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06-2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陈坚,薛绪潮,方国恩,苏长青,钱其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可经RU486诱导表达载体,并证实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了含有GLP65反式作用调控因子和GAL4杂合启动子的PRS质粒。PCR扩增BGHpolyA片段,并引入需要的酶切位点。在GLP65调控区上游添加了hCMV启动子,在GAL4杂合启动子下游加入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同时,为减少两个转录单元之间的潜在干扰,加入了1.2 kb的小鸡β珠蛋白绝缘子。经PCR和限制性酶切及测序证实了载体的正确性。在体外转染HEK293细胞后,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鉴定了该系统的调控能力。加入诱导剂RU486后,可以诱导表达荧光素酶,并在一定范围内两者呈正比,最高可以实现荧光素酶的40余倍的表达,而没有RU486时,几乎没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表明RU486诱导调控载体构建成功,可实现对目的基因的表达时间和表达水平的精确调控,为进一步的基因调控研究和和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 杨建军,张昕泂,周洁,龚振,陶群,叶丹,汪世龙,鞠佃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泌表达rhEPO-Fc融合蛋白的工程细胞株MY06(CHO细胞),收集发酵培养上清,通过离心、过滤、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等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通过lowry法、SDS-PAGE、Western-blot、HPLC、ELISA及IEF等方法研究目的蛋白质量,以建立rhEPO-Fc融合蛋白的发酵、纯化工艺,并探寻该融合蛋白的质量检测方法。结果通过该工艺rhEPO-Fc蛋白表达量高达2g/L,蛋白纯化得率达45%以上,纯度可达98%以上,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KD,t1/2长达38h,免疫印迹证明具有天然EPO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生产工艺可获得rhEPO-Fc的高效表达,纯化得率高,质量检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 刘丽敏,刘华钢,黄巨恩,李校堃,肖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顺铂(DDP)引起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1)培养72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DDP,实验组在DDP作用12h后加入不同浓度MaFGF,再培养36h后用WST-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以DDP建立损伤模型,并在加药后12小时加入一定量的MaFGF,观察MaFG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1) MaFGF能使DD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升高。(2)DDP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MaFGF + DDP组与对照组比较,SOD、GSH-Px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A、NO升高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aFGF对DDP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王瑞白,刘海洪,邱海燕,宋亚军,杨瑞馥,阚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脂肪酸分型方法在霍乱弧菌菌株鉴定、菌株相似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了分离自我国的两个主要致病血清群的194株霍乱弧菌菌株(1961年以来的El Tor型和1992年以来的O139群),提取脂肪酸,应用MIDI公司的脂肪酸分型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检测的所有菌株都含有的脂肪酸成分有13种。霍乱弧菌的判断符合率为88.6%。二维聚类分析没有成明显可区分的群, O139群霍乱弧菌的脂肪酸组成与O1群的相似,产毒与非产毒霍乱弧菌的脂肪酸成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脂肪酸分型对弧菌种的快速鉴定有应用价值,对霍乱弧菌的现场分离鉴定有辅助意义,在小样本暴发资料的研究中能够反映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其对霍乱弧菌种属内的各种特征性菌群不具有鉴别能力。

  • 陈俊杰,孔祥平,佟明华,李茹冰,杨联萍,游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再生增强因子(ALR)是一类胞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为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以色谱法分离纯化后进行体外活性研究,构建表达载体pPICZαA- ALR,经电穿孔转入毕赤酵母中,用0.5%甲醇诱导表达;重组酵母培养上清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后表明, rhALR以分子量为30kD的二聚体为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组酵母培养上清中rhALR约占总蛋白的66%,表达量约为40mg/L;经DEAE柱和G75柱纯化后,获得的rhALR纯度大于95%,得率为52%;体外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rhALR能明显促进HepG2、SMMC-7721和NIH-3T3细胞的增殖。

  • 程大也,梁彬,李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p21活化蛋白激酶2(p21-activated kinase 2,PAK2)在爪蟾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利用特异性抑制PAK2活性的PAK2-N端(PAK2-N terminal,PAK2-NT)片段显微注射爪蟾卵母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比较PAK2-NT mRNA注射组和未注射对照组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发生。共聚焦显微镜下,时间延迟摄影法观察两组卵母细胞胞质分裂过程中肌动蛋白和纺锤体的变化。与未注射PAK2-N端mRNA的对照组卵母细胞相比,注射组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发生无异常,但未见胞质分裂发生和极体形成。结果提示PAK2可能参与爪蟾卵母细胞胞质分裂过程。

  • 甘慧,周勇,王全立,詹林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补体C3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血液中的病原体均有黏附、促吞噬甚至杀灭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制备两者活性区融合蛋白,可能具有更好的清除血液病原的作用。通过重叠延伸PCR融合人补体C3的补体受体Ⅰ、Ⅲ两个结合区,同时调取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活性区段rBPI,先后将补体C3活性区与BPI蛋白功能区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获得融合蛋白(CB)表达载体pET28-C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表达产量、可溶性表达等条件的摸索,CB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印迹证明CB具有C3的抗原活性,将包涵体蛋白变性与复性后,利用Ni2+固相化的螯合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柱进行浓缩和纯化,最后得到了纯度较高的CB原核表达蛋白。CB融合蛋白的构建和高效表达、纯化为下步探讨其在促进血液病原清除上的功能鉴定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王健伟,欧阳晶,崔婷,屈建国,洪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3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GM-CSFR)为靶向的白喉毒素(DT)与GM-CSF免疫毒素DT386-GMCSF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替代治疗途径,但该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量很低,难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为探索造成其低表达的关键影响因素,对DT386-GMCSF中的GM-CSF进行了C端的截短表达,发现GM-CSF中L114编码序列可明显影响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系列突变体,发现保留1-123位氨基酸且将L114L115V116突变为G114V115T116的突变体DF123GVT的表达量高于DT386-GMCSF,且对来源于高表达GM-CSF受体的HL60细胞的肿瘤单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毒作用。DF123GVT突变体的获得为GM-CSFR靶向的免疫毒素的开发应用打下了基础。

  • 陈云霞,钮利喜,袁静明,石亚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4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环酰亚胺水解酶(CIH293)C-末端区残基对其底物专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缺失或替代获得了环酰亚胺水解酶C-末端剔除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及C-末端两个Lys替代为两个Glu的突变型酶CIH291、CIH290以及KK292,293EE,用比色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重组野生型酶与突变型酶的底物专一性和动力学参数。结果:突变型酶与野生型酶相比,底物专一性未发生显著改变,最适底物仍为琥珀酰亚胺,然突变型酶对最适底物的亲和力略有降低,导致反应速度减小。结论:环酰亚胺水解酶(CIH293)C-末端区残基的改变对其底物专一性的影响不大,但影响了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 肖海波,王岚,严琛,徐莺,陈放,唐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转基因烟草中产生西红花酸的可行性,在本研究中,西红花玉米黄素裂解酶(CSzCD)基因插入到pBI121载体的花椰菜花病毒(CaMV)35S启动子下游,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通过Southern blotting 分析得到21株转基因烟草植株系; 转基因烟草叶片提取物Western blotting 和HPLC分析显示有西红花酸的产生,然而阴性对照中并没有发现西红花酸的存在。

  • 技术与方法
  • 宋凯,周佳菁,叶赛,彭海林,王升年,肖华胜,赵国屏,张庆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与构建了可用于单克隆抗体分型鉴定的微孔板蛋白质芯片,利用该芯片进行了12株单克隆抗体和2种多克隆抗体的分型鉴定,并与ELISA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蛋白质芯片方法对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的结果,与ELISA方法进行鉴定的结果一致;与ELISA方法相比,蛋白质芯片的方法降低了试剂与样品的用量,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高通量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体系,单克隆抗体分型蛋白质芯片是一种敏感、快捷的分型鉴定工具。

  • 夏洪志,杨合同,黄玉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木霉几丁质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几丁质酶同工酶的方法。采用活性凝胶电泳、变性凝胶电泳、原位显色凝胶电泳结合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 M2R)显色从绿色木霉LTR-2发酵产物中检测几丁质酶同工酶。活性凝胶电泳在粗酶液浓缩5倍时显示两条活性谱带,变性凝胶电泳在浓缩10倍时显示一条活性谱带,原位显色凝胶电泳在浓缩20倍时显示两条不清晰的活性谱带,SDS-PAGE显示这两条活性谱带的分子量分别为65kDa和42kDa。结果表明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Calcofluor white M2R显色相结合的方法在几丁质酶上样量为0.47U时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是检测木霉几丁质酶同工酶的有效的方法。

  • 郝佳,马会勤,陈尚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的酸酚法提取高质量的大豆叶片RNA,利用SMART思想和方法构建大豆叶片全长cDNA文库,直接以一级库液稀释液为模版进行PCR,快速克隆得到异黄酮代谢途径相关的5个基因。与传统的从DNA、RNA出发克隆基因,以及构建文库再进行基因筛选的克隆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基因均为全长基因,适用于快速、简便的进行多基因全长克隆。

  • 研究简报
  • 王俊华,杨洁,付建红,吴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不同无机盐的双水相体系对白地霉脂肪酶的萃取分离效果,对PEG/(NH4)2SO4成相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考察体系PEG分子量、不同的无机盐、PEG浓度、(NH4)2SO4浓度、离子强度、pH值及(NH4)2SO4浓度对反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条件,初步确定在PEG浓度15%,(NH4)2SO4浓度22.5%,pH8.0,不加NaCl的条件下进行双水相萃取,脂肪酶分离系数和纯化倍数分别为6.8和7.5,比活力达到40.3 U/mg蛋白。

  • 郭丽琼,王秀旭,舒薇,柳永,林俊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从灰树花菌丝体中克隆的gpd-Gf(615bp)启动子片段串联于报告基因gfp上游,构建启动子功能活性检测表达质粒pGg-gfp。采用PEG介导法把表达质粒pGg-gfp与辅助质粒pCc1001(含有trp1基因)共转化进色氨酸营养缺陷型的灰盖鬼伞粉孢子的原生质体中。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假定转化子的分子鉴定以及GFP荧光检测, 结果表明:灰树花gpd-Gf启动子在灰盖鬼伞菌丝中具有较强驱动gfp基因表达的活性,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转化子菌丝发出的强烈荧光。

  • 李爽,李恒鑫,刘辉,袁新宇,杨明明,龚月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的hemA基因编码谷氨酰tRNA还原酶,该酶是B. subtilis代谢途径中由谷氨酸到5-氨基乙酰丙酸(5-ALA)反应的限速酶。将B. subtilis的 hemA基因克隆到pET28a载体上,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的目的蛋白占总蛋白的20%。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谷氨酰tRNA还原酶。重组菌发酵液上清中5-ALA含量达40.2 mg/L,菌液呈红色,过筛试验和紫外分光光度检测验证显色物质为卟啉类,实验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促进了5-ALA的合成和代谢。

  • 刘建峰,葛向阳,梁运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AS 9.1.3中的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一致精度设计)对影响豆粕固态发酵中蛋白质水解的四个主要因素(料水比,加酶量,发酵时间,接种量)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模拟二次多项式回归预测模型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水解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当料水比1:1.00,加酶量2.55%,发酵时间65h,接种量1.00%时水解度可达13.3%,且比优化前提高了56%。

  • 综述
  • 彭云丽,李静,耿美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细胞表面sLea/x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学参数正相关,且是转移性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的预后指标[1]。ssLea/x与其配体E-选择素的结合启动了肿瘤血源性转移的发生。sLea/x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定的活性构象,而基于模拟sLea/x的生物活性结构而设计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sLea/x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论文对近年来sLea/x与肿瘤血源性转移关系的研究及相关药物开发进行了综述。

  • 徐凤萍,杨君,冯雪松,安利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疾病的基因治疗需要安全、高效、靶向性的分子载体。通过对pRNA分子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pRNA分子极易穿过细胞膜,有多个结合位点,能有效转导多个外源分子进入靶细胞,在体内几乎不引起免疫反应,而且可能通过设计多功能靶向复合物将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型载体。

  • 张宏波,项琪,赵文,黄亚东,李校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0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脂质体做为多肽、蛋白类药物一种新型给药载体有控制药物释放、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等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来多肽和蛋白类药物脂质体研究的相关资料,总结论述了脂质体作为多肽、蛋白类药物载体在新的制备方法、新型脂质体、给药途径、产业化进展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指出了多肽、蛋白类药物脂质体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多肽、蛋白类药物脂质体未来发展的方向。

  • 凌树宽,李莹辉,戴钟铨,杨芬,聂捷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多种诱导因素可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等。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增生以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为受损心肌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但是其修复受损心肌的机制仍具有很大争议。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 周清华,王英,张钊,张亚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1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与微细加工技术的结合日益成为一种新趋势,DNA分子具有热力学上的稳定性、线性的分子结构及机械刚性等优点,可以作为制备纳米线的理想模板。通过DNA为模板的金属化,形成导电性好的金属纳米线和金属团簇的纳米结构,使得DNA分子作为纳米导线构筑纳米器件成为可能。在本文中,我们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DNA金属化工艺的原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其新型的制作工艺,通过进一步的自组装和自识别技术,金属化过的DNA就可以被用来构建电路,并作为后续的金属沉积模板,在构筑生物纳米器件的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戴梓茹,黎继烈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激素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形成的主要物质。综述了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激素对细胞生物量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外源激素的种类、浓度、配比对悬浮培养细胞生物量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内源激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对悬浮培养细胞生物量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内源激素和外源激素对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影响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新品种激素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

  • 涂玮,王玉建,李红玉,杨晓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23-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对Fe2+的生物氧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过程, 在生物浸矿、H2S等废气的脱硫、含重金属污泥和酸性矿坑废水的处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A. ferrooxidans及其反应过程等方面,然而,A. ferrooxidans对Fe2+的催化氧化速率缓慢和稳定性欠佳等问题仍然限制了其商业应用。因此,对A. ferrooxidans的固定化及其生物反应器研究是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评述了A. ferrooxidans最新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重点比较了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各种A. ferrooxidans固定材料、方法,并对目前采用的各种固定化A. ferrooxidans生物反应系统的效率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 专题
  • 吴曙霞,雷霆,武士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3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技术是我国战略性高新技术发展领域,也是全球各国在生物经济时代能否获胜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中论文收录文献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对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基因治疗、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芯片技术九类关键技术领域的全球研究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生物医药产业链进行定标比超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在全球生物技术领域所处的位置和产业差距。研究发现美国在以上关键技术领域均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地位,而我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如芯片、组织工程、组学等领域已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较长时期内研发和产品仍将处于跟随地位。

  • 专稿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