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Vol. 24 Issue (7): 82-84    
论文     
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连续灌流培养CHO细胞生产HBsAg
龚伟1, 方学平1, 刘燕1, 王晓燕1, 范昌发1, 梅兴国1, 章扬培2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850;
2. 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北京 100850
1
 全文: PDF(161 KB)   HTML
摘要:

为了获得重组CHO细胞持续高效表达HBsAg的最佳条件 ,应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和聚酯片 ,连续灌流培养分泌HBsAg的重组CHO细胞 ,考察灌流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对细胞代谢和HBsAg生产的影响。连续培养 60天 ,细胞密度可达 5 0× 1 0 6 ml。灌流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从5 0g L增加到 7 6g L时 ,葡萄糖消耗速率和乳酸浓度均随之上升。当葡萄糖浓度继续增加至9 3g L时 ,葡萄糖消耗速率和乳酸浓度呈下降趋势 ;当将葡萄糖浓度降回至 7 6g L后又开始回升。培养过程中最高抗原滴度达 1∶5 1 2 ,出现在以含 5 0g L葡萄糖的培养液灌流阶段的末期 ,即第 2 6天 ,维持 1 0天左右即迅速下降至 1∶1 2 8水平。共收液 335L ,纯化后获得抗原蛋白2 1 3 0 4mg ,平均产率为 635 94μg L ,较传统转瓶工艺 ( 4 1 4μg L)提高 5 3 6%。表明CHO细胞较长时间处于高乳酸水平下 ( >30mmol L)会严重影响产物的表达 ,应控制灌流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在较低水平 ,或通过适当提高灌流速率使培养基中乳酸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 ,从而有利于HBsAg的高效稳定表达

关键词: 填充床生物反应器HBsAg细胞培养聚酯片    
收稿日期: 2004-02-23 出版日期: 2004-07-25
基金资助: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2CB713804)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龚伟, 方学平, 刘燕, 王晓燕, 范昌发, 梅兴国, 章扬培. 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连续灌流培养CHO细胞生产HBsAg[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7): 82-84.

链接本文: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Y2004/V24/I7/82

[1] 郭玉蕾,唐亮,孙瑞强,李尤,陈依军. 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38(8): 69-75.
[2] 康跻耀, 张宁, 周炜清, 孙李靖, 张贵锋, 马光辉, 苏志国. 基于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的胶原覆层型微载体的制备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3, 33(5): 44-49.
[3] 陆丽芳, 隋礼丽. WAVETM反应器和搅拌瓶中微载体球转球放大培养的比较[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 32(09): 61-69.
[4] 叶玲玲, 刘红, 李世崇, 扬振西, 刘兴茂, 王启伟, 陈昭烈. 腺病毒E1B-19K基因过表达对HEK293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 32(02): 57-62.
[5] 武晓云, 王世立, 牟忠祥. 肌间隙移植明胶海绵获取成体干细胞[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06): 6-11.
[6] 王芳,杜庆安,朱宛宛,吴迪,徐艳玲,关云谦,张愚.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扩增期连续低密度传代对原始细胞中Oct-4阳性细胞比例及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04): 39-45.
[7] 张彦鹏. 微载体系统规模化细胞培养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专刊): 215-219.
[8] 马浙永,易小萍,张元兴. 二甲基亚砜作用下重组CHO细胞胞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定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2): 16-20.
[9] 颜日明,张志斌,邱晓芳,曾庆桂,游海,朱笃.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产黄酮及其动力学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10): 60-65.
[10] 张英,王为,吕国军,于炜婷,郭昕,雄鹰,马小军. 表达内皮抑素的rCHO细胞的微囊化培养[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9): 1-7.
[11] 刘丽敏,刘华钢,黄巨恩,李校堃,肖健.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顺铂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6): 10-14.
[12] 图雅,曹贵方. 蒙古绵羊原始生殖细胞用于胚胎干细胞培养的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6, 26(11): 40-44.
[13] 刘颖, 李冬杰, 魏景芳. 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S1): 67-70.
[14] 綦文涛, 刘袖洞, 包德才, 解玉冰, 马小军. 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S1): 131-136.
[15] 周若愚, 叶静, 谢弘. 用去掉免疫球蛋白IgG的腹水提高体外培养的单克隆抗体产量(英文)[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8):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