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6-12-25
  

  • 全选
    |
    论文
  • 沈孝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载体的遗传标志——选择系统动物细胞被外源病毒载体转染通常是一种低效率的过程,其频率与细胞突变的频率是相近的,两者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尚不得而知。

  • TasukuHonjo, 杨学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1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序言免疫球蛋旦白基因系统是由三种不同的基因组,即型k轻链(Lk),λ型轻链(Lλ)和重链(H)基因组成,同时每条链均含有可变区和恒定区基因。小鼠的Lk,Lλ和H链基因分别位于第6,16和12号染色体上。

  • B.K.Hamilton, 梅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已有几种L-氨基酸是用生物反应器中的酶或全细胞生产的。最早采用这种技术的例子之一是日本L-天冬氨酸的生产。最近放大了由肉桂酸和氨生产L-苯丙氨酸的生物反应器法,产物效价达60克/升以上,原料转化率约为90%。

  • H.Hustedt, 勰青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3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评价了细胞内酶和其他生物活性蛋白质的抽提回收技术及其经济方面。可以看到,此法有很大的潜力,现在用于工业生产。 人们对细胞内酶和微生物的其他生物活性蛋白质的兴趣日益增长。

  • DietrichKnorr, 何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4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加工工业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最古老而且最大的行业。以生物工程学为基础的食品产品和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目前工艺的改进,例如,发酵技术,固定化生物催化剂技术以及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生产,同时也取决于食品生物工程学新的机会的发现。在食品原料(food material)的特性、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方面,在加工方法上,在废物转化和利用工艺方面,在目前所使用的食品微生物和组织培养系统中,需要作很多改进。还需要对食品原料的结构—功能关系和生物原料(raw material)的细胞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进行基础研究。

  • C.Bebbington, C.Hentschol, 耕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组DNA技术通过克隆的(即设计的)基因在适当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为大量生产从前难得的或全新的蛋白质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最近已经明确,细菌表达系统常不适合复杂的真核蛋白,但引入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意味着动物细胞的大量发酵能为有价值的蛋白质的生产提供另一种重要的途径。

  • D.McCormick, 聂世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理查德·密立根实验室的基因疫法研究工作者I.Lemischka说:“这是一个如此丰富多采的系统。有那么多的基础问题……,使我们永远兴奋不已。”

  • J.VanBrunt, 聂世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6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寡核苷酸化学、计算机技术和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已繁育出新一代DNA合成器。它们把使精确化学自动化的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五年前一个博士后研究人员要花一周时间才能把一个核苷加到正在生长的寡核苷酸链上去。

  • 冯百芳, 刘玉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为我国的一种常见多发病,除了现症病人外,尚有约10%的人群为乙型肝炎毒病毒)HBV(携带者,因此无论从预防、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筛选、疗效及预后判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均需要检选各抗原、抗体系统。

  • 吴志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是国际上颇有名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今年一月下旬,应上海市经委新兴产业办公室的邀请,斯坦福研究所生物技术和生化研究室主任米勒(Jon P.Miller)和生物技术项目主任史密森Luther H,smithson)对上海地区中国科学院有关 。

  • 柯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去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微生物科技信息”曾报道两种结冰细菌:一是草生欧氏杆菌,另一种是丁香假单胞菌。由于它们能形成冰凝集核而造成作物表面霜冻。

  • 柯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法国用超滤获乳清滤液作为培养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sp.)的碳源,加有无机盐、酵母提取物、维生素B_1等,pH=72.,温度34℃,良好通气,15立升摇瓶培养获赖氨酸产量为~15克/升(第三届欧洲生物工程学术会议,西德,1984)。

  • 张震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阪大学工学院合叶修一教授研究组用基因工程法将构成酶的一部分氨基酸改换为别的氨基酸,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达5百倍。这个技术除了可在工业上应用外,还可制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质。这给所谓蛋白质工程增添了一种手段而引人注目。

  • 张震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石油公司开发了发酵法生产维生素B_(1 2),(Ⅰ)的技术。

  • 张震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已大量生产一种无血清培养基(GIT),可供大量培养细胞使用,GIT组成中含有从大动物血清中存在的促细胞增殖因子(GFS)。

  • 张震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雪印乳业公司与京都大学农学部协作研究,发明了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EPO的有效方法。EPO是一种糖蛋白质增血激素,作为未来的增血剂而引人注目。

  • 张震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三菱石化公司已用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发酵法生产L-天门冬 。

  • 陈来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家们在爱滋病毒的基因组中发现第七个基因。这个发现有助于阐明爱滋病毒的复杂生命史及其与人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这种致命性传染病的治疗药物的另一个潜在目标。

  • 陈来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分离出控制人类色觉的多红、兰和绿色素的基因。这个发现开辟了人类直接研究这三种视觉色素的新途径。

  • 王为先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86, 6(4): 8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有两个研究组根据各自研究的结果提出:很可能、高等生物的中度重复序列DNA大都是“自主(selfish)”DNA,它们能够在无功用性目的、无个体外在表现型的情况下扩增并繁衍它的基因组。起初、虽然有许多相反的看法,但是,从事实际研究的一些人似乎都赞成这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