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6-25
  

  • 全选
    |
    论文
  • 林琳, 李青, 马贵宏, 敖翼, 付红波, 范玲, 刘德惠, 徐新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于2月26日至3月6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展览充分展示了八六三计划十五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江泽民、胡锦涛、李岚清、迟浩田、张万年、温家宝、曾庆红、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观看了展览,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省市领导,全国政协委员,两院院士,以及科教、企业等各行各业的群众也观看了展览。生物技术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翔实的实物....

  • 刘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生物技术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发展迅猛,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轻工和环保等各个领域,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被喻为生物世纪,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物技术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面对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本文着重分析国内外生物技术发趋势,并针对我国发展策略提出一些初步想法。

  • 杨柳, 孙万儒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因酶在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海因酶的研究历史、分类与进化、酶学性质、工业应用及发展方向。

  • 陈冠军, 秦梦华, 曲音波, 高培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纸是制浆造纸纤维原料的重要来源,利用生物酶法对废纸浆进行生物脱墨是一种新的造纸生物技术,酶法脱墨所使用的酶种主要是纤维素酶。本文主要就近十年来国内外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研究特别是影响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因素及脱墨机理作了综述报道。

  • 王忠华, 夏英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沉默现象已成为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生产的严重阻碍。本文就DN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及由其引起转基因沉默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另外,结合基因表达的抑制因素,对如何消除DNA甲基化,促使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 张勇, 陈淳, 顾建新, 徐晋麟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人们对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的SRY、SOX9、SF-1、WT1和DAX-1基因的结构、功能和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使人们对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探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将对发育生物学和性别决定的进化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 王进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鱼类转基因研究的意义、鱼类基因转移研究的特点、转基因鱼的构建及检测技术、我国鱼类转基因研究的进展和鱼类基因转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李洪军, 胡宗利, 魏泓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防御素(Defensin)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一类阳离子抗菌活性肽。它们通常都是由28~5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内富含精氨酸和由半胱氨酸形成的分子内二硫键。它们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能有效地杀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某些真菌、螺旋体、被膜病毒等微生物,因而对它们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将简述有关防御素的分布、分子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 高东迎, 黄雪清, 孙立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120个国家种植水稻。水稻的近缘或远缘种具有一些优良性状,如抗病、抗虫、抗逆等。将这些性状导入水稻,是科学家们所希望的,但因用普通杂交方法存在交配系统的不亲和性等难题而进展不大。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人类能够在细胞水平通过体细胞杂交方法实现遗传信息的重组。

  • 黎裕, 王天宇, 贾继增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述了近十年来利用分子标记研究玉米抗病虫性的进展。主要论述了抗病虫性基因定位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子标记研究这些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和基因组结构等,提出了玉米抗病虫性基因的标记和定位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 刘树峰, 肖敏, 朱崇日, 钱新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棉子糖(raf)操纵子位于质粒,它编码能够使大肠杆菌吸收和利用三糖棉子糖的蛋白,即一个主动运输系统(Raf透性酶),α半乳糖苷酶和蔗糖水解酶。raf操纵子包括启动子rafP,调节基因rafR,操纵基因rafO以及rafA,rafB,rafD三个结构基因。这个操纵子由一个阻遏蛋白RafR负控制,同时以环腺苷代谢降解物基因激活蛋白(cAMPCAP)为中介的正调控也参与调节。

  • 王欣荣, 应汉杰, 欧阳平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已超过25%,特别是在亚洲。一方面它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例如骨折,另一方面它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尽管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发病因素,但是已得到确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重构过程失衡的结果。目前有两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一类是抑制骨吸收,如钙,维生素D(VitD),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等,另一类是刺激骨形成,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锶盐等,然而至今尚无特效药,因此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本文就其发病机理、危害、药物治疗及新药开发前景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 罗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HGP)的完成,探明人类全部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已成为后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目标,DNA微阵列(又称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光辉的前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微阵列计划(MicroarrayProject),率先运用微阵列技术进行人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目前介绍微阵列制作原理、杂交信号检测原理及微阵列技术应用的文献已有不少,但涉及微阵列技术的实验操作、阵列机和阅读机的结构和性能、阵列图像分析及软件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的文献较少。本文分五个部分介绍了微阵列计划的最新的主要成果,分别是:微阵列计划简介、实验操作、阵列机和阅读机的结构和性能、图像分析及数据库设计和开发。

  • 汪江华, 府伟灵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压电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高灵敏的压电传感器与特异的生物反应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生物分析方法,这一方法不需要任何标记,且仪器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逐渐成为生物传感器领域中的一项研究热点。本文就压电免疫传感器及压电基因传感器在微生物、蛋白质及基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压电生物传感器将在分子生物学、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等领域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 尹长城, 刘晶, 黄华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昆虫表达系统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该系统具有与其他高等真核表达系统相似的翻译后修饰、加工及转移外源蛋白的能力。本文介绍了昆虫表达系统的构建过程,并以基因工程抗体为主讨论了外源蛋白在昆虫表达体系中的表达特征。

  • 刘国庆, 朱立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iberFISH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及动植物基因组的研究。本文对FiberFISH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特点及其在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染色体结构与分子构成分析和在比较基因组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探讨。

  • 张晓楠, 曹云新, 程司堃, 张延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小分子多肽的分析目前多采用甘油—SDS—PAGE系统,但经实践后发现,此系统电泳时间太长,导致小分子扩散丢失较多,小分子成像不清。后经用尿素代替甘油,同时降低三层胶的浓度,制成15.5%T(C=6%)的分离胶、10%T(C=3%)的间隙胶与4%T(C=3%)的浓缩胶,结果不但节省了电泳时间,且小分子多肽成像清楚。

  • 张士璀, 李荔, 郭华荣, 王继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3):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鱼类新品种的培育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可应用于鱼类新品种培育的新技术———基因转移、染色体片段转移、嵌合体制作技术、克隆、细胞融合以及航天育种技术做了简要概述,以期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创造出优质、高产、抗逆的鱼类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