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8-25
  

  • 全选
    |
    论文
  • 莽克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的商榷莽克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植物生物工程实验室100080)如将1985年发表的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标志着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开始,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已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已有30多种抗16个植物病毒组的转基因植物,其中有些已进入大田推广阶段。抗真菌、细菌侵染的转基因植物已初见成效。

  • 吴晓晖, 柴建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吴晓晖,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人类基因组实验室,上海200433)糖尿病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疾病之一,中医(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消渴病(糖尿病)的记载,公元前100年的印度医学典籍中也记录了糖尿病的种种症状。糖尿病又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黄种人的发病率约为1—3%,白种人达5%,而在比马印地安人等遗传隔离的群体中更高达40%。

  • 尹佟明, 黄敏仁, 朱立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遗传图谱是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进行图谱构建,林木与作物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为进行图谱构建一是要有合适的分离群体,二是要有能揭示亲本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两者可利用的遗传标记是一样的,但在进行作图群体构建时却存在一定差异,林木的遗传组成高度杂合,大多数林木为长期异交的树种,一般都有自交不亲合和近交衰退现象,象作物那样利用近交系或其它的高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图谱构建是不太可能的。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前的林木育种工作者很少留意建立和保存谱系清楚的F_2和BC_1群体,由于林木生命周期很长,建立这样一些高世代的群体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除了杨树、柳树等一些可在温室内水培杂交的物种,大多数林木的控制授粉杂交操作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过程中,等待材料的问题成为目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如何利用现成的材料和低世代群体,对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 余晓英, 周纯益, 余贤真, 欧阳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单回顾了羟基磷灰石介质发展过程,测试了直接合成新型高效球形羟基磷灰石的构成如球形颗粒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基本性能,如流速、流速和操作柱压的关系、键合容量、蛋白的回收等,同时叙述了纯化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体样品的效果。

  • 李京培, 王明丽, 史有芬, 任斌, 胡勇, 张学军, 杨森, 陶汉寿, 乔慕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对家庭内传播的影响,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了94对夫妻和其中15户家庭中16名子女的STD病原体NG、CT、UU、HPV、梅毒螺旋体和白色念珠菌。结果表明:男性不洁性史为68.15%而女性为4.26%,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但其发病率无统计上显著差异(男76.60%、女73.40%)。STD感染以CT感染最高,达44.68%,NG感染为31.91%,HPV感染是15.96%,未检出梅毒和HSV感染。患者中两种及以上病原感染过35.11%。56.25%的子女STD感染系其患STD父母传染的。这提示如果夫妻任何一方检出有STD感染,另一方须做系统监测与咨询,以便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并避免子女受到感染。

  • 蔡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是近年来活跃在生化分析领域中的一支新军,它以其在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测定中准确、灵敏、快速及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等优势倍受生物化学家的青睐。其实,早在1955年Wiley和Mclaren[1]就已设计出了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了大量研究小分子结构的工作。直到80年代,HillenKamp教授应用固体基质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同时,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分辨率及瞬时离子检测的时间分辨率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后,从而使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获得了新生,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与传统的磁式质谱仪相比,它的特点有:1.可实现纳秒量级的瞬时记录,经过多次瞬时记录累加得到的质谱图,其信噪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具有高的离子流通率,因而获得高的灵敏度,仅需PM数量级样品即可测定。3.原则上没有质量范围限制,目前可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数已超过100KD。4.外标法测定的误差小于0.2%,是传统的测量蛋白质质量方法SDS-PAGE凝胶电泳法所无法比拟的。5.与磁质谱仪相比,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我国的赵善楷教授[2]已成功地自行研制了这种仪器。

  • 冯佑民, 张友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岛素(insulin)是由A和B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激素,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由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共有三个二硫键,其中两个连接A链和B链,一个在A链内。胰岛素是在胰岛的β细胞中被合成和分泌,随血液循环到达靶组织,通过与其专一膜受体结合表现出生理功能的。胰岛素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1],由于它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物和糖尿病患者在人口中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很大。这是促使人们不断改进老工艺和采用新的科技成果生产胰岛素的动力。DNA重组技术的出现为胰岛素的生产开创了新的途径。第一个重组DNA分子[2]报道后不久,Ullrich等[3],Itakura及其同事(1978)以及Vil-la-Komaroff等(1978)就相继报道了胰岛素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表达成功,成为最早在微生物中被表达的哺乳动物蛋白质之一。人胰岛素是第一个被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蛋白质药物[4]。十多年来,人们在胰岛素基因的制备,表达体系的选择和改进,表达产物的加工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实现了人胰岛素在微生物中的生物合成并推向市场,而且推动和加快了其他哺乳动物蛋白质基因工程的研究进程。

  • 袁清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疟疾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寄生虫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世界上尤其是落后及发展中国家有卷土重来之势。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是这类寄生虫中危害最大的病原体。它感染力强,增殖迅速,症状严重,初次感染者致死率高,是医务工作者和疫苗研究人员的主要征服目标[1]。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近几年来恶性疟原虫疫苗的研究作一综述。

  • 劳为德, 张旭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38-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基因家畜的乳腺有可能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药物和具特殊营养意义的蛋白质。一个新兴的转基因动物制药业已开始崛起。用乳汁蛋白质基因的调节元件不仅有可能使转基因的表达只限于乳腺组织,而且有可能使转基因表达产物得到高水平表达和大量生产。各种酪蛋白,以及乳清蛋白和乳球蛋白等基因的调节元件已相继被克隆和投入使用。已经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昂贵的医用蛋白质在乳腺组织中合成并分泌。迄今,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明确了在乳蛋白基因启动区域上游区的一些乳腺特异和激素诱导转录元件,细胞系和原代培养细胞的转染的研究鉴别了一些组成性和激素诱导的因子。但转基因随机整合造成的“位置效应”所引起表达结果的不确定性,限制了乳腺生物反应器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乳汁蛋白质基因的表达都具有典型的时空特异性格式,乳蛋白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激素和发育调节的转录因子的综合调控。为使乳腺反应器的应用更卓有成效和得心应手,我们尚需对它的发育和激素调控密切相关的生理学和染色体座位具备充分了解。

  • 彭艳华, 齐义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受遗传控制的细胞自灭过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典形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是当今生物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致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病毒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主要以疤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中某些病毒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作用方式和分子机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以后研究方向作些展望。

  • 曹孟德, 丁洪, 王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流体切力对悬浮培养的植物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韩毅冰, 秦鹏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6, 16(4):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已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许多动物体内,在提高动物生产率和在免疫学、肿瘤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是由Gordon等于1980年培育出的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动物一词是由Gordon和Ruddle在1983年提出的。转基因动物就是指被通过添加或删除一个特殊的DNA序列,其遗传结构得到了修饰的动物,其改变了的染色体DNA可遗传给后代,通过转基因操作所产生的动物叫做建造动物(FounderAni-mal),只有部分建造动物的性细胞整合有外源基因[1]。目前为止,转基因动物多数是采取向受精卵原核中注入DNA而获得的。自从Shuman和Shoffner[2]在1982年第一次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家禽之后,许多学者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家禽的世代周期短,生产性能高,最适合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但家禽繁殖系统的特殊性导致转基因家禽研究,始终落后于其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