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

TONG Yigang

China Biotechnology ›› 2024, Vol. 44 ›› Issue (8) : 1-3.

PDF(355 KB)
PDF(355 KB)
China Biotechnology ›› 2024, Vol. 44 ›› Issue (8) : 1-3. DOI: 10.13523/j.cb.2408101

Preface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TONG Yigang. Preface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J].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 1-3 https://doi.org/10.13523/j.cb.2408101
在当今全球医疗领域,耐药菌的威胁日益凸显,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上升,寻找新型防治技术和策略变得尤为迫切。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现推出 “耐药菌新型防治技术与策略”专辑,旨在汇集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综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理解和应对耐药菌带来的挑战。
本专辑收录了11篇研究报告和6篇综述文章,涵盖了从噬菌体的稳定性分析、基因组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广泛主题。这些文章不仅展示了耐药菌的分子机制和生态学特性,还介绍了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替代疗法以及预防和控制策略。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推动跨学科合作,并为解决耐药菌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11篇研究报告中,《一株彭氏变形杆菌噬菌体phiP4-3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学研究》[1]、《一株新型广谱阴沟肠杆菌噬菌体ZX14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2]、《一株犬源Ackermannviridae噬菌体LHE287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3]、《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全基因组学分析》[4]、《一株高效裂解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与表征》[5]、《嗜水气单胞菌噬菌体Yyong的分离与基因组分析》[6]6篇文章分别介绍了6种新型噬菌体的分离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学特征研究结果,为相关耐药细菌感染的噬菌体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进一步丰富了噬菌体的遗传信息。
另外5篇研究报告分别讲述了沙门氏菌噬菌体PSDA-2解聚酶Dpo32的表达与活性分析[7]、烟草青枯菌裂解性噬菌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应用评估[8-9]、利用噬菌体检测霍乱弧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技术方法[10-11]
本专辑收录的6篇综述文章分别介绍了分枝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12]、铜绿假单胞菌在噬菌体治疗过程中对噬菌体产生耐受的研究进展[13]、噬菌体治疗的临床实验问题与对策[14]、重症患者的噬菌体治疗进展[15],以及细菌IV型分泌系统质粒相关噬菌体的研究进展[16]。此外,还有1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噬菌体应用的相关标准[17]
本专辑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展示了科学研究在抗击细菌耐药性方面取得的突破,同时也反映了这一领域仍面临的众多挑战。可以看出,在传统抗生素逐渐失效的背景下,多元化治疗手段的开发尤为关键。此外,跨学科合作、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以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亦是成功应对耐药性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最后,我特别希望这一专辑能够激发更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加入到抗击耐药菌的行列中来,通过集聚全球智慧和资源,促进噬菌体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与细菌耐药性的斗争中占据先机,保护人类健康免受威胁。这一专辑的出版,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对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重要的贡献。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与知识,共同推动抗击细菌耐药性的科研持续发展。
感谢所有作者的辛勤工作和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本专辑增添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同时,我们也感谢《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的编辑团队和审稿专家,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确保了本专辑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随着耐药菌问题的不断演变,我们相信本专辑将为科学界、医疗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我们期待这些研究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细菌感染防治措施,为保护人类健康和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
关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是隶属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专业分支机构。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促进噬菌体学基础研究相关的学术交流,推动噬菌体技术在产学研医各方面的转化应用。通过密切衔接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该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促进噬菌体研究的国际交流,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进步,服务我国噬菌体相关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噬菌体技术涉及利用噬菌体(一种能够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来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生物制品以及其他应用。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噬菌体技术被看做是一种潜在的应对策略,能够在抗菌治疗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通过组织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产业界代表等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噬菌体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广泛,以期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使我国在国际噬菌体研究与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噬菌体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早在1957年,随着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并入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开始了噬菌体的生产和研究。初期,主要关注于噬菌体的发现、分类及其在治疗细菌感染中的应用。受当时科技条件和抗生素广泛使用的影响,噬菌体研究及应用在一段时间内进展缓慢。
进入21世纪,随着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噬菌体研究。我国在噬菌体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新的活力,涵盖了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基因组学、结构学、噬菌体疗法的开发与应用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与噬菌体治疗方面,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研究和应用体系。
近年来,我国噬菌体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研究力度。2023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在噬菌体研究与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有助于促进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共享知识和信息,推动噬菌体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References

[1]
何洋, 李东航, 荆兆元, 等. 一株彭氏变形杆菌噬菌体phiP4-3 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学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4-13.
He Y, Li D H, Jing Z Y,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omic analysis of a lytic phage PhiP4- 3 specific for Proteus penneri.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4-13.
[2]
郭开鑫, 张金城, 倪畅, 等. 一株新型广谱阴沟肠杆菌噬菌体ZX14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4-26.
Guo K X, Zhang J C, Ni C,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broad-spectrum Enterobacter cloacae bacteriophage ZX14.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4-26.
[3]
满成, 徐士杰, 苑慧欣, 等. 一株犬源Ackermannviridae噬菌体LHE287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27-35.
Man C, Xu S J, Yuan H X,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omic analysis of an Ackermannviridae LHE 287 isolated from beagle farm.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27-35.
[4]
徐振文, 肖纪滕, 李梦哲, 等. 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全基因组学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36-47.
Xu Z W, Xiao J T, Li M Z,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lete genome analysis of a phage infecting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36-47.
[5]
张永记, 陈娅帆, 邵伟, 等. 一株高效裂解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与表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48-56.
Zhang Y J, Chen Y F, Shao W,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ly eficient lytic phage against highly pathogenic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48-56.
[6]
陈慧珏, 刘文才, 钱敏桦, 等. 嗜水气单胞菌噬菌体Yyong的分离与基因组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57-68.
Chen H J, Liu W C, Qian M H, et al. Genomic analysis of an Aeromonas hydrophila phage, Yyong.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57-68.
[7]
刘亚茹, 满都拉, 陈忠军, 等. 沙门氏菌噬菌体PSDA-2解聚酶Dpo32异源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69-77.
Liu Y R, Mandlaa, Chen Z J, et al.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almonella phage PSDA-2 depolymerase Dpo32.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69-77.
[8]
蔡刘体, 陆宁, 代园凤, 等. 烟草青枯菌裂解性噬菌体ϕPB2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78-84.
Cai L T, Lu N, Dai Y F, et al. Stability and application of lytic bacteriophage ϕPB 2 agains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78-84.
[9]
陈鑫茹, 李瑶, 付开来, 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对小鼠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评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85-96.
Chen X R, Li Y, Fu K L,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n mastitis in mi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iophages.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85-96.
[10]
陈曦, 闫梅英, 文远汐, 等. 基于噬菌体核酸检测霍乱弧菌的TaqMan-q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97-104.
Chen X, Yan M Y, Wen Y X,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direct phage DNA detection-based TaqMan-qPCR method for Vibrio cholerae identification.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97-104.
[11]
陆思源, 曾宇坤, 周昕. 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PC79-1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荧光标记可视化检测宿主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05-115.
Lu S Y, Zeng Y K, Zhou X.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lmonella pullorum lytic phage PC79-13 and preliminary detection of its fluorescently labeled host bacteria.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05-115.
[12]
李春艳, 戴宗贤, 李炳娴, 等. 分枝杆菌噬菌体的基础与应用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16-127.
Li C Y, Dai Z X, Li B X, et al. Advances in the basis and application of mycobacteriophages.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16-127.
[13]
向愉悦, 唐思敏, 刘英, 等. 铜绿假单胞菌耐受噬菌体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28-141.
Xiang Y Y, Tang S M, Liu Y,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hage resistance.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28-141.
[14]
何静怡, 崔泽林. 噬菌体抗菌治疗在临床成功实施面临的挑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42-147.
He J Y, Cui Z L. Challenges of phage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42-147.
[15]
任德志, 李函洋, 徐亚奇, 等. 噬菌体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48-154.
Ren D Z, Li H Y, Xu Y Q, et al. Prospects of bacteriophage application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48-154.
[16]
刘自豪, 李俊, 吉星, 等. 细菌耐药质粒的IV型分泌系统及质粒依赖性噬菌体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55-164.
Liu Z H, Li J, Ji X, et al. Advances in the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plasmids and plasmid-dependent phages.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55-164.
[17]
刘文峰, 邓佳程, 李俊桦, 等. 噬菌体应用标准化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 44(8):165-182.
Liu W F, Deng J C, Li J H, et al. Standardization of bacteriophage applications. China Biotechnology, 2024, 44(8):165-182.
PDF(355 KB)

339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