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8-08-25
  

  • 全选
    |
    专稿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清华 范明杰 付红波 李玉洁 王宏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瑞士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瑞士拥有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成熟的投融资体系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瑞士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瑞士政府注重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的科技、社会、产业和贸易环境,着力将瑞士打造成为国际上生物技术公司运营和创建的首选之地。

  • 赵清华 付红波 李玉洁 李晓娟 安道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捷克加快发展高科技、低能耗、低原料消耗的高效能产业,并把生物科技及产业作为重点。捷克建立了多部门协同的生物科技促进和监管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正在形成以布拉格、布鲁诺、南莫拉维亚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捷克积极参与欧盟框架计划,把国际合作作为推进生物科技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吸引国外投资,力图成为中欧地区最发达的研发外包中心。

  • 研究报告
  • 尤晓娟,刘劲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NX9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蛋白分选与转运蛋白, 属于SNX家族。将原核表达载体pET-SNX9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可获得分子量为70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此蛋白即为目的蛋白,经检测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两步纯化,可以获得纯度超过95%的SNX9融合蛋白。分子筛层析中蛋白的出峰体积显示SNX9融合蛋白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Native-PAGE和动态光散射实验均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均一性。热稳定性实验表明SNX9蛋白在15 ℃以下基本稳定。这些信息为进一步研究SNX9 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黄园园,沈红,王迪,于洪侠,孙丰梅,杨啸枫,杨曙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表达量,满足生产需求,使其应用到抗体技术上,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2AR)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克隆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pPICZαDNAsGFP转化至酵母后,β2AR和eGFP基因与酵母基因重组。利用筛选出的阳性重组子诱导表达β2AR和eGFP的融合蛋白,通过125I标记的配体结合实验证明获得了有受体活性的融合蛋白。

  • 研究简报
  • 陈兴勇,吕萍,刘兢,徐康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2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脏毒素cardiotoxinⅢ (CTXⅢ)是中华眼镜蛇毒主要组分之一,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CTX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克隆出208bp的CTXⅢ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大肠杆菌His-patch ThioredoxinB载体中,重组CTXⅢ经渗透休克分泌至胞外。将CTXⅢ基因插入酵母pPIC9K分泌型表达载体重组表达,N端带有三个氨基酸(GYT)残基的重组CTXⅢ(rCTXⅢ)分泌量达9.5mg/L,经一步凝胶过滤纯化,其纯度达90%以上,纯化率达65%。经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纯化的rCTXⅢ 12h的IC50为4.66?g/ml,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 研究报告
  • 牟伟锋,金宁一,鲁承,霍晓伟,胡博,屈勇刚,常巧呈,于长勇,颜雯,丛艳昭,曹世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含有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 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用pVAXⅠ-P1-2A免疫小鼠,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通过RT-PCR 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2A编码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pMD18-T-P1-2A和 pVAXⅠ分别经EcoRⅤ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将酶切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IFA检测。再进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 ELISPOT试验。结果 酶切结果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相符;荧光结果表明经pVAXⅠ-P1-2A转染的细胞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说明P1-2A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用免疫的小鼠都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T淋巴细胞增殖数和产生IFN-γ的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间接ELISA试验表明,在免疫第14天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发现重组质粒试验组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 黄镜贤,曹以诚,杜正平,陶嫦立,杨化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36-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含有靶向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siRNA、乙肝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和hIL-12共质粒表达的新型DNA疫苗,并在HepG2细胞中检测siRNA的效果以及各基因的表达。方法 设计并合成复合多表位HBV抗原基因,将其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多克隆位点中,同时将带CMV启动子的完整hIL-12表达单元克隆进载体的BspH I位点之间,再设计并合成乙肝siRNA表达单元,将其克隆进载体的Mlu I位点之间,得到真核三元共表达重组质粒pVAX1-siHB-HB-EGFP-hIL12。以该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通过EGFP的荧光标记观察多表位抗原的表达,以ELISA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hIL-12的表达,以rtPCR检测siRNA对HBsAg基因的沉默效果。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共表达siRNA、hIL-12的HBV 多表位DNA疫苗构建成功。转染细胞中检测到绿色荧光,证实抗原表达;转染后48 h hIL-12的检出量为1 289 pg/mL细胞上清,72 h检出量为1 712 pg/mL细胞上清;转染后HBsAg表达量明显降低,证实siRNA效果良好。结论 成功构建乙肝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siRNA、hIL-12共质粒表达的DNA疫苗,并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抗原与hIL-12基因,而且siRNA对HBsAg显示出明显的沉默效果。我们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型DNA疫苗抗HBV的治疗效果打下基础。

  • 贺正华,白念岳,郭曲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含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V-hIL-10,观察鞘内注射LV-hIL-10对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 应用PCR从pCYIL-10质粒上扩增hIL-10基因,把hIL-10基因亚克隆至pWPXL质粒上得到重组质粒pWPXL- hIL-10,将pWPXL- hIL-10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制备LV-hIL-10。同时将空质粒pWPXL-GFP与psPAX2、pMD2.G共转293T,收集上清浓缩后作实验对照。纯种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9组: CCI疼痛模型4组(C0、C1、C2、C3),假手术4组(S0、S1、S2、S3)和正常对照组(N组)。给药组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LV-hIL-10(C1组、S1组)、LV-GFP(C2组、S2组)、生理盐水(C3组、S3组),对照组C0组、S0组不做鞘内置管,不给药。各组在手术造模成功实施鞘内注射后观察LV-hIL-10组不同时间点痛阈的改变及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hIL-10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IL-10 基因片段,成功重组pWPXL- hIL-10载体,经序列验证无误。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了高滴度(2x1010)、高纯度的LV-hIL-10病毒颗粒。CCI大鼠鞘内注射LV-hIL-10后痛觉异常明显缓解,脊髓、脑皮质、海马中的IL-10表达上调,脊髓中IL-10表达上调最显著。结论 鞘内注射慢病毒感染导入型人IL-10表达质粒对CCI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

  • 陈国梁,张金文,王蒂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5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是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着淀粉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淀粉链长及结构等,进而影响着其品质。利用blast及分子生物学软件DNAStar对gbss、ssⅡ和ss Ⅲ基因的cDN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比较,选用gbss的261bp(1~261),ssⅢ的244bp(2164~2407),ssⅡ的281bp(161~441)的cDNA片段,并应用重叠PCR法将其拼接成一融合基因gbs3s2,构建了以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含有"正向gbs3s2融合片段-pdk内含子-反向gbs3s2融合片段"ihRNAi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培育糊化温度低的马铃薯品系奠定基础。

  • 崔永兰,钟晓丽,张永明,杨仲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启动子的克隆对基因表达及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数据库中EST丰度,从水稻中克隆了两个预测在水稻胚乳中高效表达的启动子Os772和Os359,并将启动子片段与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其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细胞。转基因水稻经GUS组织化学分析显示,Os772和Os359能启动GUS基因在水稻胚乳中表达但不能在根、茎、叶和花中表达。该结果表明Os772和Os359为两个水稻胚乳特异性启动子。

  • 胡婕,苗向阳,王希彪,冯浩咏,刘羞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6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2细胞、4细胞、8-16细胞时期的猪孤雌激活胚,采用SPEDDRT-PCR方法挑选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产物,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去除假阳性的条带。将阳性条带克隆入T载体中,经过PCR鉴定后挑选其中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筛选了8个代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的cDNA片段,编号为DD1-DD8。经过与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DD1和DD2没有相似的数据, 提交数据库获得GenBank登录号(EU545158, EU545159);其余的DD3-DD8发现了相似性较高的数据,但除DD3外均无基因功能说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马赛箭,苏乔,吴凇,安利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胆碱是合成磷脂酰胆碱和甘氨酸甜菜碱的重要前体,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EAMT)是磷酸胆碱合成的关键酶。根据已知的SePEAMT cDNA5'端序列设计两个基因特异的反向引物(PP1,PP2),通过锚定PCR获得了PEAMT起始密码子上游1249bp的序列。RLM-RACE反应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A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301bp处,由此获得了948bp的SePEAMT启动子序列。PlantCARE和PLAC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表明:该序列除了含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含有一些胁迫诱导元件(如ABRE、HSE、LTR)和花粉特异的激活元件AGAAA。构建了SePEAMT启动子与报告基因GUS 融合的表达载体pPro,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染色结果表明SePEAMT启动子可以有效地驱动GUS基因的瞬时表达。

  • 王俊杰,饶志明,沈微,方慧英,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超声波萃取手段引入到烟叶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提取方法中,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波萃取烟叶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破碎功率为75w,超声波破碎间歇时间为2s,超声波破碎时间为3s,料液比为1:15g/mL;在此最佳条件下测得烟叶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为0.3937U/mg蛋白,均比其他提取手段的酶活要高。

  • 张玲,周新文,谢锦云,黄树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7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期已有工作发现在金鱼雌核发育单倍体中一些与发育调控相关的重要蛋白质表达受阻导致单倍体的发育畸形。为了进一步阐明单倍体的发育机制,我们共收集了3个不同发育时期金鱼单倍体胚胎(HE-1、HE-2、HE-3)进行雌核发育单倍体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研究采用二维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谱分析,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到了15个差异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金鱼雌核发育单倍体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单倍体的发育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研究简报
  • 周玉洁,程龙,陶文沂,周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8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定化培养法模拟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e)和美丽镰刀菌(Fusarium mairei K178)的共生环境,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各自紫杉醇产量。共培养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 2%(M/V),T. cuspidate细胞包埋量0.15 g/mL,CaCl2浓度4%(M/V),凝胶直径为3~3.5 mm,钙化0.5h,以40mL接种量接入装液量为70mL/250mL摇瓶的改良MS培养基,25℃、160 r/min振荡黑暗培养,第9d接入10%(V/V)对数期的F. mairei,10d后收获。结果表明,F. mairei 对T. cuspidate细胞的生长有强烈抑制作用,能诱导紫杉醇等次生代谢物向胞外分泌;F. mairei 与T. cuspidate的相互作用对共生培养物的紫杉醇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 研究报告
  • 刘芳,王敏,杨慧,孙军德,高俊莲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杭州养鱼塘水样及底泥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三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HZ-3,HZ-4,HZ-5。 通过比较这三株菌对鱼、虾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筛选出菌株HZ-5 净化能力较强 ,经过5天的处理,该菌株使养鱼塘水样的COD 降低24.87%;使养虾池塘水样的COD 降低 36.99%;使养鱼塘水样的亚硝态氮的降解率达到97.79%。对菌株HZ-5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活细胞吸收光谱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沼泽红假单胞菌的16S rDNA序列有高达99%的同源性,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活细胞吸收光谱特征等,将其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 技术与方法
  • 王艳君,杨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OE-PCR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使PCR产物形成重叠链,在不需要内切酶消化和连接酶处理的条件下实现DNA片段的拼接,能够高效、快速地实现基因的定点突变。应用SOE-PCR原理成功地实现了对几丁质酶基因chi58的5个位点的突变,构建了几丁质酶基因密码子偏爱性改造突变体-chi58A。实验证明,SOE-PCR具有简捷、快速、高效的优点。扩增过程中未引入其他突变,获得的chi58A突变体基因片段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克隆。

  • 刘健,孙国强,郭美锦,张岳芳,贺莉清,袁旭军,张嗣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生化反应器应用条件,提出了用于生化反应器的在线细胞观察仪的基本技术要求。在比较了国内外现有的细胞在线显微工作原理后,研制了一种基于暗视场的新的显微细胞观察仪,介绍了其关键技术及结构。另外,原位在线显微细胞观察仪应用于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HEK293细胞的培养试验,在线细胞计数结果与离线细胞计数和细胞干重相比较,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此仪器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 研究报告
  • 程绍辉,何红秋,刘斌,陈慰祖,王存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IV-1逆转录酶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性严重影响了药物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耐药性突变的检测对于指导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发展了一种检测HIV-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新方法。在两步MS-PCR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磁珠分离DNA技术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检测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T215F和Y181C。结果显示: MS-PCR结合磁珠分离技术和ELIS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阳性/阴性比值(P/N值)达到要求,突变型模板检测限为5%左右,耗时短且能进行高通量检测。无论在HIV-1耐药性突变还是其它的点突变检测中,该方法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综述
  • 李学仁,阮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1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HIV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极为不同的生物学特点,HIV疫苗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十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了诱发中和抗体为主或细胞免疫为主两种策略,然而至今尚无实质性突破。诱发有效中和抗体一直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等特点,使该策略在HIV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成效甚微。近年来,一些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单抗的发现及其相应抗原表位的阐明,给HIV中和抗体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综合分析与评述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和采用更好的策略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会有所帮助。

  • 马可,仉红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18-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到当前有关小RNA对蛋白质合成调控的研究无一例外地说明蛋白质是直接发挥对生命活动调控的物质。同基因研究相比较,由于蛋白质分子种类繁多,有复杂的修饰成份和空间结构,使得蛋白质研究比较困难。新近发展起来的蛋白质芯片技术为蛋白质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比如荧光标记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SELDI蛋白质芯片),表面等离子基元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SPR芯片)以及初步应用的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其中,后三种是新兴的可无需标记进行蛋白质检测技术。本文就SELDI蛋白质芯片及其新近研究做以综述。

  • 周珍辉,阮志刚,杨学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23-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胚胎干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亚全能性决定了它在再生医学、新药开发及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探索维持胚胎干细胞亚全能性的因子及其网络的调控功能成为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已研究发现多个与维持胚胎干细胞亚全能性相关的基因如Oct4, Nanog, Sox2等,其中Nanog是2003年5月末发现的一个基因,它对维持胚胎干细胞亚全能性起关键性作用,能够独立于L1F/Stat3维持ICM和胚胎干细胞的亚全能性。几年来,Nanog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 Oct4, Sox2等亚全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多个调控Nanog表达的转录因子,从而进一步明晰Nanog与已知调控胚胎发育的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综述Nanog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Nanog基因表达调控以及Oct4, Sox2等亚全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予以展望。

  • 黄雪梅,张守涛,王芳,刘伟,张一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3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iRNA(Piwi-interacting RNA)是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长度约为30nt的小RNA,并且这种小RNA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调控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piRNA在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是由于Piwi-piRNA复合物引起的基因沉默导致的,但由于对piRNA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它的一些具体的功能和生源论尚在研究当中。本文主要综述了p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

  • 武珅,杜卫华,郝海生,王栋,张诺,朱化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36-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机体脂肪酸成分之一,维持体内合理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大多数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补充。fat-1基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可以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从n-6形式转化为n-3形式。文章综述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并介绍了fat-1基因的功能及转fat-1基因动物在n-3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研究上的应用。

  • 专稿
  • 邓勇,房俊民,陈方,陈云伟,王春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42-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一代生物燃料的生产工艺已经较为成熟,美国、欧盟和巴西等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是更有希望的替代燃料,但目前还未获得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其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还有待时日。目前生物燃料正处于由第一代向第二代发展过渡的初期。各国纷纷将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定为国策,为此制订了长期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并为生物燃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大力的经费支持。各相关研究机构与企业也积极行动,力图解决生物燃料发展的各个关键问题。在此过程中,一些与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8): 148-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