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Vol. 28 Issue (9): 124-129    
综述     
细胞电融合技术及最新进展
张瑞强 杨军 金庆辉 赵建龙 郑小林 彭承琳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Advance in Cell Electrofusion Technology
Jun Yang Xiao-Lin Zheng
 全文: PDF(711 KB)   HTML
摘要:

细胞电融合(cell electrofusion)是一种发展迅速的细胞工程技术,在细胞融合研究领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细胞电融合利用细胞在相对电极之间的介电电泳,诱导细胞按特定方向排列,通过电极间产生的较高场强的电脉冲使相互接触的细胞发生电穿孔,进而发生电融合。融合后的细胞得到了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具有新的遗传或生物特性。目前,细胞电融合技术对生物医学、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细胞电融合技术及其最新研究动态,并简单介绍了本实验室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电融合介电电泳电极微流控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y in cell fusion, cell electrofusion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cell engineering method, which utilizes dielectrophoretic force to induce cell alignment. Aligned cells are electroporated and subsequently electrofused within high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These fused cells obtain different genetic materials from individual parent cells, which can show new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cell electrofusion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biomedical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paper, the theoretical fundamental of electrofusion and up-to-date development are reviewed. Some relative research in our laboratory is also described.

Key words: Electrofusion    Dielectrophoresis    Electrode    Microfluidic
收稿日期: 2008-05-07 出版日期: 2008-09-25
通讯作者: 金庆辉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杨军
赵建龙
彭承琳
郑小林
金庆辉
张瑞强

引用本文:

张瑞强,杨军,金庆辉,赵建龙,郑小林,彭承琳. 细胞电融合技术及最新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9): 124-129.

Jun Yang Xiao-Lin Zheng . Advance in Cell Electrofusion Technology. China Biotechnology, 2008, 28(9): 124-129.

链接本文: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Y2008/V28/I9/124

[1] 时忠林,崔俊生,杨柯,胡安中,李亚楠,刘勇,邓国庆,朱灿灿,朱灵.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2/3): 116-128.
[2] 靳露,周航,曹云,王振守,曹荣月. 高通量灌流培养模型在生物工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 40(8): 63-73.
[3] 秦旭颖,杨洪江. 噬菌体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 40(5): 78-83.
[4] 陈亮,高姗,毛海央,王云翔,冀斌,金志颖,康琳,杨浩,王景林. 超大表面积自驱动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6): 17-24.
[5] 蒋丽莉,郑峻松,李艳,邓均,方立超,黄辉.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构建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2): 1-7.
[6] 司洪宇, 王丙莲, 梁晓辉, 张晓东. 酶电极法快速测定甘油含量的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 36(12): 79-85.
[7] 桑维维, 常亚男, 李娟. 微流控芯片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捕获及再培养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 35(6): 46-53.
[8] 赵振礼, 蔡绍皙, 戴小珍. 微流控芯片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03): 81-86.
[9] 屈娅 徐海伟 阴正勤. 电融合技术进展及其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07): 0-0.
[10] 刘大岭,沈奕,*,姚冬生. 一种新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酶生物传感器的制作[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3): 44-52.
[11] 梁惠仪,郭勇. 全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提高产豆豉纤溶酶菌产酶量[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0): 39-43.
[12] 石晶, 于建群. 基于MEMS技术的毛细管电泳芯片[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3, 23(10): 89-92.
[13] 郭丽华. 日本研制生物传感器的最新动向[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9, 9(4): 36-42.
[14] A.J.Mcloughlin, 聂世芳. 生物电子学—测量发酵参数的新方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7, 7(5): 53-58.
[15] 聂世芳. 电融合装置[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3, 3(4): 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