Ca2+对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 赵丛,张敏,王建玲,杜连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ZC-7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得到粗酶液,再经硫酸铵盐析、中空纤维膜除盐浓缩、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柱层析等步骤获得电泳纯的中性蛋白酶。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大约为42KDa。以酪蛋白为底物时,该酶的Km为5×10-3,Vmax为2.5×104ug/min,酶的最适作用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pH6.5~8.0, 40℃以下较稳定,对1mol/L H2O2具有一定的耐受性。EDTA、异丙醇和乙醇对该酶有抑制作用,Ca2+、Mg2+和Li+离子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 研究简报
  • 李加友,郭丽芸,焦庆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茶氨酸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其良好的生理活性已有广泛报道。首次报道了来源于Cunnighamella echinulata 9980的L-氨基酰化酶用于高光学纯度的L-茶氨酸的酶法制备。该酶在pH 6.5,底物N-乙酰-DL-茶氨酸浓度为50 mM,且有40 mM CoCl2时催化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50℃作用12 h得L-茶氨酸22.5 mM,转化率90%。

  • 技术与方法
  • 梁惠仪,郭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DC-12 是从豆豉里面筛选出来的,具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本论文采用了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DC-12的产酶量,首先通过对DC-12进行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构建重组突变库,在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基础上,以其中4株诱变菌株作为直接亲本,采用电融合的方法进行两次多亲本的全基因组重排,结合双灭活的筛选方法,共筛选出2株酶活大大提高并能稳定遗传的菌株,使亲本菌株的酶活提高了4~5倍,最高达2710 IU/ml。

  • 研究简报
  • 吴静,杨利敏,施振声,黄立纲,刘文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中实现表达。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得到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fat1,用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at1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荧光(IFA)确定其在293T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Myc-fat1,转染293T细胞后,可检测到细胞内有fat1的表达并确定其在细胞中的位置。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Myc-fat1,可检测出细胞内有fat1的表达并确定其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均有表达,为进行fat1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小刚,张惠文,苏振成,徐明恺,罗永平,张成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产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SEB)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毒素(α-hemolysin, α-HL)缺失菌株。首先构建用于α-HL基因敲除的同源重组质粒pMHL-α,经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修饰后再通过原生质体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SM-01。含重组质粒pMHL-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M-01在42℃诱导条件下培养多代,最终筛选出α-溶血毒素基因缺失菌株。经序列分析和血平板溶血实验结果证明最终获得产SEB金黄色葡萄球菌α-HL缺失菌株。为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遗传操作及构建产超抗原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工程菌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研究报告
  • 金科铭,曹学君,庄英萍,储炬,张嗣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水相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相体系回收困难.由于生产成本及降低污染的原因, 用过的相体系需要回收和重复使用.用环境敏感型溶解可逆聚合物形成可回用两水相体系是当前是为可行的回收方法。本文在光敏感可回用高聚物PNBC与pH敏感型可回用高聚物PADB形成的两水相体系中进行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相转移催化青霉素G产生6-APA的反应。在这个两水相体系中,通过优化,在1% NaCl 存在下,6-APA的分配系数可达5.78。催化动力学显示,达平衡的时间近7h,反应最高得率约85.3%(pH 7.8, 20℃)。较相近条件下的单水相反应得率提高近20%。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底物及产物的分配系数检测,发现底物分配系数变化不大,而产物6-APA及苯乙酸的分配系数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引起产物的得率变化。在两水相中,底物及产物主要分配在上相,固定化酶分配在下相,底物青霉素G进入下相经酶催化产生的6-APA及苯乙酸又转入上相,从而解除了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及产物抑制作用,达到提高产物得率的效果。此外,采用固定化酶较固定化细胞效率高,占用下相体积小,较游离酶稳定性高,且完全单侧分配在下相。因此,在两水相中进行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形成两水相的高聚物PNBC通过488 nm 的激光照射或经滤光的450nm 光源照射得到回收;pH敏感型成相聚合物PADB可通等电点 4.1沉淀可实现循环利用,高聚物的回收率在95%-98%之间,按此回收率计算,聚合物可使用60次以上。

  • 华艳艳,赵鑫,赵金,张素芳,赵宗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圆红冬孢酵母Y4发酵菊芋块茎,菊芋品种及其处理方法对发酵产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芋浸提汁、酸水解液或菊芋浆均可直接被圆红冬孢酵母Y4利用,发酵积累油脂,但白皮菊芋比紫皮菊芋更有利于油脂发酵。发酵菊芋浸提汁或酸水解液时,无需添加外源营养物,干菌体油脂含量可达到40%(w/w);发酵菊芋浆时,白皮菊芋转化率达到12.1 g油/100 g去皮干菊芋。菊芋油脂发酵产品主要以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为主,与常规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型替代原料。

  • 季更生,王杏文,勇强,余世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对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进行了4个阶段共400 h连续恒化培养,在不同阶段以30.0 g/L葡萄糖作为基本碳源,添加30.0或15.0 g/L的木糖,通过控制温度(35±1)℃,进气量100~150mL/min,搅拌转速250~300 r/min。4个阶段共建立4个连续培养的"稳态"。对碳元素进行物料衡算发现,四个阶段碳元素回收率分别为118.0 %、105.6 %、113.5 %和94.7 %。对4个近似"稳态"的碳元素的代谢流向进行分析发现:将近50.0 %左右碳元素流向产物酒精,其次是CO2和酵母细胞;木糖醇浓度与流入底物中木糖浓度有直接关系,在相同发酵条件下流入的木糖浓度越大代谢生成木糖醇浓度也越高;实验所采用的通气条件更适合底物为30.0 g/L葡萄糖和30.0 g/L木糖混合液的连续发酵。

  • 于晓明,张维冰,张丽华,张玉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氨甲蝶呤(MTX)偶联琼脂糖凝胶吸附法从人肝脏细胞cDNA噬菌体展示文库中筛选与MTX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以偶联于琼脂糖凝胶表面的MTX为配基,通过"结合-洗脱-扩增"过程筛选与MTX相互作用的噬菌体。利用PCR对筛选结果进行监测,对筛选得到的噬菌体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通过五轮亲和筛选富集到特异噬菌体克隆,再通过PCR获得cDNA插入片段。通过BLAST程序搜索GenBank,证明筛选到的片段与人PI-3K相关蛋白激酶 SMG-1异构体1 蛋白同源性达100%。结论:利用偶联MTX的琼脂糖凝胶作为筛选基质,从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中富集特异噬菌体是一种方便、高效的MTX相互作用靶蛋白筛选方法。本方法可为探讨小分子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技术与方法
  • 徐根明,丁先锋,朱聪,郭江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芯片点样仪将5种侵染马铃薯的病毒/类病毒(苜蓿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病毒、马铃薯病毒Y、马铃薯块茎纺锤状类病毒)的保守区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oligo)探针和PCR探针点样于玻片,并以植物18S rRNA作为内参照制成基因芯片。研究探针浓度、杂交时间、杂交温度以及点样液对芯片杂交的影响,并验证优化后病毒检测芯片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浓度介于5-20 ?mol/L之间对杂交信号强度影响不大,PCR探针浓度与杂交信号强度间呈线性关系;在45℃杂交4 h时,芯片的杂交信号最强,且该条件下进行杂交对两种探针芯片的影响趋势一致;点样液中以DMSO的杂交效果最好。经过整体条件优化后的两种探针芯片在杂交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适于检测植物病毒。

  • 研究简报
  • 王祥敏,叶德赞,林文翰,李明,孙佳,黄翔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8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人体癌细胞株为模型、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和磺酰罗丹明(SulfoRhodamine B,SRB)染色法对55株来自于热带太平洋深海微生物(细菌和霉菌)的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抽提物以及菌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并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该批菌株. 结果表明,55株微生物发酵样品共110个提取物中,90%样品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中13株微生物的活性较强(提取物有效抑制浓度≤16μg/ml),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同时还发现,菌体中检测到的活性菌株数大于发酵液中检测到的活性菌株数, 细菌的筛选得率高于霉菌的筛选得率.鉴定结果显示, 50株微生物分属于21属、29种,其中13个较高活性菌株来源于8个属。本文为我国深海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探索性研究信息。

  • 研究报告
  • 杨福明,徐德昌,侯爱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87-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和C3植物相比,C4植物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及水分和营养利用率,生物产量也较高。甘蔗是典型的C4作物之一。以甘蔗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GenBank公布的甘蔗PPDK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LA-PCR(Long Acute 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测序,得到了13.5Kb的甘蔗全长PPDK基因序列。为方便后续实验,在引物中引入可利用的XhoI和NotI酶切位点,将全长PPDK基因分两段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完成了甘蔗全长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基因的完整克隆,为将其导入C3作物中奠定了研究基础,实验室保藏菌种。

  • 综述
  • 李卉,武天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高效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现象。本文介绍了RNA干扰的发现及其干扰机制,阐明RNA干扰可在发现代谢途径中的新基因并验证其功能、改善植物营养价值、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新种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朱保葛,李文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蓖麻是一种高蓄能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从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两个方面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综述了蓖麻生物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蓖麻组织培养方面,不同的外植体中以成熟种子的胚轴最适宜,而在不同激素中以TDZ诱导丛生芽的效率最高,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蓖麻离体再生体系。在遗传转化方面,不同的转化方法中以农杆菌介导法最适合蓖麻转化。蓖麻胚轴对卡那霉素不敏感,潮霉素是蓖麻转化的适宜筛选剂。文中指出了蓖麻生物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生物技术培育蓖麻新品种和促进蓖麻生产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 蒋世云,余龙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03-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oQ10具有呼吸链电子传递者、抗氧化性、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目前不仅用作药物也用作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CoQ10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有关微生物CoQ合成途径及基于CoQ合成途径的CoQ10生产菌株分子生物学改造的策略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 刘红涛,冯书营,陈涛,薛乐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13-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杜氏盐藻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单细胞双鞭毛真核藻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藻类资源。过去对杜氏盐藻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学、耐盐机理及β-胡萝卜素等方面,近年来,随着藻类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本研究课题组及国内外在杜藻盐藻分子生物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就杜氏盐藻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是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杜氏盐藻调控序列的研究以及杜氏盐藻作为宿主表达外源基因等。

  • 专稿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19-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