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Vol. 24 Issue (11): 32-36    
论文     
毕赤酵母重组Annexin32的分子特征及其对血凝与血栓形成的影响
杨湘越1, 兰小鹏1, 颜宏利2, 张毅2, 朱忠勇1, 孙树汉2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 福州 350025;
2.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1
 全文: PDF(249 KB)   HTML
摘要:

采用SDS PAGE、等电聚焦、脱磷酸反应、蛋白质N端氨基酸测序、KPTT及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观察 ,发现毕赤酵母重组Annexin32的分子特征较原核产物有了明显变化。有主、次 2条带 ,主带的分子量比原核产物大 ,等电点较理论值低 ,已被磷酸化 ,2条带的N端均携带了来自载体的 4个氨基酸 ,可能对其与活化血小板表面磷脂的结合有所下调 ,导致血凝与血栓形成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仍具有明显的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关键词: Annexin32特征巴斯德毕赤酵母凝血时间血栓形成    
收稿日期: 2004-05-08 出版日期: 2004-11-25
基金资助: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213111)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杨湘越, 兰小鹏, 颜宏利, 张毅, 朱忠勇, 孙树汉. 毕赤酵母重组Annexin32的分子特征及其对血凝与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11): 32-36.

链接本文: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Y2004/V24/I11/32

[1] 石鹏程, 纪晓俊. 酵母系统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 72-79.
[2] 朱小丽,黄翠,马丽丽,张超,巩玥,赵婉雨,赵秀芳,郭文姣,彭皓,张吉,梁慧刚.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 40(1-2): 38-50.
[3] 徐嘉威,贺花,张静,雷初朝,陈宏,黄永震. 转录因子KLF8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38(4): 90-95.
[4] 杨青, 汪斌, 王亚伟, 张华山, 熊海容, 张莉. 介导两种半纤维素酶分泌表达的信号肽比较[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8): 15-22.
[5] 冯雪, 高香, 牛纯青, 刘堰. 密码子优化后的αB-晶状体蛋白基因毕赤酵母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7): 42-47.
[6] 战春君, 李翔, 刘国强,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巴斯德毕赤酵母甘油转运体的发现及功能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7): 48-55.
[7] 许妍, 赵雪, 堵晶晶, 杨琼, 杨大洪, 蒲红州, 张顺华, 朱砺. 环状RNA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0): 93-102.
[8] 张震阳, 杨艳坤, 战春君, 李翔, 刘秀霞, 白仲虎. Pichia pastoris X-33 ΔGT2缓解甘油对AOX1的阻遏并用于外源蛋白的高效表达[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 38-45.
[9] 余志良, 周宁, 乔华. L-氨基酸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 32(03): 125-135.
[10] 智晓燕, 汪小锋, 孙永川, 柯锋, 代敏, 闫云君. 多拷贝毕赤酵母重组菌表达GCL摇瓶优化和高密度发酵[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 32(02): 82-89.
[11] 张海涛 王婷 田囡 刘新利. 几丁质酶产生菌筛选鉴定及产酶性能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08): 82-87.
[12] 李兆丰 顾正彪 堵国成 吴敬 陈坚.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结构特征与催化机理[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06): 144-150.
[13] 刘丛玲 王喆之. 丹参晚期胚胎富集蛋白基因SmLEA的表达特征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01): 51-55.
[14] 陈武 莫炜 张艳玲 宋钢 宋后燕. 重组人纤溶酶原基因的酵母表达、产物纯化及鉴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10): 18-22.
[15] 高华,许崇波,李元. 截短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融合构建与表达[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08):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