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3-25
  

  • 全选
    |
    论文
  • 卢建红, 刘秀梵, 邵卫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 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义RNA,分为8 个片段。反向遗传技术即从克隆的cDNA 产 生病毒的过程,是研究RNA 病毒、也是研究A 型流感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新技术。介绍了A 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发展,完全以质粒为基础的新操作系统及其在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 致病性、产生基因修饰的疫苗候选株等方面的应用。

  • 杨婷, 张冲, 陈清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衰老机制研究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基因控制理论中的程序性衰老理论;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与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质与衰老关系中的错误灾变理论;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多基因控制的进化理论;衰老的神经内分泌理论;衰老的免疫理论;生活速率理论;生殖与老化;氧化应激假设。介绍了利用SAM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衰老机制研究的进展。

  • 张霞, 陈中义, 张杰, 宋水山, 李国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重组微生物 (GMM)的环境监测作为生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越来越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综述了目前遗传工程菌和重组DNA的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一是基于培养的方法,包括利用选择性培养技术,报告基因,基因探针和PCR,免疫监测等;一是基于免培养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测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基于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报告基因和基于直接提取总DNA的DGGE TGGE方法,同时指出我国应加强GMM遗传监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 赵学明, 朱士恩, 侯云鹏, 周光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双重套式PCR微量扩增体系的灵敏度,为附植前遗传学诊断 (PGD)、家畜胚胎性别鉴定等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桑椹胚卵裂球为模板进行扩增,建立昆明白小鼠特异的SRY ZFX双重套式PCR性别鉴定体系。按卵裂球数量的不同分为五组,对应的卵裂球个数分别为 1、2、3、4、5及以上。根据有效扩增结果得出双重套式PCR的灵敏度。结果:第 1组 (卵裂球个数为 1 ),有效检出率为 85 % ( 34 /40 ),污染率为 7 5 % ( 3 /40 ),漏检率为 7 .5 % ( 3 /40 )。随着卵裂球个数的增多,有效检出率逐渐升高,而污染率和漏检率则呈逐渐下降趋势。第 5组 (卵裂球达到 5及以上 ),有效检出率达到 1 0 0 %,漏检率为 0。对于第 2、3、4、5组而言,有效检出率及漏检率各组间并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而第一组与其它各组间,有效检出率及漏检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双重套式PCR可以有效扩增基因组DNA量约为 1 2pg的模板,且扩增片段为单拷贝片段。

  • 刘斌, 赵丽华, 李彬, 余晓菲, 冯义,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23-25,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减毒沙门氏菌携带的血小板第四因子活性片段PF417 70 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口服途经喂饲小鼠携带PF4活性片段的减毒沙门氏菌,在第 2次喂饲后小鼠接受 70 0cGy全身照射,然后观察PIRES2 EGFP PF417 70 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并观察小鼠的造血恢复情况。结果:在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小肠、外周血及骨髓均能检测到GFP的表达和转基因的整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照射后第 7d和 1 4d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培养的CFU GM和HPP CFC数量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首次应用减毒沙门氏菌SL32 61为载体来介导PF4活性片段的生物学作用,并证实通过口服途径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放射损伤,并促进放射损伤后小鼠的造血恢复。

  • 谢琪璇, 余巍, 潘善培, 肖銮娟, 彭雅林, 张春雪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带有组氨酸纯化标记的重组人巨细胞病毒嵌合肽(rHCMVp),根据 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pPIC9K2rHCMVp 上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并导入毕赤酵母诱导型表达 载体pPICZαA 中。通过电击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化到毕赤酵母X33 细胞中,筛选获得表达量 较高的重组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生长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诱导时间、甲醇浓度、pH 值对人巨细 胞病毒嵌合肽表达的影响。2L 发酵罐进行了高密度发酵,经1 %的甲醇、pH610 的条件下诱导 48h,最终菌体密度OD600达到180,每升发酵液中含目的蛋白7817mg,产量比摇瓶提高了418 倍。 rHCMVp 可通过高密度发酵大量获得。

  • 郁卫东, 梁蓉, 杨丽君, 郭静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离和鉴定与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ZGA) 以及母源调控向胚胎调控(MZT) 过渡事件 相关的基因片段,为进一步认识ZGA 和MZT 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单个植入前 胚胎抑制性消减杂交(SPE2SSH) 的方法,对单个小鼠MⅡ卵母细胞和22细胞期胚胎进行双向消减 杂交;利用cDNA array 对获得的基因片段作进一步的鉴定。结果:从构建的消减杂交库中随机挑 取得31 个克隆,经cDNA array 鉴定发现其中有5 个MⅡ期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和9 个22细胞期 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Genbank 检索发现其中10 个片段是首次报道在植入前发育阶段表达。结 论:这些基因片段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表达的特点,可能在ZGA、MZT 和胚胎植入前发育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 吴基良, 余薇, 汪晖, 刘超, 蔡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40-4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 (GP)对中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GP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阿霉素 (ADR)中毒性心肌炎模型,利用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cl 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利用电镜观察心肌结构变化。结果:ADR( 3mgkg-1ip,qod× 7)可致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水肿,促进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ax和抑制细胞凋亡蛋白bcl 2含量均明显升高,但bax/ bcl- 2的比值同时升高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 0 1 )。GP可逆转ADR所致的上述改变,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凋亡,降低bax蛋白表达同时增加bcl 2表达,使bcl- 2/ bax的比值增加 (P <0 .0 5或P <0 . 0 1 )。结论:GP能拮抗阿霉素所致的小鼠中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使Bcl -2基因表达的蛋白功能相对增强,Bcl -2 /Bax比值升高有关。

  • 张怀, 袁其朋, 朱亚平, 马润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生产hepcidin,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化学合成了人hepcidin的基因序列,并构建了hepcidin的融合表达载体pET -hpc。pET- hpc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表达的hepcidin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N端带有 6个组氨酸。通过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该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占总蛋白的 2 5 . 2 %。表达的包涵体经 1 %TritonX 1 0 0洗涤后溶于8mol L尿素,在变性条件下采用金属螯合层析进行纯化,所得融合蛋白纯度大于 95 %。

  • 漆艳香, 谢艺贤, 张欣, 张辉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蕉枯萎病菌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SDS- CTAB法和高盐沉淀法提纯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DNA。结果表明:高盐沉淀法是适合于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的DNAOD2 60 2 80值显示产物纯度较高;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一条带型较宽且清晰的DNA谱带,DNA浓度较高,基本无DNA碎带;不用RNase处理,已无RNA的干扰,无需任何纯化处理即可用于PCR扩增和RAPD分析。同时对DNA提取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张永彦, 徐子勤, 高丽美, 黄萱, 王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53-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胚为起始材料的再生体系,用于基因枪转化。方法:多年生黑麦草成熟种子在附加 5mg L 2,4 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转至新继代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无激素MS培养基。再生植株在培养基成分减半的无激素MS培养基生根,之后移栽至土壤。基于这一再生体系,用含有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 4的质粒pARN6和含有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Bar的质粒pDB1,通过基因枪轰击胚性愈伤组织。用附加PPT的继代培养基进行转化植株的抗性筛选。结果:共获得 2 4 3株再生植株。通过PCR进行检测,获得1 8株整合有RC2 4基因的植株,1 5株整合有Bar基因的植株,同时转入 2个基因的植株 2株。

  • 韩宗玺, 刘胜旺, 孔宪刚, 冉多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口服途径给肉仔鸡饲喂重组鸡白细胞介素 1 8(ChIL -1 8)蛋白,观察其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和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时对肉仔鸡的影响。将 84只肉仔鸡随机分为 2组:正常称重组和IBV接种组。 2组肉仔鸡再随机各分为 3个亚组,分别每隔 5d各口服 1次PBS、细菌蛋白和重组ChIL -1 8蛋白。正常称重组每亚组 8只,每次口服前称重。IBV接种试验组每亚组 2 0只,在 30日龄时滴鼻接种IBVM41株并每隔 5d称重 1次。各亚组试验鸡分别在正压隔离器中饲养。结果表明,饲喂重组ChIL- 1 8蛋白的试验亚组肉仔鸡体重总增重量明显高于饲喂PBS和细菌蛋白的对照亚组;IBV接种试验组肉仔鸡在人工感染IBVM41株后,饲喂重组ChIL 1 8亚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饲喂PBS和细菌蛋白亚组,而且后 2个亚组肉仔鸡临床症状也较饲喂重组ChIL- 1 8试验亚组明显。结果初步显示,饲喂重组ChIL -1 8融合蛋白能够增加肉仔鸡体重并可增强肉仔鸡对IBV感染的抵抗能力。

  • 周海燕, 杨三东, 周大寨, 田云, 吴永尧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65-6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和了解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在 5L发酵罐上测定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产酶条件配伍。结果:该菌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条件为接种量 1 0 %,通气量 2 0L h,发酵的前 1 6h温度为 40℃,搅拌速度 2 0 0r min,pH 7 0左右,之后温度调至 5 0℃,搅拌速度 1 0 0r min,pH调至 6. 0左右,添加 0 . 2 5 %的豆油做消泡剂。在这个条件下发酵获得的酶比活力可达 5 0 0 9U mg,总活力达到 1 0 81 9U ml。

  • 王玮, 王海滨, 李志信, 过增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不同氧化程度的硅材料对PCR扩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将不同氧化程度的硅纳米颗粒加入PCR反应液中,使其与Taq酶、模板等充分接触,通过离心将硅纳米颗粒沉降在管壁上,取出上清或保留硅纳米颗粒上机扩增,扩增产物采用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硅材料表面面积与PCR反应液体积之比的增大,核酸扩增效率将明显下降,并且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氧化程度高的硅材料对PCR过程抑制作用更强;通过对抑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表明硅材料对PCR反应液中的Taq酶的吸附是导致抑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对模板的吸附影响较小;并且,反应管内是否保留硅材料对核酸扩增影响较小,硅材料没有明显的直接化学抑制作用。

  • 郝权, 徐勇, 李文录, 高兴, 邱志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与目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CM)是获取均一目的细胞的有效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膀胱粘膜中分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从肿瘤间质细胞中分离膀胱癌细胞,进行RNA提取、纯化、浓缩以备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LCM技术分别从正常膀胱粘膜及膀胱癌组织冰冻切片中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膀胱癌细胞,提取RNA,并对微量RNA进行纯化、浓缩。然后用RT PCR验证TotalRNA中β ac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对照实验Ⅰ证实经LCM后RNA完整性较好;经对照实验Ⅱ初步确定设定条件下LCMshooting次数与可获得RNA量间对应关系。从膀胱粘膜中捕获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2 5万shootings;从膀胱癌组织中获取癌细胞 2 0万shootings。经RT PCR验证β actin基因表达表达完整。结论:使用LCM技术能成功地获取较为均一的研究目的细胞,RNA完整性较好,能用于进一步研究中。

  • 黄海燕, 韩金祥, 王健伟, 高雪芹, 潘继红, 刘毅, 朱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3):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染料TAMRA标记上游引物,经RT semi nestedPCR扩增A组轮状病毒的保守区域,并将扩增产物与自行研制的玻片微阵列进行杂交。经杂交信号扫描分析,可简便快速地检出A组轮状病毒,并能达到高灵敏性,为下步进入临床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