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4-12-25
  

  • 全选
    |
    论文
  • 林锦湖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增强海洋意识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林锦湖(国家科委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料宝库。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地占球总水量的97%,浩瀚海洋中生活着20万余种生物,每年可为人类转化为30亿吨水产食品。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海洋农业,将是为人类供应蛋白质的主要产地;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将为人类提供治疗疑难病的特效药物和特殊功用的生化产品;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将对维护地球生存环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 陆巽生, 杨鸣, 江成, 杨俊杰, 刘建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省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陆巽生,杨鸣,江成,杨俊杰(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刘建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自90年代以来,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并实施了"科技兴海"战略,海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3年海洋产值320亿元,居全国首位,其中与海洋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产值220亿元。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43%。按全省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至2010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左右,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65%以上。

  • 陈来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概况陈来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引言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的生命的摇蓝。它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1%,尚未被利用的海洋与海岸的有效面积比陆地大5-10倍。海水含有生命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丰富无机物。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达16万种)。它们不仅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生物(据估计,已被开发利用仅占1%)。

  • 张培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张培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兴起于80年代中期。它是将陆地上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而产生的一个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属于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美、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具有良好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研究中心,投人巨资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 管华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天然产物与海洋生物技术管华诗(青岛海洋大学)世界海洋面积达三亿六千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现已从海洋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5种,所有这些就为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浩大的活动空间及丰富的营养物质。据统计,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有机碳,而海洋就占了87%。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达20余万种。

  • 相建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水养殖和良种培育的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相建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化和工业革命两次浪潮,现正经受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依据《第三次浪潮》作者A。TOFLER的观点,电子产业、空间产业、海洋产业和基因产业等产业群构成了这次浪潮的主流。显然,海洋生物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研究与发展,必将为海洋产业和基因产业群的发展和兴起起到先导作用。

  • 陆仁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发展我国海产动物遗传操作的几点想法陆仁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淡水水产动物的遗传操作,经历了由传统的引种驯化到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发展。

  • 孙军, 金苹, 徐旭东, 施定基, 李令媛, 茹炳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工程技术在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将工程微生物应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条快速、安全又经济的途径。本文报道了获得一种清除重金属污染工程藻的研究。将小鼠金属硫蛋白-I(mousemetallothionein-I,mMT-I)cDNA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pRL439上的强启动子PpsbA之后,并与穿梭载体pDC-8相连构建成功大肠杆菌──蓝藻穿梭表达载体pDC-MT,然后通过三亲结合转移法将pDC-MT转入固氮丝状体蓝藻鱼腥藻(Anabaena)7120中,经新霉素筛选获遗传稳定的转外源DNA藻株;纯化单藻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蓝藻质粒,斑点杂交确定mMT-IcDNA的转人;在培养基中加入重金属Cd,培养后收集藻细胞,用WesternBlotting,极谱法和原子吸收等多种方法确定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并计算表达量约为40μgMT/g藻鲜重。

  • 孔杰, 刘萍, 张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PCR技术原理阐述该技术在对虾病原检测中的重要性,总结了PCR技术在病原检测中常用技术路线。结合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和已发表的资料,文中具体描述了PCR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1。检测斑节对虾的MBV(Penaeusmonodon-typebaculovirus),2。检测中国对虾的BV(Baculovirus)",3。检测中国对虾的弧菌病。针对目前中国对虾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作者还分析今后中国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及PCR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前景。

  • 童裳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动物的细胞培养与应用童裳亮(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66003)动物细胞的规模培养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人工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病毒,生产疫苗和昂贵的药物(见表一)。表一人工培养动物细胞的用途动物细胞的短期培养并不困难,但要建立永久性(长生不老)的细胞系,则十分不易。这是因为正常的动物细胞都有其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规律。

  • 许实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八十年代开始,本中心药理研究室与本校化学系天然有机研究室通力合作,开展对海洋生物的化学及生理活性研究,系统研究我国南海海域中几十种珊瑚及其他海洋生物,获得新化合物数以百计。已发现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有三丙酮胺、喹啉酮系列物、柳珊瑚酸及衍生物、内酯三萜系列物、短肽及环肽类、甾醇类、神经酰胺等,主要表现在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机能调节等多方面作用。

  • 王新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全雌种苗生产开发技术王新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鱼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在鱼类养殖研究最具发展前景和最活跃的方面之一。可以培育适宜养殖的单性鱼苗或多倍体鱼苗。使其生长快,缩短养殖周期。在遗传育种方面,可大大缩短培育优良品种的时间。目前已对许多鱼种作过研究,特别是对大麻哈鱼科和罗非鱼已取得多项实用的成果。

  • 翁新楚, 董新伟, 任国谱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4, 14(6):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PA和DHA的生理功能及其氧化稳定性翁新楚,董新伟,任国谱(烟台大学脂类研究实验室)海洋生物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含量视海域。种类及捕获季节不同而变化。在海鱼油中,EPA和DHA之和在1~50%之间。EPA和DHA具有很独特的生理活性。EPA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防治各种心血管病。DHA有促进幼儿智力及生理发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