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1-12-25
  

  • 全选
    |
    论文
  • 沈孝宙, 李建凡, MarcWelt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几年,一类称为“绝缘子”的新的基因元件被众多的实验室发现和证实,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基因在染色质环境中如何形成拓扑学上独立的调节单元的认识。这个刚刚被找到的又一个基因“黑匣子”,尽管我们对其仍是一知半解,但让人们意外和兴奋的是:这类基因元件能给我们在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工具 。

  • 谢灿, 张劲松, 陈受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调节方式,几乎涉及所有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在细胞的信号传递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底物蛋白质被磷酸化的氨基酸种类可将各种蛋白激酶分为3类:第一类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SPK),目前发现的蛋白激酶多属此类;第二类为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proteinkinase,TPK),这类激...

  • 孙兆军, 袁桂枝, 梁国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蚯蚓纤溶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溶解血栓物质,属丝氨酸蛋白酶,不同种属的蚯蚓中均可分离到,具纤溶活性和溶栓活性。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多为单体酶,多数兼有纤溶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活性。不同种属的蚯蚓分离的纤溶酶性质上有一定差别。已获得多种纤溶酶的N端序列及部分核酸序列,相互之间及与某些蛋白酶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纤溶酶通过降解目的蛋白的特定位点而起作用 。

  • 张前军, 李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蛛丝蛋白是一种很特殊的纤维蛋白。由丙氨酸组成的β-折叠和富含脯氨酸的α-螺旋,及其紧密堆砌的二级结构使之成为一种半结晶状态的分子弹簧结构,决定了蛛丝具有强度高,韧性大等一些重要特点。对其蛋白质序列的组成与结构人们已基本研究清楚;蛛丝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已取得成功,在基因表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由于蛛丝蛋白基因序列的高重复性、不稳定性和较长的基因序列,使得对蛛丝蛋白的全基因克隆变得困难重重,但是蛛丝蛋白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组织工程方面有着诱人的前景 。

  • 张贵友, 田瑞华, 戴尧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凋亡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在凋亡过程中有核酸内切酶的激活以及类caspase的参与;尽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凋亡具有相似特征和机制,但其独特的分子调控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

  • 李朝飞, 李充璧, 余健秀, 庞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昆虫杆状病毒是目前已知唯一编码泛素(ubiquitin)的病毒。迄今,已克隆了8种该类病毒的泛素基因。与真核生物Uba52(80)相似,这些基因在一个泛素分子的C末端都有不同长度的融合,其中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ubiquitingp37基因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基因。近年来,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泛素的定位与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

  • 肖志壮, 刘梦海, 汪天虹, 曲音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定向进化是改造蛋白质分子的一种有效的新策略。主要是在实验室里模拟自然进化过程,通过由易错PCR、致突变菌株诱变等方法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随机诱变,由DNA改组、随机引导重组和交错延伸等方法进行突变基因体外重组,设计高通量筛选方法来选出需要的突变株。它不仅可快速产生工业上有用的新酶,而且对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金萍, 李玉新, 麻彤辉, 何孟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的成员,即FGF-7,最初是从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成熟KGF为一163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26—28KD。KGF由各种来源的间质细胞分泌,受体分布于上皮细胞,其生物学活性是特异性地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KGF的表达受激素和一些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研究表明,KGF对肺泡Ⅱ型细胞的增殖以及皮肤、胃肠道粘膜和角膜损伤的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邵宗泽, 喻子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综述了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在分子水平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杀虫晶体蛋白经蛋白酶活化后形成的毒性肽一般由三个结构域组成。在杀虫过程中,毒性肽首先通过结构域Ⅱ或结构域Ⅲ的特殊部位与昆虫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发生专一性结合。这一结合开始是可逆的,随后发生紧密的不可逆结合。继而诱发毒性肽分子发生空间构象变化,使得结构域Ⅰ中的某些α螺旋从α螺旋束中弹出并插入细胞膜,并通过寡聚合作用造成膜穿孔,导致细胞渗透平衡破坏、中肠破裂、昆虫死亡 。

  • 王轶雄, 陈敏, 方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完整细胞在非常规介质中的生物催化反应进行了回顾,分别总结了产物为醇,甾体,有机酸,生物大分子及其它各类反应的研究进展。并从溶剂和细胞两种角度对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 。

  • 程海鹏, 朱睦元, 金伟, 边红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中的广泛应用,转基因沉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转基因沉默可发生在转录和转录后两种水平,其基本特征就是依赖于同源的重复序列。转基因的重复拷贝间,转基因与同源的内源基因间及RNA病毒与同源转基因间都会发生基因沉默。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导致转基因沉默,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沉默的机理研究及转基因沉默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和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 。

  • 钟向阳, 石歆莹, 周宏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是对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功应用。外源基因在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产物可能定位于大肠杆菌空间结构的不同位置:胞质,胞质膜,胞周质,胞外膜和胞外培养基,五种表达定位方式各有其特点和用途 。

  • 詹群珊, 陈禹保, 林玉兵, 肖文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结合酶促显色技术(即PCRELISA技术)来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应用PCRELISA技术能够检出许多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所检测不到的HBVDNA,大大地提高了检出率,而且,特异性强。结论:PCRELISA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数据化,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 吴关庭, 夏英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作物释放可能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花粉的传播将某些转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剂基因)漂入野生近缘种或近缘杂草而引发难以控制的“超级杂草”的产生。本文讨论了防止“超级杂草”产生的若干对策,包括物理隔离、转基因遗传调控、雄性不育性与无融合生殖机制的利用、将转基因定位于同当地杂草不亲和的基因组和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等。

  • 夏仕文, 张莉, 肖正华, 李文, 王云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蛋白工程的一项突破性技术,交联蛋白晶体技术正受到广泛重视。蛋白晶体的交联形式不仅保留了蛋白的生物活性,而且显示了对热、极端pH和温度、有机溶剂和蛋白水解酶的更高稳定性。本文介绍交联蛋白晶体的制备和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有机合成、环境催化和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

  • 王庆敏, 戴建新, 孙树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泛素系统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它由泛素、多种酶、26s蛋白酶体等组成。除了有降解蛋白的功能外,泛素系统还有多种功能。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泛素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功能 。

  • 冯怡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近年来发现的,天然产生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在体内由胶原ⅩⅧ经酶解产生,可以抑制新血管生成,在肿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抑瘤活动。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新血管的形成来治疗肿瘤,是目前出现的新疗法,内皮抑素是这种疗法中很有前景的侯选药物之一。在美国已经开始了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关于它的临床前基础实验也在广泛开展。本文综述了内皮抑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 贾士儒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酵工业中使用油已有较长的历史,由于(1)油的绝对价格比淀粉质原料的高;(2)油脂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使供氧能耗上升;(3)不同的油或同一种油,生产批次不同可能对发酵造成影响等原因。油在发酵过程中主要作为消泡剂和碳源。事实上,在发酵工业中油具有多种用途 。

  • 黄薇, 林栖凤, 李冠一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m基因的表达受ABA诱导,干旱和盐胁通过增加ABA含量或改变植物细胞对ABA的敏感性而诱导Em基因的表达。植物Em基因启动子存在3个功能区:5′远端AT富集区通过影响转录调节表达量,作用类似于非专一性增强子;ABA应答元件ABRE在ABA存在的情况下与转录因子EmBP1相互作用能显著增强Em基因的表达;5′UTR可能通过转录后调控而影响最终表达水平 。

  • 朱新产, 王宝维, 张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配子中基因组印迹起动复合物的结合引发印迹现象,印迹起动复合物中有多种可鉴定成分,存在结合的精确时间和机制,印迹起动复合物似乎仅出现在生殖细胞系,而甲基CpG结合蛋白则能延续增殖印迹,因此基因组印迹调节着发育基因或组织特异性单等位基因的瞬时表达及大染色体结构域中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

  • 刘斌, 张宏翔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生物技术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定性的描述了目前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总体状况和存在问题,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阐明阻碍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其结构,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

  • 于平, 岑沛霖, 励建荣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手性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分子手性识别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一化合物的两个对映体之间不仅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而且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比如在药理上,药物作用包括酶的抑制、膜的传递、受体结合等均和药物的立体化学有关;手性药物的对映体的生物学活性、毒性、代谢和药物素质完全不同。手性化合物的制备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非生物法和生物法两个方面较全面地综述了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

  • 何德华, 张树庸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6): 9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为了促进和推动我国生物工程研究和发展,加速产业化进程,1991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联合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教委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有关生物技术专家共同发起筹备成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由孟广震(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副局长)、翁延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学术秘书)、徐成满(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周永春(国家科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