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2-25
  

  • 全选
    |
    论文
  • 朱立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技术在世纪之交已经以众多的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卷新世纪的宏图,从医药革命到绿色革命,从新能源到永续的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的无限生机在于地球上的生命历经漫长的进化保留下来的各种基因、各种蛋白质和各种生命过程都有可能逐渐地为人类所用。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已有的生物技术主要有三个平台,即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NA芯片,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已经形成的产业,诸如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

  • 张树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1981年在美国发现艾滋病以来,世界各地发现艾滋病病例或带病毒者与日俱增。为了医治这种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病症,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开发更为有效的抗HIV药剂。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关于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信息资料。但至今仍未设计出一种长效抗御这一迅速变异的逆转录病毒。以HIV基因逆转录酶和宿主蛋白酶抑制剂和化学药物相配合的制剂(或称“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虽然能够...

  • 陈莉, 金由辛, 王德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流动的过程中,tRNA携带特异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对于维持蛋白质翻译的忠实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共有20种氨酰tRNA合成酶,每一种均对应于一种氨基酸和一个tRNA类型。但是这种翻译过程仅仅限于20种天然氨基酸,因此在进行传统的蛋白质工程研究时常常受到限制。事实上,在蛋白质工程中借助于校正tRNA定点掺入非天然氨基酸可以提供蛋白质的结构信息,改进蛋白质检测与分离的方法,甚至赋予蛋白质某些新的特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完善,tRNA介导蛋白质工程将不仅在蛋白质工程中发挥潜能,而且在研制新型生物材料和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 张明生, 吴耕, 钟晓力, 黄华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酵母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以其为宿主表达异源蛋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十几年来,各种各样的酵母表达体系陆续发展起来。本文介绍了两种酵母表达系统,并对现有的主要表达体系进行了比较。另外,本文还涉及到酵母在表达抗体或其片段方面的成功应用。

  • 韩金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cr/abl嵌合基因是白血病ph染色体的分子基础,其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它与细胞信号传导功能有关的蛋白作用干扰细胞正常信号的传导,影响细胞生长或凋亡。bcr/abl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有助于白血病的治疗。

  • 刘巍峰, 秦玉静, 高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2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酵母单杂交,双杂交及三杂交系统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已成为分析鉴定蛋白蛋白,DNA蛋白相互作用及调控的强有力工具。本文简述了酵母杂交系统的发展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 尉万聪, 李润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植物中NO的来源、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信号传导作用、NO与植物中其它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NO的研究进展。

  • 贺超英, 陈受宜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植物抗逆性遗传极其复杂,因而植物抗逆性能(包括抗非生物胁迫如盐碱、干旱、低温等的能力和抗生物协迫如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能力等)的提高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兴起对我们全面理解植物抗逆性起着革命性作用。结构基因组学将会使我们挖掘大量全新的抗逆基因,并能揭示各抗逆性基因的详细结构以及抗逆性遗传进化机理。功能基因组学将会阐明植物抗逆中的复杂的调控网络,揭示涉及抗逆蛋白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基因学的研究,可以把从模式植物上获得的抗逆遗传信息推广到基因组较复杂的植物上去。大规模的全新基因的发现及其在抗逆反应中的表达模式的研究和它们在抗逆应中作用的理解将会为利用遗传工程进行植物抗逆育种提供广阔的前景。

  • 郑美英, 陈坚, 伦世仪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3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谷氨酰胺转胺酶(蛋白质-谷氨酸-γ谷氨酰胺转移酶EC2.3.2.13)催化体外大多数食品蛋白质的交联反应,如:酪蛋白,大豆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谷蛋白,禽蛋蛋白等等。通过催化肽键谷酰胺基残基的酰基转移反应,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或之内形成ε-(γ-谷胺酰)赖氨酸键,从而改善各种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如:营养价值、质地结构、口感、贮存期等等。目前,商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主要从动物组织中提取,但由于其分离和纯化过程较复杂,且来源稀少,因而价格昂贵,近年来,人们开始转向于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并使之应用于食品工业,经过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处理后的食品,其功能性质明显改善。本文就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主要包括理化性质、生产及其应用。

  • 石继红, 赵永同, 张英起, 颜真, 韩苇, 王俊楼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显示小分子多肽技术,应用SDSPAGE寻找更简单、快捷的分析小分子多肽的方法。采用8%T,3%C的丙烯酰胺浓缩胶和含6mol/L脲(或含24%的甘油)的16%T,6%C的丙烯酰胺分离胶的双层不连续SDSPAGE和三羟基甘氨酸电泳缓冲液显示蛋白分子量标准(2512~16949kD)和待测样品,并对蛋白分子量标准在这两种分离胶中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条件下均能显示分子量小至2512kD的多肽;多肽样品在含脲和在含甘油的2LTSDSPAGE中均有较好的显带;蛋白分子量标准的直线回归系数分别为r=-0966和r=-0964。它们是显示小分子多肽和估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对多肽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更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 孙艳, 钱世钧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以苯、取代苯、联苯和多环芳烃为代表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其共同之处在于经过两步双加氧酶作用,生成二醇和开环。两步双加氧酶分别为芳环羟基化双加氧酶和芳环断裂双加氧酶。以甲苯途径为代表讨论了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情况。代谢工程研究是九十年代兴起的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内容,通过对甲苯途径的代谢工程研究明确了途径中的关键酶,并通过对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使整个途径的代谢流增加。

  • 邢建民, 赵德修, 李茂寅, 叶和春, 李国凤, 李佐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本文综述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和各种环境条件对植物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 王景雪, 孙毅, 梁爱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5年,Mullis等人发明了PCR技术,短短十余年间,这一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已由扩增已知基因发展到扩增未知基因。本文旨在介绍利用PCR技术扩增未知序列DNA片段的最新进展及这些技术在基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

  • 郭俊, 王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58-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走势生物技术在科学上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在70年代初以重要DNA技术为标志开始了生物技术的新亿元。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可以完全有理由相信生物技术产业将在21世纪全面地改变人类社会的文明生活和发展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判断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走势。①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专业...

  • 徐子勤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5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双子叶植物相比,禾谷类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主要采用一些胚性组织,对它们的转基因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90年代以来,离体培养方面的经验被有效地融入DNA转移技术;通过筛选和再生少量的转化细胞,已得到了不少可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禾谷类转基因植物。本文着重综述了禾谷类植物转化方法和选择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

  • 张翊, 王军志, 饶春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完整的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脂质体(LipohCGRP)药物的质量标准。用家兔球睫膜血管扩张法测定hCGRP的生物学活性;采用RPHPLC、等电聚焦、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别测定样品的纯度、等电点和迁移率及脂质体嵌入率的测定,并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完成了甲醇和氯仿等残留物质的分析和动物安全试验。建立了活性测定方法,能准确测定样品中不到1ng的样品活性单位,连续三批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脂质体多肽药物的质量标准,并用于质量检定。

  • 刘润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1, 21(1):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核酸与衰老,核酸营养在抗衰保健中的意义,核酸食品的开发利用,核酸营养学理论的发展。1核酸核酸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的生长点,生物体和人体内的核酸有两类,一类叫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简写为DNA),由四种脱氧单核苷酸(A、T、G、C)通过3′,5′-磷酸二酯键所联接的多核苷酸链,由两条这样多核苷酸链,方向相反,螺旋卷曲成为一种双螺旋结构。它主要存在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