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25
  

  • 全选
    |
    论文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燕,孙明,蒋国润,张银川,王玺,李冰香,陈丹,黄小琴,周东霞,褚嘉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C/B'亚型与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VA)的多价重组疫苗的免疫原性,此疫苗中包含HIV-1 C/B'CRF 株的五个基因,分别是env、gag、pol、nef、tat。方法:设105 pfu/mL 、106 pfu/mL、107 pfu/mL ADMVA三个剂量组,用ELISPOT方法检测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以Gag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使用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结果:免疫后的小鼠对插入基因env、gag、pol和nef所表达蛋白均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且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ELISA结果表明, MVA重组疫苗免疫诱导产生了特异性体液免疫,抗HIV-1Gag的抗体滴度与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都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多价MVA重组疫苗能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特异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 马浙永,易小萍,张元兴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培养环境中添加二甲基亚砜 (DMSO) 能分别提高重组 CHO 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产量和比生产速率70%和3.2倍以上, 但同时发现胞内HBsAg 的积累量是对照组的7.2倍。为了分析胞内HBsAg 积累的区域,采用电镜技术分析后发现,经DMSO处理后的CHO细胞胞内出现了很多的扩张区域,这些扩张区域分布整个胞浆,有的扩张区域已经侵蚀到细胞核上,而对照组未发现明显的扩张区域。进一步利用免疫电镜技术分析后发现,经DMSO处理后的细胞胞内大量积累的HBsAg主要分布在这些扩张区域中,同时发现在细胞核膜上也有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扩张区域侵蚀细胞核造成的。以上工作有助于揭示在DMSO作用下重组CHO细胞胞内HBsAg大量积累的机制。

  • 牛晓霞,田雅峰,刘金毅,吴晓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人sApo2L-Fc分子,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人Apo2L-Fc融合蛋白。 方法:将sApo2L-Fc基因克隆入pcDNA3.1(+)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CHO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ELISA检测,挑选表达较高的阳性转化子扩大培养;表达的sApo2L-Fc融合蛋白经Protein A亲和柱纯化,纯化产物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检测样品的分子量及免疫原性,用L929细胞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显示重组子构建与预想一致;ELISA证实了sApo2L-Fc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SDS-PAGE检测到纯化产物的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符;在同样的位置,Western Blotting显示阳性;L929细胞测定:纯化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达1.0×105IU/mg。 结论:构建了sApo2L-Fc的表达载体,并成功地在CHO中表达,表达的sApo2L-Fc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 陈元鼎,刘晓,熊新宇,曹志亮,文喻玲,赵庆欢,余洋,尹兴晓,李传印,范耀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从一急性胃肠炎患儿样品中克隆到一株轮状病毒(RV)全基因组cDNA。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株RV基因组11条RNA共含有18613个核苷酸(3302bp—751bp),编码5791个氨基酸。全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该株RV(TB-Chen)为A组,II亚组,基因型为G2P[4]/NSP4[A]。这是首个A组人RV全基因组研究结果的报道,对研究和开发RV疫苗具有积极的意义。

  • 许丽娟,谭之磊,刘刚,孟龙,张金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具有不对称拆分消旋酮基布洛芬氯乙酯的菌株NK13为材料,经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构建其基因文库,从中筛选得到一阳性克隆重组子pUC-NK。测序分析表明,该重组子质粒中包含一长度为933bp的酯酶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核苷酸同源性对比证明该酯酶基因属首次发现(GenBank登录号为DQ196347),将此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NKest,转化E.coli BL21,经IPTG诱导在宿主菌中得到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证明该酯酶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a。薄层层析与HPLC检测结果显示,表达菌株的转化效率较原始菌有明显提高,由表达菌45min就能转化酮基布洛芬氯乙酯47.4%,而得到的(S)-酮基布洛芬过量(e.e.%)由野生菌NK13的5.84%提高到55.46%,提高将近10倍,说明该酯酶具有优先拆分得到(S)-酮基布洛芬的特性。

  • 计越,金宁一,鲁会军,马鸣潇,金明兰,霍晓伟,郑敏,李旭,刘慧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目的: 制备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转染效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增强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本课题组构建的口蹄疫DNA疫苗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多分散度和zeta电位;凝胶阻滞分析测定基因在纳米粒中的位置;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活性。用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所制备的载基因纳米粒形态规则、大多成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50nm,多分散度<0.26,zeta电位约为21mV;凝胶分析结果表明质粒DNA与壳聚糖分子间可以通过电性结合作用而完全结合,基因几乎全部被包裹在纳米粒内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表明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能够高效传递DNA进入BHK-21细胞,基因能够在该细胞中高效表达;小鼠免疫实验表明纳米粒不仅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水平,而且体液免疫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 壳聚糖纳米粒能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能够表达,小鼠免疫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效果。

  • 王海燕,姜平,杜以军,李玉峰,李军星,沈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1株NSP2蛋白基因进行截短修饰 (tNSP2),克隆于pGEX-6P-1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用IPTG诱导表达。Western-blot结果表明,融合表达的GST-tNSP2蛋白能被PRRS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大小约50kD。经GST柱提取纯化蛋白GST- tNSP2,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NSP2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其命名为2B5、3H3。亚型鉴定结果均为IgG 1型,其轻链均为Κ链。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2B5和3H3均能与PRRSV S1毒株产生特异性反应,而不能与SY0608毒株反应。从而为PRRSV分离株的鉴定及NSP2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张庆利,李富花,张继泉,蒋昊,相建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氧化物还原酶(Prx)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酶,在消除过氧化氢和抗氧化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CR扩增编码中国明对虾Prx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CR®T7/NT TOPO® TA中进行体外重组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 pLysS后,经IPTG诱导表达产生包涵体形式的目的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LC–ESI–MS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的四个肽段与中国明对虾Prx相应肽段完全一致。将重组蛋白通过金属螯合柱进行纯化,进而透析、复性,最后获得了具有较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重组Prx。中国明对虾Prx的成功表达,为深入研究其在中国明对虾免疫反应和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滕文静,胡新玲,王伟,程克棣,邱德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cDNA文库作为模版,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我国东北红豆杉紫杉烷13α-羟基化酶(Taxane 13α-hydroxylase,简称13OH)的全长cDNA,将PCR产物克隆到pGM-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为1458bp。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13OH基因的一致性为99.38%,其氨基酸序列同与已经报道的东北红豆杉的13OH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9.18%。将获得的cDNA全长序列正向插入到含有GUS报告基因的pCambia1305.1后成功地构建出东北红豆杉13OH植物表达载体pC13OH,通过电击法把pC13OH转入根癌农杆菌GV3101中。利用该工程菌株对普通烟草进行了转化,在潮霉素选择压力下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利用13OH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技术筛选到4株阳性再生植株。在这4株再生植株中,有3株植株GUS报告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呈现阳性反应,表明该植物载体表达载体中与13OH相融合的GUS基因成功地得到了表达。本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13OH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和开展紫杉烷13α-羟基化酶基因对红豆杉细胞的转化以及研究作用于该基因的小RNA调节子打下了基础。

  • 李晶,杨谦,赵丽华,王玉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5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检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除菌上清液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cumerinum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株抗菌物质的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株分泌的抗菌物质不仅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并可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萌发,使分生孢子萌发畸形。研究确定了该菌株抗菌物质产生的最佳条件: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5;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液75ml培养基;培养时间120h。经30%~70%硫酸铵沉淀获得的抗菌粗提物对60℃处理具有稳定性(活性达97.8%);对蛋白酶K具有部分耐受性,对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较敏感。

  • 黄茜,黄凤洪,江木兰,刘睿,万楚筠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由于其成分结构的特殊性所导致的难降解问题,一直成为了转化利用秸秆的难题。目前,利用混合菌将秸秆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乙醇、乙酸、乳酸等研究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马铃薯液体摇瓶培养和稻草秸秆固态发酵,从6株常见的食用白腐菌中筛选出了生长优势较强、产漆酶酶活高的平菇HF。为了让秸秆得到更好的降解和利用,采用平菇和康氏木霉二步混合发酵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发现H6-T10组合得出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4.77%,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1.48%。

  • 黄佳俊,王菊芳,刘功良,李志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异硫氰酸苄基乙二胺四乙酸为双功能螯合剂,合成了半抗原,并将半抗原与钥孔戚血蓝素或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抗原。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抗原浓度,对半抗原、抗原、KLH和BSA分别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 利用SDS-PAGE电泳进行定性鉴定,用三硝基苯磺酸法间接测偶联率,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吸收法检测抗原中Hg2+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抗原合成成功, Hg-ITCBE-KLH、Hg-ITCBE-BSA、ITCBE-BSA中载体蛋白ε-氨基的替换程度依次为34.75±4.60%、40.61±0.99%、61.27±0.69%, Hg2+的含量依次为分:38.4±0.5μg/ml、125.5±0.9μg/ml、0μg/ml。

  • 刘建功,王江涛,解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RNA干扰表达载体对PC12细胞中CaMKIIβ基因的抑制作用。构建针对CaMKIIβ基因的RNAi质粒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CaMKIIβ 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构建的质粒表达载体在PC12细胞中抑制了CaMKIIβ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表达质粒产生的siRNA对CaMKIIβ mRNA的抑制率48h、72h分别为46.40%、64.69%,蛋白抑制率72h约为74.77%。RNAi表达载体可以有效地抑制PC12细胞CaMKIIβ基因的表达。
  • 李俊材,傅仲学,汪斌,董蒲江,黄开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8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ESCC肿瘤细胞和癌旁上皮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鉴定表达异常的蛋白,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记证实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建立了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14-3-3 protein ε、S100A9等蛋白在食管癌变时差异表达,蛋白印记结果证实14-3-3 protein ε、S100A9的表达量在食管癌变时分别上调和下调。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是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本实验检测到的差异蛋白例如14-3-3 protein ε、S100A9可能成为鉴别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

  • 周虎,汪怡,朱俊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能定量测定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生物学活性的新方法。方法:从鸡胚中分离出背根神经节并制成神经细胞,将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加入到细胞中继续培养64h后,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活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定量测定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有促原代鸡胚背根神经细胞存活作用,细胞存活率与加入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量成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存活的原代鸡胚背根神经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含量来定量测定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生物活性的实验方法具有干扰因素少、定量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 于源华,杜柏权,张勇,张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9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 ,PSY)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通过建立PSY基因的人参转化体系,可促进相应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从而提高人参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人参愈伤组织为受体,以PSY 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以抗性筛选人参受体转染效率为指标,从菌液浓度、侵染胞龄、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四方面优化了转化体系。进行了PCR、PCR-Southern和RT-PCR分析鉴定及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PSY 已整合到人参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进行了表达,β-胡萝卜素含量平均提高了26倍。该研究为改善和提高人参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牛立霞,牛胜鸟,王健华,刘志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ID-ELISA)检测到染病落葵病样中存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从病叶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657bp的CMV CP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并进行测序。用DNA MAN将得到的CP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黄瓜花叶病毒两亚组部分株系或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CP基因与CMV亚组Ⅰ、亚组Ⅱ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17~95.43%和75.30~75.76%,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41~97.71%和81.28~81.74%,表明CMV-Ba与亚组Ⅰ同源关系密切。

  • 李树珍,欧阳五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0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 郑玉姝,赵朴,刘兴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06-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鉴定的非蛋白质编码小RNA,它们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许多miRNA表达受RNA编辑、差别加工和组织特异性增强子调节而呈现时间和空间特异性,而且基于miRNA调节设计分子药物的前景很好。深入理解miRNA调节的机理有助于揭示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发现干预治疗的新分子靶标,以及最终建立有效的基因疗法。因此,本文将对miRNA调节机理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王秀君,郎志宏,单安山,黄大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1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氨基酸是植物体内必不可少的物质,在植物的生长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动物不同,植物的氨基酸供给全部靠自身来合成,一旦植物的氨基酸合成受阻,植物便难以继续生存。因此,植物氨基酸合成中的关键酶一直是新型除草剂研发中重要的靶标酶。在目前已经商品化的除草剂中,通过抑制植物氨基酸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活性而发生作用的除草剂占很大比重;与此同时,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大批耐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成为了耐除草剂类转基因植物的主体。本文综述了常用的耐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作用机理及耐除草剂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 吴义真,邹有土,林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17-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柴油,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燃料,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等优良的品性,可部分或全部替代石化柴油。碱催化法、脂肪酶催化法及超临界法是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工艺,其中脂肪酶催化法是一种节能型、环保型工艺,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着碱催化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但目前在实现产业化的进程中仍存在如酶成本高、稳定性较差、甲醇对酶的失活效应及反应时间长等瓶颈问题。通过固定化技术和全细胞催化剂的采用、甲醇流加方式的改进、溶剂工程的改善及酰基受体和耐醇酶的开发等技术手段,结合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瓶颈问题,从而推进了酶催化法合成生物柴油的工业化进程。本文主要对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进展进行概括介绍,并对其工业化发展前景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