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06-25
  

  • 全选
    |
    论文
  • 张豪, 沈明山, 方宏清, 王明刚, 陈惠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铁吸收过程是哺乳动物吸收铁的主要途径。近几十年的研究 ,对此过程有了充分了解。作为靶向配体 ,转铁蛋白可以介导多种金属的运输。最新研究表明转铁蛋白可以与抗癌药物、蛋白质、基因等形成复合物 ,靶向肿瘤、血脑屏障、快速分裂等大量表达转铁蛋白受体的组织。转铁蛋白偶联的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小的优点。综述了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药物运输的最新研究进展。

  • 张显升, 任艳, 魏艳丽, 李红梅, 王少杰, 蒋宏彬, 谢庆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真核生物的起始复合物并不是在起始AUG处形成 ,而是在mRNA的 5′末端形成 ,其识别信号就是 5′末端的帽子结构。小RNA病毒科成员RNA 5′末端没有帽子结构 ,而有一个病毒编码的小蛋白质与基因组共价相连。小RNA病毒的蛋白翻译起始于 5′非翻译区中的内部顺式调控元件 ,称为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FMD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 ,引起偶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完整FMDV含有单链正股RNA、衣壳蛋白及少量装配过程中夹带的非结构蛋白和宿主细胞肌动蛋白 ,其基因组RNA全长约 8 5kb ,可直接作为信使RNA。对IRES的一、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 ,对IRES与翻译起始因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病毒毒力的影响作了综述。

  • 陈玉辉, 许向阳, 李景富, 李桂英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工程是创造雄性不育的一种新途径。概述了雄性不育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 ,并且对利用基因工程创造蔬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这一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前景。

  • 裴雁曦, 刘晓辉, 郝建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作为植物细胞中三个遗传系统之一 ,在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中存在有许多特殊性 :在基因组结构中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大 ,且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 ;其转录过程具有许多特点 ,例如可以起始于编码区的多个位点等 ;在高等植物中 ,所发现的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大多是II型内含子 ,这些内含子有时编码蛋白 ;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后的编辑中C -U转换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 ;在线粒体中 ,多腺化使转录本趋于不稳定 ,而在细胞核中 ,RNA的多腺化可以增强转录本的稳定性。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以及转录后的编辑、剪接、多腺化等方面的特点和研究进展 。

  • 杨献光, 马闻师, 朱正歌, 黄占景, 沈银柱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原合成酶激酶 (GSK 3)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动物中参与诸如糖原合成、胰岛素调节、多种蛋白的转录激活和发育调控等许多生命活动的信号转导。在植物中也分离到了GSK 3 Like基因 ,在拟南芥中的GSKs家族分为四种。GSKs家族在植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有的证据表明 ,植物GSKs可能参与植物的渗透胁迫应答、伤害应答以及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 ,调节花的发育等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进程。讨论植物GSKs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 张守攻, 邱宏伟, 韩素英, 丛威, 齐力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2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是植物体细胞在人为可控条件下通过与合子胚胎发生类似的途径 ,发育出新个体的再生技术 ,自问世以来 ,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对落叶松及其杂种胚性细胞系的大规模增殖培养、原胚发育状态、体细胞胚成苗和专用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及其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表明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专用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建立迫在眉睫 ,并将为现代林木育种与繁殖工程及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

  • 王志伟, 李荣田, 郭德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34-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无融合生殖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 ,它不经过精卵融合即可繁殖后代 ,其二倍体子代基因型与母本精确相同 ,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对于作物育种等工作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对无融合生殖的分类、遗传进化、发生机制、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无融合生殖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无孢子生殖专化基因组区、脱调节理论、基因组冲撞观点、表观遗传基因调节理论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简单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甜菜单体附加系目前的研究进展 。

  • 饶雪琴, 李华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番木瓜环斑病毒 (PRSV)使热带亚热带的重要水果番木瓜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在众多方法防效不佳的情况下 ,利用病原获得抗性防治PRSV给番木瓜的生产带来了光明。综述了近年来转PRSVCP基因番木瓜中影响番木瓜转化因素和转基因番木瓜的抗性因素。转PRSV外壳蛋白 (CP)基因的番木瓜中多以胚性组织为转化材料 ,被转化材料的生理状态和基因型 ,是影响转化效率和转基因植株质量的主要因素。所获得的转基因番木瓜对PRSV的抗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种PRSV与所转化PRSVCP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转基因拷贝数和所转基因的位置等。

  • 王豫颖, 付畅, 孙成, 黄永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录后基因沉默 (post 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表现为基因具有转录活性 ,能转录出mRNA ,但由于细胞启动了RNA特异降解机制 ,使mRNA特异水解或翻译有受抑制的现象。它常常诱发于外源基因的侵入和特定内源基因的表达 ,随后产生的siRNA和miRNA ,在多种酶类作用下 ,以 5′至 3′的方向降解相应RNA。PTGS沉默信号还能够以级联放大的形式扩散至整个植物体。在转基因植物中 ,利用已有的对沉默机制的认识去克服基因沉默 ,人们已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就转基因植物转录后基因沉默在PTGS的诱发、mRNA降解或抑制、PTGS信号传导等方面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并在克服基因沉默的诸多对策中 ,着重介绍在转基因DNA或转化载体的设计中可加入或删除的一些特殊序列。

  • 阎双勇, 谭振波, 李仕贵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基因组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 ,其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 ,在此基础上开展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建立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也能进行正向遗传学及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水稻插入突变体库构建的方法有T DNA插入突变、Ac Ds系统插入突变、Tos1 7插入突变。分别介绍三种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水稻突变体库构建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曾海涛, 王义琴, 陈英, 潘惠新, 黄敏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传统的花卉育种手段相比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周期短、目的性强等优点 ,因而成为近年来花卉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花色是花卉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 ,自1987年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改变花色的转基因矮牵牛以来 ,花卉花色育种进入了分子时代。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花卉花色基因工程及花器官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 徐勇, 范一民, 勇强, 黄敏仁, 余世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5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糖发酵是植物纤维原料生物转化制取乙醇商业化生产的基础和关键 ,但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菌株不能满足商业化生产的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菌和酵母进行改造 ,以提高它们在厌氧条件下的木糖发酵能力成为目前研究和开发的重点。通过转基因和基因删除技术 ,主要对Escherichiacoli、Zymomonasmobilis、Pichiastipitis和Saccharomycescerevisiae等典型的乙醇发酵菌株实施基因改造 ,构建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木糖发酵重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 ,重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的木糖发酵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它们仍然未能投入于商业化生产。微生物的木糖代谢工程和木糖发酵重组菌株的构建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 李力, 于波, 许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石燃料中与有机硫相似的另一类孤对电子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存在对生产和环境造成许多危害。石油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影响炼油工艺、产品性能质量的主要因素。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突变性 ,燃烧后则以NOx的形式释放污染大气。化石燃料中所含的有机氮较有机硫更难以去除 ,常规的化学脱有机氮技术高压加氢法处理燃油能耗高 ,处理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缺陷使人们思考生物脱氮的可能性。考察了国内外近十多年来化石燃料生物脱有机氮工作的研究进展 ,包括模式有机氮化合物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以及相应的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及其编码基因等方面的研究。

  • 赵丽红, 杨宝玉, 吴礼树, 陈士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6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从自然界中寻找用于污染环境修复的超富积植物不仅难度大 ,而且受生物量、生长周期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通过转基因植物进行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外源基因在植物的高效表达可以提高植物吸收、运输、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修复的效率 ,并可以作为研究不同污染物修复机理的实验系统。以转基因植物修复几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为例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修复的原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探讨了提高转基因植物修复效率的一些方法 。

  • 欧阳晶, 王健伟, 屈建国, 洪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74-77,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白喉毒素 (diphtheriatoxin ,DT)的免疫毒素在临床试验中普遍发现毒性反应 ,但机制尚不清楚。据推测 ,免疫毒素的细胞毒性源自DT的酶活性区和跨膜转运区 (N端 386~ 388个氨基酸 ,DT386)。为考察DT386毒素片段与毒性反应的关系 ,将DT386在E .coli中进行了表达、纯化 ,并初步观察了其细胞毒性。经Q 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 ,获得纯度达 95 %的DT386蛋白。DT386杀伤HL60细胞的IC50 为 2× 1 0 -6mol L ,比免疫毒素的特异杀伤毒性低 1 0 0倍以上 ;但在高浓度下 ,DT386可非特异性杀伤多种细胞。小鼠体内实验初步结果表明 ,给药剂量高则体内毒性反应强烈。结果提示免疫毒素的剂量限制毒性与DT386的非特异细胞毒性有一定相关性 ,为进一步开展免疫毒素毒性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线索。

  • 林灼锋, 李校坤, 孟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活性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采用胰蛋白酶酶消化法分离SD乳鼠心肌细胞 ,培养于适当的条件并观察其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特征 ;加入H2O2 活性氧刺激心肌细胞 ,模拟氧自由基损伤心肌细胞方式 ,构建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并了解H2O2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的心肌细胞能够在体外完好生长 ,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其原有的生理特性 ;MTT检测结果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H2O2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关系 ,TUNEL和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H2O2 在心肌细胞中的积累是造成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 王重振, 李雪萍, 钱雪琴, 钱利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 1 1 4株志贺菌流行株 ,分别作血清分型和检查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 ;PCR扩增耐药相关的GyrA基因片段 ,作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分析和序列测定 ;最终研究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我国志贺菌流行株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 ,约占 98 2 % ;大多数福氏志贺菌株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敏感率分别为81 2 5 %和 74 1 % ;流行株GyrA基因耐药相关片段与野生菌株相比 ,部分菌株出现C( 2 4 8) T单位点突变或C( 2 4 8) T和A( 2 60 ) G双位点突变 ;卡方检验显示 ,C( 2 4 8) T单位点突变基础上增加A( 2 60 ) G点突变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相关 ,故A( 2 60 ) G可作为耐药监测位点 ;另外 ,可用SSCP分析PCR扩增的GyrA基因耐药相关片断 ,作为GyrA基因耐药突变的粗筛方法。

  • 刘金龙, 刘津, 杨瑞锋, 张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90-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奶牛CSN2 5′端启动子区与人瘦蛋白cDNA序列进行拼接 ,进而构建人瘦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 :设计特殊的“巨型引物” ,运用PCR方法分别从质粒pBBC和pHL上扩增了牛CSN2 5′端启动子 ( 2 8kb)和有完整读码框的人瘦蛋白基因。利用改进的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 (SOEing法 ) ,将两个独立的片断进行了拼接。结果 :得到了两者线形融合基因 ,为构建人瘦蛋白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打下了基础。

  • 刘大岭, 姚冬生, 林伟雄, 谢春芳, 姚立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免疫学的方法对AFB1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催化前后抗原表位发生改变并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解离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 :经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处理后产物中有AFB1表位特征产物的量下降了 2 4 8%~ 72 8% ,而灭活酶组平均只下降203% ;活性酶组AFB1的解离率达到 88% ,灭活酶组AFB1的解离率为 8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灭活酶组与质控组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分子的模拟计算也支持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特异性抗体—固定化酶催化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

  • 孙爱红, 冯四洲, 冯义, 张磊,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98-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脐血CD34- 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及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胎儿脐血 ,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 (MNC) ,去除CD34+细胞 ,体外用低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以及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脐血CD34-细胞中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可诱导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表达IL 6、SCF和SDF 1等造血生长因子。结论 :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脐血CD34- 细胞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具有与其它来源MSC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在体外传代可保持其低分化状态并表达造血因子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具有促进造血作用

  • 袁青, 谭万忠, 黄振霖, 殷幼平, 王中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马铃薯病毒ssRNA制样过程中产生色素、多酚物质抑制RT PCR反应的问题 ,通过确定多酚氧化酶抑制剂Na2 SO3 的最适浓度 ,筛选核酸快速浸提的表面活性剂 ,研制出马铃薯病毒简易浸提制样技术 ,可以从植物组织中快速释放ssRNA并减少PCR反应抑制物质的析出。此法简便有效 ,可以从马铃薯叶片 ,叶柄 ,茎和块茎中快速提取PVY、PVX ,PLRV、PVA、PVS等多种马铃薯病毒ssRNA ,适合于同步验证马铃薯原原种和原种的脱毒效果以及田间疑似病症的快速诊断和不同马铃薯病毒的准确鉴定。

  • 郭海波, 李婪, 叶晓光, 王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6):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未接受拉米呋啶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YMDD是否存在变异及HBV的基因亚型。方法 :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检测技术及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进行HBVYMDD变异株 (YIDD YVDD)及HB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 9例慢性乙肝患者HBVYMDD变异阳性 6例 ,阳性率为 2 0 6%。 5例变异阳性中 3例为YIDD阳性 ,2例为YVDD阳性 ,6例均为YMDD野生株和变异株同时存在 ;HBV基因亚型以C、B、D亚型为主 ,分别占41 3% ( 1 2 2 9)、2 4 1 % ( 7 2 9)、2 0 6% ( 6 2 9)。结论 :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 ,临床上在应用拉米呋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 ,应对患者是否存在YMDD变异加以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