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08-25
  

  • 全选
    |
    论文
  • 张庆华, 茅矛, 陈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长cDNA的克隆是目前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相比较,cDNA测序克隆用相对较少费用获得更多的功能基因信息,故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因组研究的主要方向。如何更加高效地获得新的全长cDNA,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对从全长文库的建立到全长cDNA的测序及克隆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 郝贵霞, 朱祯, 朱之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对杨树的遗传转化技术进行了概述,讨论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并综述了杨树在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等方面基因工程进展状况。

  • 范必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和中国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细胞核移植的程序、方法和影响因素,包括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供体细胞核的制备、核移植、激活、受体细胞与供体细胞的融合、重组胚的体内和体外培养以及胚胎移植产生克隆动物。对克隆动物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代克隆可产生大量遗传性相同的动物,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在商业上的应用将成为现实。

  • 蓝海燕, 陈正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1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病原真菌致病基因、无毒基因及产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基因、防卫基因及产物间的互作,系统获得抗性,信号传导系统等方面,对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及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

  • 申烨华, 耿信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ell)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本文综述近几年来该系统在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 毛春生, 金宁一, 佟明华, 郭志儒, 殷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ag和Env蛋白是人Ⅰ型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的结构蛋白,是HIV1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主要抗原。本实验通过多次亚克隆,将env基因以正确的三联密码读框插入gag基因的下游,制备了HIV1gagenv嵌合基因,并将嵌合基因分别置于痘苗病毒p75启动子和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ATI)启动子的下游,经过同源重组和红细胞吸附试验筛选,获得了2株重组痘苗病毒。免疫荧光试验和酶免疫试验证明,两株重组痘苗病毒均能正确地表达HIV1gagenv嵌合基因。动物实验表明,gagenv嵌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抗HIV特异性抗体。这些结果为艾滋病颗粒化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借鉴。

  • 唐冬生, 夏家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人工染色体(HAC)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将解决基因治疗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在不完全了解着丝粒、复制起始点、端粒等人类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情况下构建HAC的三种策略。利用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在细胞内构建成功的第一代HAC,解决了HAC构建的一些难题,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新的问题。HAC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HAC离它作为基因治疗载体还相距很远。为此,作者正在进行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

  • 任宏伟, 茹炳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T丰富的巯基含量及重金属结合能力决定了它功能方面的多样性。本文综述了其高效可诱导性的启动子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基因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医学,农业及环保方面的转基因的应用及其发展过程。并对其在疾病诊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 吴水清, 邹宗亮, 王升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芯片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最重要技术之一。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53基因突变,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方法。

  • 高红亮, 丛威, 欧阳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在商业上广泛应用的细胞株,包括杂交瘤和骨髓瘤细胞,在细胞培养中都会发生程序性死亡,这使培养效率降低。本文简要介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特征、与这一过程有关的基因、细胞培养中如何抑制程序性死亡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 朱国萍, 滕脉坤, 王玉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一氨基酸的置换可以改变酶的热稳定性。脯氨酸(Pro)残基在蛋白质结构及其热稳定性中具有特殊作用。它十分偏爱β转折或无规卷曲结构,而很少出现在α螺旋和β折叠中。分析认为在改善酶热稳定性的蛋白质工程中,只要主链构象不发生骤变,则可在适当的β转折或无规卷曲中引入Pro,通过其刚性的吡咯烷环,降低蛋白质去折叠时的骨架熵,从而使其周围的构象更合理。这一Pro理论(theprolinetheory)的分子设计新思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张丕燕, 谢庄, 刘红林, 陈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APD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概述了RAPD反应的原理、特点,总结了其在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鉴定、遗传连锁分析和数量性状的辅助标记选择等方面的应用,并肯定了RAPD在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 高必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在丁香假单胞菌脂肽毒素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发现。这些毒素依肽部AA数目可分两组。丁香假单胞霉素组(syringomycuns)已报告4个成员,肽部有9个AA;丁香假单胞肽毒素组有2个成员,肽部分别有22个和25个AA。肽部C端羧基与分子内羟基氨基酸残基(AA)的羟基酯化闭合成环,再由羟基脂肪酸酰化。两组毒素都诱导植物电解质渗漏、人和动物红血球溶解,其机制在于在细胞膜上形成二价阳离子可通过的寡体通道。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受固醇的种类影响,以胆固醇的保护作用最强。丁香假单胞霉素的合成涉及一个多酶系统,有些负责肽合成,有些负责运输或调节,除受内源调节蛋白调节外,也受外源信号分子调节,尤其是受植物酚糖苷诱导。这些毒素具有抗真菌活性,对人和动物的一些病原霉菌有明显效果,在试验剂量无副作用,在医药上应用的前景良好。

  • 陈绍怡, 杨秀, 秦玉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手性药物的发展非常迅速,本文介绍了利用微生物及其酶系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外消旋底物的拆分或前手性底物的不对称化,以合成手性药物的生物转化方法;并评述了生物转化在合成手性药物这一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王守才, 王国英, 戴景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遗传行为在许多方面有别于经典的遗传规律。本文较详细的讨论了转基因遗传分离与表达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导致这些特殊现象的可能因素,并对转基因遗传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给予了适当的评价。

  • 张立钦, 董林根, 方志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林木抗虫、抗病毒、抗细菌和抗真菌的基因工程的途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林木抗病虫基因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 洪琦, 夏胜, 梅兴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当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绝大多数治疗方案中目的基因只有一个,肿瘤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基因转移载体的效率、安全性及容量等问题。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即肿瘤多基因联合治疗、直接体内途径基因治疗与靶向基因治疗、基因转移载体的改造。

  • 谢和金, 卢毅, 邱咏梅, 肖毅, 郭建强, 褚明辉, 孙淑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0, 20(4): 7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建立了酵母中麦角固醇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BDSC185u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7∶3),紫外检测波长为283nm。酵母样加碱乙醇皂化、提取、洗涤、蒸干、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范围是002—08mg/ml线性良好,最低限量为001mg/ml;日内及日间RSD(n=4)分别在21~40%和24~48%,回收率为960~980%。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