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27
  

  • 全选
    |
    研究报告
  • 郭淑军, 万艳, 李丽玲, 秦丽, 陈小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人FGFR2IIIc重组慢病毒表达系统,感染并筛选获得大鼠肌原细胞L6表达人FGFR2IIIc的重组细胞株,初步研究FGFR2IIIc对L6细胞的作用。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获得FGFR2IIIc基因,并克隆到Gateway慢病毒系统的入门载体pENTR-11,采用LR重组酶将重组的pENTR-FGFR2IIIc和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得到pLenti6/V5-DEST-FGFR2IIIc。将该重组表达载体和Viral Packaging Mix包装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待细胞完全裂解后收集重组慢病毒颗粒上清液;取适量上清液感染L6细胞,杀稻瘟毒素筛选2~4周,挑单克隆细胞进一步扩大培养并建立重组细胞株。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细胞株中目的基因FGFR2IIIc的表达,bFGF和硫酸乙酰肝素共同诱导各重组L6细胞株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形态观察检测成肌分化水平,并通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剂分析与各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构建了含人FGFR2IIIc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的重组慢病毒颗粒能高效感染L6细胞,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说明正确表达目的基因;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L6中高表达FGFR2IIIc的重组细胞株的G1/G0期的细胞增多;各重组细胞株分别加入Erk1/2和p38通路抑制剂抑制诱导2天,发现重组细胞株发生不同的形态变化。结论:通过慢病毒表达系统,成功构建高表达FGFR2IIIc的重组L6细胞株,FGFR2IIIc通过Erk1/2和p38通路影响了L6细胞的形态发生,该结果为下一步在大鼠L6细胞中研究FGFR2IIIc基因与成肌分化功能相关性奠定基础。

  • 郭云兰, 杨慧翠, 连晓宁, 曹锴, 王晓婷, 仲蕾, 魏文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RMP(RPB5-Mediating Protein)基因干扰的稳定细胞株,研究RMP基因干扰对正常肝细胞及其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构建RMP基因的短发卡RNA(short-hairpin RNA, 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PU6-Neo-RMPi-484。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到SMMC-7721肝癌细胞中,G418筛选出 干扰RMP基因的细胞株;RT-PCR检测RMP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RT-PCR检测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GPU6-Neo-RMPi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稳定干扰细胞株,并且发现干扰RMP基因能够明显引起SMMC-7721肝癌细胞的G2/M期阻滞。结论:干扰RMP基因引起SMMC-7721肝癌细胞G2/M期阻滞,可能是通过下调G2/M期检验点相关基因CyclinBP21CDK1 的表达实现的。

  • 徐道晶, 王锦, 何娟文, 胡晶, 翁亚光, 罗进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初步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在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BMP9重组腺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38激酶总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p38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p38活性或RNA干扰抑制p38表达后,分析ALP活性变化,利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钙盐沉积,Real Time PCR检测Smad6和Smad7的mRNA表达水平,动物实验确认在RNA干扰p38蛋白激酶后,对于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异位成骨的影响。结果: BMP9不影响p38激酶的蛋白表达水平,但却可以促进p38激酶的磷酸化;p38抑制剂SB203580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RNA干扰导致p38基因沉默同样也可抑制BMP9诱导的ALP活性,但抑制效应不及SB203580; SB203580还能够抑制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的钙盐沉积; BMP9的靶基因Smad6和Smad7的mRNA表达也能被SB203580所抑制;干扰p38蛋白激酶可抑制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结论:p38蛋白激酶参与了BMP9诱导的C3H10T1/2成骨分化。

  • 卜晓倩, 张瑞, 申慧琴, 罗静, 刘燕, 张路英, 刘春亮, 王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和在体实验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基因转染后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中的T细胞利用细胞培养和基因转染技术将T细胞和肝癌细胞混合培养。实验分为6组:根据是否加入D-1-MT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每组根据培养细胞的不同又分为T细胞与HepG2细胞组、T细胞与pcDNA3.1-HepG2细胞组、T细胞与pcDNA3.1-IDO- HepG2细胞组。于混合培养2天后应用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各组中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和T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混合培养5天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并建立人肝癌细胞小鼠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1.混合培养2天后,转染IDO基因的肝癌细胞其凋亡率和T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65±0.14)% 和(35.00±2.20)% (p<0.05);加入1-MT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混合培养5天后,IDO-HepG2细胞组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10.53±1.05)%,与其余两个未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1-MT干预后,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3.转染IDO的荷瘤小鼠模型中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15.33±1.18)%,与其余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DO可能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来抑制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凋亡和T细胞的免疫毒性功能。1-MT可抑制IDO的这种作用。2.在体实验证实IDO的过量表达可提高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

  • 彭世泽, 肖红剑, 彭正华, 毕妍伟, 孙振璐, 戴宗祥, 高丹丹, 徐维明, 李智华, 李健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构建编码B群脑膜炎球菌fHBP蛋白V1变异型全长序列和V2变异型C结构域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其实现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表达产物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达到90%以上的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经2次腹腔免疫,血清IgG滴度达到15 849,同时杀菌力实验显示此融合蛋白能诱导针对B群脑膜炎球菌的补体依赖的杀菌反应。表明此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B群脑膜炎球菌蛋白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周露, 董春娟, 刘进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3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录抑制子是一类与DNA的特异位点结合并抑制其附近基因转录的蛋白质,主要通过与转录激活子或基本转录复合物发生作用以及引起染色质重排等3种方式来抑制目标基因的转录。DREB类转录因子的A-5组中共有6个转录抑制子,其功能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设计人工microRNA-A5(amiRNA-A5)使其较特异地作用这些抑制子的mRNA, 并将构建成功的pCAMBIA-pre-amiRNA-A5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中,最终得到了9株T2代转基因纯合子。Real-time PCR检测表明,与野生型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中靶基因的表达量有明显降低。抗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在低温和高盐胁迫条件下其相对离子渗漏率(REL)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都比较少,表明转基因植株对低温和高盐胁迫的耐受性增强,这为进一步研究DREB亚族A-5组转录抑制子在胁迫条件下的功能和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崔东清, 叶梅霞, 刘军梅, 李昊, 张志毅, 安新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 技术从毛白杨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花器官发育相关的 SEPALLATA2 类似基因PtSEP2 5'侧翼约2.3kb的一段序列,经PlantCARE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中含有启动子特征的保守序列及多种光应答元件,初步推测其为 PtSEP2 基因启动子。进一步以GUS为报告基因,构建了 pPtSEP2 promoter∷GUS的植物表达载体, 命名为 PtSEP2p∷GUS 。以烟草根、茎、叶、花芽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 化植物表达载体 PtSEP2p∷GUS 进行瞬时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该启动子能够驱动GUS报告基因在烟草花药中表达,而其表达活性弱于组成型表达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该启动子的获得对于杨树及其他开花调控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潘小霞, 张顺, 文喻玲, 袁静, 陈元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48-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痘苗病毒/T7RNA聚合酶这一瞬时表达系统由于具有很多优于其他表达系统的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表达外源蛋白。TB-Chen 株轮状病毒的VP6 DNA编码片段插入到原核质粒pETL的噬菌体T7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VP6。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质粒pET-VP6通过脂质体转染到真核细胞MA104中,用携带噬菌体T7RNA聚合酶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vTF7-3再感染,可在细胞检测到目的蛋白VP6的表达。研究结果还显示,痘苗病毒vTF7-3感染后,细胞病变较快,严重影响了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提示,如果能降低痘苗病毒vTF7-3的致细胞病变作用而不影响其在细胞中合成T7 RNA聚合酶的能力,蛋白可能会得到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P6基因的特性及更好地应用痘苗病毒/T7 RNA聚合酶这一瞬时表达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 李浩, 殷瑛, 毛亚丽, 董大勇, 张军, 付玲, 郭继红, 徐俊杰, 陈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ESAT-6基因,克隆入pET21a(+)载体。将成功构建的pET21a(+)-ESAT-6重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BL21(DE3)中,经诱导表达后,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超声破碎后发现目的蛋白以可溶性表达形式存在,经过Ni-NTA柱和DEAE-SepharoseTMFast Flow柱纯化,获得纯度约为95%的重组ESAT-6蛋白。将目的蛋白和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发现ESAT-6蛋白能够直接和RAW264.7的细胞膜结合。

  • 蒋慧慧, 李丰功, 陆毅, 饶志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顺式元件,启动子功能的强弱对于目的基因的表达非常重要。为找到一个启动转录功能较好的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研究不同启动子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克隆了酿酒酵母甘油合成关键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启动子pScgpd,借助于载体pPIC9K和pGAPZB,构建pPIC9K-gfp和pPIC9K-PG,pGAPZB-gfp和pGPDZB-gfp,将重组载体分别转入毕赤酵母GS115和毕赤酵母X33中,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培养重组菌,通过GFP的表达情况比较启动子pScgpd与甲醇氧化酶启动子pAOX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启动子pGAP的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Scgpd表现为受高渗条件诱导,重组毕赤酵母P.pastoris GS115和P.pastoris X33均能产生稳定的荧光,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萄糖或NaCl浓度的增加,GFP表达强度也有所增加;但分别与对应宿主P.pastoris GS115、P.pastoris X33的启动子pAOX1和启动子pGAP相比,表达水平仍较弱。

  • 刘鹏, 王泽南, 张仕发, 李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6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丛梗孢酵母发酵产赤藓糖醇的产量,在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影响其产赤藓糖醇的发酵条件进行评估并筛选出了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葡萄糖、初始pH和温度。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利用SAS软件对其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确定了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60g/L、酵母膏4g/L、KH2PO4 0.2g/L、MnSO4·4H2O 0.05g/L、CuSO4·5H2O 0.04g/L、初始pH4.2、温度31℃、装液量20%、转速150r/min、接种量4%。在该条件下发酵90h,发酵液中的赤藓糖醇含量,较优化前提高10.8%达到75.63g/L,转化率提高9.4%为36.12%。

  • 谢涛, 张儒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磷酸丙糖异构酶部分缺失突变株做对比,研究了渗透压对葡萄酒酵母发酵过程中甘油合成与挥发酸生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渗透压对野生型葡萄酒酵母中存在的磷酸二羟丙酮(DHAP)与3-磷酸甘油醛(GA3P)平衡具有调节作用,能使平衡向磷酸二羟丙酮方向迁移以合成更多的甘油,而当磷酸丙糖异构酶部分缺失时渗透压对这一平衡基本不起作用;在相同条件下,磷酸丙糖异构酶部分缺失突变株较之葡萄酒酵母野生株的甘油合成量大大减少,其胞内主要积累3-磷酸甘油醛从而更多地生成酵解代谢产物。因此,在适当高渗环境中,葡萄酒酵母野生株胞内积累磷酸二羟丙酮有利于甘油与挥发酸比例的调控。

  • 张求学, 兰周, 汪洋, 王昌禄, 宋渊, 张晓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经理化诱变选育的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CB11为受体菌,将具有安普霉素(apramycin)抗性标记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质粒供体,研究了制备刺糖多孢菌感受态细胞时菌体的生长阶段、质粒DNA浓度、电场强度等因素对电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体培养48h至对数中期制备感受态,电场强度为12kV/cm,最小DNA浓度为0.1μg时可获得最高的转化效率,转化子的安普霉素抗性基因的PCR扩增及抗性稳定性实验从分子水平及细胞水平验证了pSET152质粒能整合在刺糖多孢菌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所有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刺糖多孢菌电转化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 吴薇, 杨立荣, 徐刚, 吴坚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为唯一碳源,采用手性气相法检测,筛选到一株能产对映选择性水解酶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GMCC No. 4184。该菌产的水解酶能优先水解R型底物产生(3R)-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产物对映体过量值达到90%以上。对菌株Pseudomonas CGMCC No. 4184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4。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并优化了产酶培养基组成,使酶活提高到33.43 U/L,比初始酶活(15.92 U/L)提高了2.1倍。利用静息细胞催化水解底物,当底物浓度和静息细胞干重分别为5 g/L和8 g/L时,在pH 7.4的磷酸缓冲液中反应 48 h(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转化率为56.3%,底物对映体过量值达到98.3%,较好地实现了拆分制备(3S)-2-羧乙基-3-氰基-5-甲基己酸乙酯的目标。

  • 技术与方法
  • 袁凤山, 王长军, 董飞, 赵宇航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体外诱导方法及其对大鼠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用尼克酰胺及肠促胰岛素类似物诱导其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诱导组。后两组建立糖尿病模型,将该胰岛素分泌细胞回输至诱导组体内,监测大鼠体重、血糖(空腹及OGTT 120分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等。实验终止时取大鼠肝脏、脾脏、胰腺,检测胰岛素和BrdU染色双阳性细胞。结果:治疗后诱导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空腹及OGTT 120分血糖均低于糖尿病组( P均<0.05)。诱导组胰腺中胰岛素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诱导组的胰腺、肝脏及脾脏中发现少量胰岛素和BrdU双阳性细胞。结论:尼克酰胺联合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可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该胰岛素分泌细胞能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对大鼠糖尿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 张梅, 付远辉, 何金生, 陆燕燕, 郑娴娴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编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出5' 端带His标签的EGF PORF,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DNA分子,转染sf9细胞。取细胞培养上清进一步感染sf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蛋白的表达,Ni柱亲和层析纯化表达的EGFP蛋白,并将纯化后的EGFP用于EGFP特异性体液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EGF PORF,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EGFP,Ni柱亲和层析可获得纯度达90%的EGFP蛋白,纯化后的EGFP蛋白仍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作为包被抗原分析体液免疫效果。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EGFP,具有产量高、纯化方便及生物活性好的特点。

  • 王子晔, 冯娟, 马雪梅, 王明连, 钟儒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与HIV-1p24抗原结合的多肽,为用多肽辅助p24抗原检测提供实验基础。以重组p24抗原为靶蛋白,对噬菌体随机七肽库进行三轮筛选,用ELISA鉴定第三轮筛选到的噬菌体克隆与p24重组抗原的结合能力,再对噬菌体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研究了ELISA中噬菌体加入量及多种封闭剂对噬菌体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影响。在10个ELISA鉴定为阳性的噬菌体克隆中,有9个噬菌体克隆展示同一多肽序列FTTRANA,ELISA鉴定阳性克隆时噬菌体的加入范围为每孔8.13×1011~1.02×1014pfu,BSA作为封闭剂时效果最好。最终得到一种可与p24重组抗原结合的多肽,为多肽用于p24抗原检测打下基础。

  • 秦晓永, 于爱平, 王文文, 毕建进, 郭晓军, 袁洪水, 吴祖泽, 靳继德, 朱宝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08-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H蛋白是一种水蛭素衍生物,它是在水蛭素的N端引入了一小段寡肽,该寡肽可被凝血因子XIa(factor XIa, FXIa)和Xa(factor Xa,FXa)裂解释放水蛭素的抗凝血酶活性。比较在不同条件下FXa裂解EH蛋白的效果,包括裂解时间(2h,4h,6h,8h,10h,20h)、裂解温度( 25℃,37℃,40℃),FXa与EH蛋白摩尔比(1 ∶300,1 ∶180,1 ∶60),反应溶液(水、生理盐水、裂解缓冲液)。分别采用凝块法和TH生色底物法检测EH蛋白经FXa裂解后的体外抗凝血酶活性。FXa对EH的裂解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时间和温度成正比,裂解活性随FXa的摩尔数增加而增强。反应溶液对其裂解活性影响较弱,其中生理盐水为最适裂解溶剂。最终确定EH体外活性检测时最适裂解条件为:用生理盐水稀释EH样品,FXa与EH的摩尔比为1 ∶180,在37℃裂解6h。此法裂解EH蛋白,操作方便,所测活性重现性好,适合作为EH蛋白质量控制中活性测定的方法。

  • 综述
  • 张浩圆, 吴文言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13-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对HIV进入细胞过程的了解,各种进入抑制剂相继问世,目前主要有三大类:吸附抑制剂、辅助受体抑制剂和融合抑制剂。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进入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一些进入抑制剂已经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融合抑制剂T20在2003年便被FDA批准可同其他ARTs联合用于治疗HIV感染者,CCR5拮抗剂Maraviroc在2007年8月被FDA批准上市。

  • 蔡翠霞, 肖维威, 康文杰, 马文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建立准确、快速、高效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至关重要,而高质量DNA模板的获取,是转基因食品进行基因检测的前提。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转基因食品DNA提取方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法、十二烷基硫酸钠(dodecyl sulfate,sodium salt, SDS)法、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法、介质纯化法、螯合树脂法等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评述并重点阐述了提取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转基因食品DNA提取的发展方向,为初步进行DNA提取的科学研究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 夏嵩, 张成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硅藻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具有由无定形氧化硅组成的坚硬细胞壁(硅壳)。硅壳具有精致的形态和结构,且随硅藻种类和生长条件不同而千变万化。目前估算的硅藻种类超过200 000种,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对光子结构、化学生物传感器、新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开发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硅藻形态形成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推动硅质材料的仿生合成、化学转化及模板技术的发展。因此设计和生产特殊形态的硅壳,在纳米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庞洁, 周娜, 刘鹏, 王安如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3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罗伊氏乳杆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几乎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乳酸杆菌,是具有益生功效的肠道益生菌。通过对罗伊氏乳杆菌良好的肠道定植能力和其产生的罗伊氏菌素的介绍,阐明其可能的益生作用机理。重点论述了罗伊氏乳杆菌促进人类和动物健康功能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罗伊乳杆菌益生菌制剂的工业化发展趋势。

  • 生物技术管理
  • 卢国栋, 张克山, 刘永杰, 尚佑军, 郭建宏, 郑海学, 田宏, 刘湘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38-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兽用疫苗是兽医医学产品,需接受像医学产品相同或相似的管理和控制标准,这意味着动物疫苗必须满足复杂的要求,保障产品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质量、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在动物医药领域中,欧盟和美国的动物疫苗管理和控制体系发展早,制度完整,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的动物疫苗管理与控制标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另外,统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兽用疫苗管理与控制标准是加速实现全球兽用疫苗自由、快速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

  • 会议报道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