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支撑技术助推生物经济发展——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生物科学支撑技术高峰论坛概述

China Biotechnology ›› 2021, Vol. 41 ›› Issue (11) : 130-131.

PDF(274 KB)
PDF(274 KB)
China Biotechnology ›› 2021, Vol. 41 ›› Issue (11) : 130-131. DOI: 10.13523/j.cb.2110106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2021年10月17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生物科学支撑技术高峰论坛分会场在山西省晋中市举行。论坛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北京中生柏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罗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多位学科专家和行业精英参加了本次论坛交流。生物科学支撑技术是共性关键技术,是生物经济和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论坛就目前生物科学支撑技术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专业研讨,近100位参会人员参与了现场学术交流。
论坛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李乐攻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介绍了生物支撑技术的内涵及发展方向,10位业内专家分享了生命科学前沿支撑技术的最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1 界定支撑内涵,直面挑战和机遇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生物经济将成为本世纪增长最为迅速的经济领域之一。生物科学支撑技术是生物技术的基石。李乐攻教授从研究者的角度,界定了生物科学支撑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生物试剂、生物软件、耗材、模式动、植物和专业化科研仪器等方面,并阐述了目前生物科学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并对目前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李乐攻认为,后疫情时代是生物科学和产业发展的风口,生物科学支撑技术产学研领域专家应关注本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为生物科学支撑技术的产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提供咨询和指导,从而为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保障。

2 聚焦技术前沿,解决基础科学问题

与会专家分别就本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和生物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春虹研究员介绍了设施/智能农业的发展历程,人类要摆脱靠天吃饭,就需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种植业(作物、果蔬等)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生命科学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为设施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农业的发展将在解决传统农业模式方面提供值得期待的规模化、智能化前景。
中央民族大学王晓东教授阐述了生物科学的重要技术工具质谱成像原理、分类、发生、发展及特点,分享了其主要从事的MALDI源质谱成像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新型基质筛选发现、新型MALDI-MSI技术开发及其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多维度应用,展示了质谱成像方法作为一种免标记新兴分子影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华中农业大学李兴旺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刘良玉博士从科学问题出发,介绍了表观基因组研究关键共性技术eChIP-seq、nCUT&Tag、 INTACT技术和ATAC-seq技术等,揭示了不同类型细胞中特有的染色质结构变化、遗传变异、表观修饰及三维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展示了前沿技术在解决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上的推动作用。江苏师范大学开雷教授介绍了无细胞体外合成蛋白技术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在表达膜蛋白、毒素蛋白等细胞难以表达的蛋白样品上的优势,并通过多个实例介绍了无细胞技术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体外诊断、创新药物以及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展望,为无细胞体外人工合成蛋白质或者工厂化生产蛋白质描绘了发展前景。

3 明确产业服务方向

ThermoFisher和Cytiva的专家分别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以及支撑中国生物科学领域发展的现状。ThermoFisher刘雨杭博士介绍了近年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转化进程,展示了近年来ThermoFisher在基因检测技术领域的优势和技术探索,介绍了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的细化服务和解决方案。Cytiva/Biacore孔伟博士介绍了思拓凡在基础科研与药物研发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以新冠病毒研究为例,介绍了Cytiva的产品ÅKTA、Amersham、Biacore等在新冠入侵机制研究、新冠药物研发、新冠疫苗设计中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4 加强产学研融合交流

四川省宜宾市疾控中心主任李昭辉博士针对中国老年化医疗资源的困境和诊疗现状,结合一线医务和管理实践,提出基于价值医疗原则构建老年健康医疗体系的目标和方法,为解决中国老年医疗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磊博士针对中药复杂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作用研究结果,展示了中药复方作用研究评价体系、病证结合拟临床研究、中药功效物质基础研究三大块的研究成果,有益于中药复方药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西北大学生科院院长付爱根教授瞄准国家农业的卡脖子问题,如我国90%以上的大豆依靠进口,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大豆产业的现状和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瓶颈,探讨了扩大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因修饰改变遗传种质的一体化方案。

5 总结

生物科学支撑技术高峰论坛分会场交流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参会代表受益匪浅。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相关专家和产业界的合作,厘清本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建设完善生物科学支撑技术的产品质量标准,加速产学研科学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推动我国生物科学支撑技术平台建设,为实现生物科学支撑技术自主可控作出贡献。

RIGHTS & PERMISSIONS

Copyright reserved © 2021. Office of China Biotechnology.
PDF(274 KB)

852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