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Vol. 28 Issue (7): 97-99    
技术与方法     
一种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微生物总DNA的方法
郑维 权春善 朴永哲 王军华 范圣第
大连民族学院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民族学院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民族学院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民族学院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民族学院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bacterial DNA from activated sludges
 全文: PDF(428 KB)   HTML
摘要:

对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获得大量的高纯度微生物基因组DNA。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提取活性污泥总DNA方法。从提取的核酸总量、纯度、基因组完整性等多方面对所得到的DNA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法从单位活性污泥中提取的DNA得率为105-823μg/g,结构完整,纯度很高,无需进一步的纯化,可直接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及构建文库等后续分子生物学操作。现在实验室使用的提取活性污泥中DNA的方法,纯度普遍都无法达到PCR反应和建立文库的要求,本文建立的活性污泥DNA提取方法则可以克服这一难题。

关键词: 活性污泥DNA提取PEG16SrDNA    
Abstract: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population diversity of microorganism in activated sludge usually require enrichment of bacterial genome. The efficient information on microbial species composition provided and shifted in diversity revealed are dependent on the effective DNA recovery technique. The method was based on washing by alkaline phosphate buffer and digestion with extended heating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suspension in the presence of lysozyme and freeze-thawing in high-salt-SDS buffer. The extraction was tested for four activated sludge differing in places and dates. The DNA fragment from all sludge was integrity. DNA yields ranged from 105 to 823 μg/g sludge and were of sufficient purity for PCR-based 16S ribosomal DNA analysis and restriction digested. In general, all methods produced DNA pure were not enough for PCR amplification and libraries construction et al. As basis of experimental goal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appropriate extraction method of microbial DNA in sludge.

Key words: activated sludges    DNA extraction    PEG    16S rDNA
收稿日期: 2008-03-03 出版日期: 2008-07-25
通讯作者: 权春善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权春善
王军华
范圣第
朴永哲
郑维

引用本文:

郑维,权春善,朴永哲,王军华,范圣第. 一种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微生物总DNA的方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 28(7): 97-99.

.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bacterial DNA from activated sludges. China Biotechnology, 2008, 28(7): 97-99.

链接本文: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Y2008/V28/I7/97

[1] 孙丹, 张敏, 解长睿, 郭晓威, 徐赫韩, 高红桃, 李晓薇, 孙天旭, 李海燕. PEG法介导蛹虫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4): 76-82.
[2] 刘艳艳,李会荣,胡悦,范阳阳,李祥明,谭晴晴,吴家强,步迅. 饲料中狐狸、水貂、貉子和狗源性的五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2): 67-76.
[3] 安云鹤, 程小艳, 田彦捷, 马凯, 高丽娟, 武会娟. DNA提取对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1): 12-18.
[4] 张璟, 张玉富, 秦慧民, 毛淑红, 路福平. 一株高效氧化胆固醇的简单节杆菌构建与转化条件优化[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 36(11): 70-75.
[5] 刘丽, 张永军, 许长征, 罗锋. 一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产多糖真菌DNA[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 34(5): 75-79.
[6] 徐文琦, 柴晓杰, 张婷, 代靖宇, 张晓琳. 胰蛋白酶抑制剂KSTI3基因新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盐藻中的表达[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8): 29-34.
[7] 蔡翠霞, 肖维威, 康文杰, 马文丽. 转基因食品DNA提取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5): 121-125.
[8] 蔡翠霞 肖维威 康文杰 马文丽. 转基因食品DNA提取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05): 0-0.
[9] 李玲玲, 周伟. PEG10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实验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 31(03): 35-38.
[10] 黄俊丽 邹寒艳 王贵学 方芳 郭劲松.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06): 60-64.
[11] 田硕 徐晨 姚文兵. 长效干扰素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05): 122-127.
[12] 赵兴秀 何义国 姚兴川 杜林方 孟延发. PEG-重组酵母尿酸酶结合物的基本特性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11): 23-28.
[13] 高克学,郭润芳,于宏伟,贾英民,马雯,林杨,周硕. 蚀木链霉菌KX6耐热内切葡聚糖酶的产生及酶学性质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05): 83-87.
[14] 陶然, 杨朝晖, 曾光明, 邓恩建, 李晨.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8): 76-81,86.
[15] 乌云塔娜, 张党权, 谭晓风. 梨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3, 23(7): 98-101.